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當初出身卑微 安祿山最後是怎麼成爲禍患的

安祿山當初出身卑微 安祿山最後是怎麼成爲禍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唐代安祿山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爲何能成爲大唐的禍患?

安祿山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從一屆凡夫俗子成爲了大唐位極人臣的重要人物,可謂是鯉魚躍龍門,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是他的一路走來,大部分原因並不是他自己的真才實幹,主要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兩人的私心,促使他成爲位高權重的人物。那麼這兩人做了什麼事呢?竟然將安祿山培養成禍害國家的人。他們是爲了國家還是爲了自己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尋找答案。在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長按點贊兩秒並關注一下,動一動您發財的小手給我一個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的內容。

一、步步爲營的安祿山

說起唐代,我們一定會想到當時的繁華盛世,在我國的歷史上都算得上是一段傳奇歷史了。無論中外,回想起唐代的盛世都是不可複製的巔峯狀態。但是唐代紅極一時,自然有升也有降,盛極一時的唐代逐漸走向了滅亡,最終被安祿山竊取了成功。

安祿山當初出身卑微 安祿山最後是怎麼成爲禍患的

安祿山的名號,我們也是耳熟能詳,無論是男女老少相信都會聽過他的名號。但是他可不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偉人,只能說他是靠着他的罵名讓我們家喻戶曉的。安祿山通過安史之亂成功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他也爲了這一目標奮鬥了多年。歷史上的朱元璋可謂是從草根變皇帝,但是安祿山並非草根,他從第一步就開始計算爲自己謀路,之後也是步步爲營。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步步爲營的安祿山是如何爲自己鋪路的。

安祿山是一個混血的胡人,他的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繼父姓安,他也就改名安祿山。這可以說是安祿山第一次認爹,接下來還有第二次。長大後的安祿山開始從戎,跟着大唐的節度使手下當兵打仗,由於安祿山的有勇有謀被將領看重,便任命他爲捉生將。安祿山也不負衆望,即使是個小官也做得有聲有色,每次出去巡查都可以捉回來幾十個契丹人。於是他深受張守珪的欣賞,也就是安祿山的第二次認爹。

之後安祿山由於犯錯要被殺頭,可是他機靈聰明,靠着自己的一張嘴將判官說得無從下手。判官也猶豫着安祿山該不該殺,於是定奪不下邊把他送到了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當時就看重了安祿山的才能,決定法外開恩不殺他了,並且還給他了一個官職,雖然不高但是也是他開始接觸皇家的轉折點了。自此安祿山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那麼出身平凡的安祿山爲什麼最終會成爲扳倒大唐的重點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二、安祿山逐漸“成長”

安祿山自此進入了李隆基的視野之後,便是發揮出他的所有優勢,尤其是察言觀色。他把周圍的每個人都打點的沒有二話,對於安祿山的評價都是好的,那麼面對李隆基自然不用多說。741年,李隆基的指定人選御史中丞到河北巡視,安祿山更是使出渾身解數討好他,但是同樣的,得到的報酬也是十分豐厚。安祿山迅速被提拔升官,在第二年,李隆基甚至讓安祿山成爲了十大節度使之一。安祿山也從曾經的胡人一躍成爲皇帝眼前的大紅人,這簡直是安祿山的美夢成真。

安祿山當初出身卑微 安祿山最後是怎麼成爲禍患的 第2張

也正是李隆基的不斷扶持,讓安祿山逐漸成爲嚮往權利的“怪獸”。安祿山爲了拍馬屁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說話十分誇張但是也讓李隆基十分受用。李隆基甚至一度將安祿山提拔升官,安祿山甚至管理唐代五分之一的邊鎮。但是這並不是安祿山官場的終點,他還是繼續向朝廷送東西和李隆基套近乎,甚至史書記載郡縣都因爲送得過多而疲憊不堪。

不僅安祿山十分會籠絡人心,用花言巧語把李隆基哄得團團轉,而且還說出只認天子不認儲君這樣的話。雖然這樣在李隆基看來,安祿山是個忠臣,一心只有他。但是他這句話無疑也是把儲君得罪了,安祿山自然也管不了那麼多,只顧眼前把李隆基哄騙好就可以利益最大化。李隆基自然十分受用,連連不斷地給了安祿山很多好處,但是不僅李隆基將安祿山培養成滿眼權勢的巨獸,還有一人也做出了貢獻。

三、 李林甫的力量

前文提起讓安祿山逐漸成爲權勢滔天的人,不止李隆基,還有一人就是——李林甫。李隆基爲了防止大臣們專權,於是就將大臣們隔幾年就會換一人。到了李林甫任職時,李隆基的心思已經不在治國上了,而且李林甫爲人十分能幹,國力也是蒸蒸日上。李隆基對於管理國家已經沒有心思了,李林甫又是一個十分善於鑽營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李隆基的寵愛。李林甫也就因此在宰相之位一坐就是十幾年。

當時的李林甫出於私心,想着國家邊疆地區不能派文臣去,這一想法確實和李隆基不謀而合。於是君臣兩人想出決策,任命了安祿山爲東平郡王,當時的安祿山已經身兼三職了,東部大唐的精兵們都在他的手下。安祿山並不是靠着才華上位的,他只是會投機倒把,也正是沒有愛國的概念,導致安祿山的野心日益膨脹。

安祿山當初出身卑微 安祿山最後是怎麼成爲禍患的 第3張

在我看來,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還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兩人因爲一己私心而破壞規則。

而且用人不準,最終造成了養虎爲患害了自己,安祿山的雄起也標誌着大唐的逐漸衰敗,從此害得大唐一蹶不振。這一事件,至今都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