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孔融因爲孝悌揚名天下,最後爲何會死於不孝的罪名?

孔融因爲孝悌揚名天下,最後爲何會死於不孝的罪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是年少成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爲“孔融讓梨”的故事被後人所熟知,但他最後卻死於不孝的罪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說起年少成名,大抵沒有誰比孔融更早。

他的事蹟,被寫在《三字經》裏,是牙牙學語的孩童第一個接觸的字句:“融四歲,能讓梨。”四歲讓梨的故事,是孔融盛名的開始。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家學淵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孫。或許跟孔姓與生俱來的書卷氣有關,孔融四歲時,每次和兄長們吃梨子,都會拿最小的一個。問他爲什麼這麼做?他說:“我年紀最小,理當吃小的嘛!”這是孔融這個星星發光的開始。

讓梨六年後,孔融十歲,做了一件更讓人訝然的事情。

那年他跟隨父親來到京城洛陽,繁華街市,熙熙攘攘。父親原是想帶他來見見世面,誰料想孔融剛到洛陽,就撇開父親單獨行動了。他要去拜訪一位名人——李膺。

李膺,字元禮,當時官至司隸校尉,算是首都的公安局局長。但讓他出名的並不是他的官職,而是他地位——清議領袖。

孔融去拜訪李膺時,李膺已經五十四歲了。能夠到他門下接受教誨在那時算是“登龍門”。當時的知識分子都很嚮往能夠見李膺一面,所以孔融來到京城後特意拜訪他也不算反常。

但這個李膺不是誰想見就能見到的,他有嚴格的門禁。只有兩類來拜訪他的人能夠順利進入他的府邸:一類是名流才俊;一類是中表親戚。孔融算哪一類?哪個也不算。但他還是順利地走進了李府的大門。他是怎麼辦的呢?

原來孔融在知曉李府的門禁要求後,思索了一下,名流是不可能的了,想要進門,只能打親情牌。於是孔融整理好衣冠,站在門口對掌門官說道:“我是李府君的親戚,請爲我通報一下。”掌門官也不知真假,只能通報給主人。李膺更是納悶,沒有聽說自己有親戚要來啊?無奈,只得先將人請進來。

孔融因爲孝悌揚名天下,最後爲何會死於不孝的罪名?

孔融面色坦然,走進李府時正好趕上高朋滿座。李膺看着他陌生的面孔,更加疑惑。

這時孔融落落大方地自曝了家門。前面姓甚名誰都是次要,可在李膺聽罷他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孫時,對他收起了怠慢,問他道:“請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脆生生地回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與您的祖先伯陽(老子)有師友的關係,那麼我與你自然是世代通家之好了。”這番回答下來,無疑也提高了李膺的身份。

衆賓客聽罷都笑了,對孔融這番回答讚不絕口。

但其中有一人則並不認同孔融的做事態度。這人是誰呢?正是當時的太中大夫陳韙。陳韙是後來的,他來時孔融這番話早就說完了。可陳韙在聽人複述過孔融的事蹟後,輕蔑的冷哼一聲:“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說孔融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未必出類拔萃。

這話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孔融的耳朵裏。他當即回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看您現在不咋地,想來閣下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瞭。孔融這話讓陳韙尷尬不已,可也正是因爲這件事,使得孔融一舉成名天下知,真正成了當時的名流才俊。

孔融因爲孝悌揚名天下,最後爲何會死於不孝的罪名? 第2張

孔融最值得讚歎的孝悌之名,也在兒時名揚天下。十三歲時,孔融的父親孔宙去世,他悲傷到需要人攙扶着才能站起來。十六歲時,孔融因收留當時被追殺的名士張儉而引來自己家中的禍事。

張儉被侯覽下密令追殺,一路逃亡,可因爲天下皆知他的名聲,無論他逃亡到何處都有人收留他。這日張儉逃到孔褒家中,家中不巧只有孔融。張儉看着他青澀的臉龐不忍直言,孔融卻堅定的留下了張儉。

後來事情泄露,孔褒與孔融都因此入獄。孔融擔心兄長獲罪,率先承認道:“收容張儉的是我,罪責在我。”孔褒反駁道:“張儉是來找我的,不是弟弟的罪過。”二人爭辯不下,官吏則去問他們的母親。母親卻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一門都爭着赴死,官員無法決斷,最終還是朝廷一紙詔書定了孔褒的罪纔算了事。而孔門一家爭義的佳話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孔融憑藉自己的才華,成爲當時“建安七子”最早的一位。他若生在和平年代,升官拜相也能成爲朝廷佳話。但他不幸,偏偏生在“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的亂世末年。

成年後,孔融被徵爲司空掾屬,授任北中軍侯。在職三天,轉任虎賁中郎將。時逢董卓總攬朝政,孔融之流的匡正官員自然不得施展自己的拳腳。孔融因言辭激昂得罪了董卓,被他舉薦到了黃巾軍最猖狂的北海爲相。建安元年又經歷袁譚叛亂,妻兒全部被袁譚所擄走。

這些只是孔融官宦場上的小打小鬧,最終推孔融入深淵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

孔融因爲孝悌揚名天下,最後爲何會死於不孝的罪名? 第3張

曹操掌權後,野心愈發顯現。孔融作爲儒家正統的傳承人,對待這樣一位枉顧綱常倫理的亂臣賊子自是不能忍受。他多番直言勸誡曹操,引得了曹操的懷恨在心。但孔融名揚天下,追捧之士一點不少於當年的李膺,這讓曹操的復仇行動一個在再而三的擱置了下來。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建安十三年,曹操羅列了孔融若干罪名,以最爲諷刺的不孝,將他送上了斷頭臺。

臨別時,他含淚作下《臨終詩》,來感嘆自己的一世: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爲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孔融被殺那年是公元208年,距離他的偶像李膺被殺正好四十個年頭。孔融完好的繼承了李膺的錚錚鐵骨,站在清議頂峯,最終也因清議而死。

清人王夫之評價道:“孔融死而士氣灰。”正是對他結局最深的遺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