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是正是惡

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是正是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被後世之人稱作是“千古一帝”,就是因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一統天下的帝王,功績十分偉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說到秦始皇,許多人首先會想到他令人唏噓又驚歎的一生中流傳最久遠、最突出的兩個歷史事件:一統六國和焚書坑儒。一統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首次大一統,中華民族也由此真正開始一步步地崛起;焚書坑儒卻又使大批儒士的慘遭殺害,許多珍貴的書籍名作就此消失,文學界遭受重創。這兩個歷史事件似乎把秦始皇劃分成了兩個人,一正一邪,真正的秦始皇猶如霧裏花,水中月一般,令人難以捉摸。但隨着近年來歷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秦始皇的歷史形象又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人們對其的真實形象也越來越好奇。那麼,秦始皇到底是正是惡,是否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複雜呢?

首先,讓我們大致瞭解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爲政。爲秦莊襄王的中子。於趙都邯鄲出生,十三歲即承襲王位。作爲少年皇帝的人生自是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艱難。

秦莊襄王去世之前曾多次囑咐丞相呂不韋:“其子尚幼,還望丞相帶領朝臣好好輔佐,不忘大秦東出之志”,可見呂不韋當時在朝廷中的地位之大。待秦莊襄王去世後,呂氏一族逐漸獨攬大權,一手遮天。嬴政此時迫於壓力,一直默默忍受着這一切。雖然在執政初期嬴政受到呂不韋的牽制,但他也從既爲富商又爲丞相,才華橫溢的呂不韋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治國理政的技巧。從另一角度來說,呂不韋可以說是秦始皇的政治啓蒙老師,爲嬴政擁有一統天下的謀略與能力作了有力的鋪墊。

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是正是惡

後來,隨着嬴政的逐漸成長,呂不韋也越發擔心自己的權力會被收回,於是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通過各種手段“繼續壓制秦始皇”。於是乎一場君臣間的明爭暗鬥拉開了序幕,最終由於嫪毐的叛變,呂不韋受到牽連,被罷去了丞相一職,嬴政終於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力。但這也在始皇心中埋下了名爲“獨尊”的種子,所以,即使在秦國一統天下後,嬴政也始終沒有在明面上確立太子的人選。從瞭解秦始皇的少年經歷,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算得上是一個多疑的人,但並不算一個壞人。

掌權後,嬴政開始展現出自己作爲一個領導人的真正能力,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他完成了讓自己名垂青史的頭件大事---一統六國。在統一後,秦始皇建立了在中國古代史上延續2000餘年的封建帝制,這一時期的秦始皇對中國歷史貢獻巨大。他厲行中央集權,修築長城“以制險塞”、統一貨幣與度量衡、文字等等,他所作的貢獻已足夠讓他成爲一個讓人敬佩的明君。所以,這一角度的始皇可以說是一個有不世之功的的明君。

但人都不是完美的,封建時期的統治者更是面臨極大的誘惑,更加難以長久地做一個明君,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羣雄逐鹿,分離動盪的時代,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秦始皇也需要用一些激進的方法,例如始皇九年(前213)和始皇十年(前212)發生的焚書坑儒。據《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的記載和後世史學家們的研究,“焚書”的確發生過,但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說明“焚書”這個行爲是有一定目的,而非情緒化的舉動。但“坑儒”則還有待商榷。史學家們對秦始皇到底“坑”了哪些人的這個問題仍有爭議,所以我們就只能先按下不表,等待各位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成果。但我們也可以從此看出秦始皇並不是一個傳統觀念上的“暴君”,而是有自身想法和政治謀略的統治者。

歷史上真正的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是正是惡 第2張

在秦始皇統治的十幾年裏,他也頒佈了許多爲了鞏固地位的獨裁專制,橫徵暴斂的政策。例如頻繁的戰爭,多年的大興土木,殘酷的賦役。國家雖然統一,人民卻不能休養生息,統治基礎不夠牢固。所以,在秦二世胡亥上臺後,本就因殘酷統治搖搖欲墜的秦朝,最終覆滅了。

作爲中國封建史歷史上的首位皇帝,秦始皇在短短十幾年內對中國歷史所作的貢獻是值得被長久記憶的。隨着史學研究的越發深入,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也並不像我們所認爲的那樣暴虐無情,但也不能完全將秦始皇的獨裁專制忽略。作爲一個可以被稱作開創了歷史的帝王,我們對他更應該辯證地來看待。有光明的地方就會有黑暗,我們肯定秦始皇對歷史所作的貢獻,但也不能忽視秦朝暴虐統治給人民帶來的傷害。

秦始皇不能被完全片面地定義爲一個好人或者壞人,他的行爲是由他所處的時代決定的。時代不同,對一個人的行爲也自然會有不同的判斷與看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