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達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個怎樣的人?

徐達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達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個怎樣的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北方地形開闊,利於騎兵馳騁。南方水系密佈,利於水師步兵。故而歷朝歷代,都是北風壓倒南風。南方王朝在和北方王朝的對抗中,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在元末明初的時候,一大批漢人豪傑應運而起。由這些人的佼佼者所組成的騎兵部隊,反而將昔日以騎射出名的蒙古騎兵打得落花流水。最終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南至北統一全國的大一統王朝。而在大明開國功臣中最閃亮的那一顆將星,無疑是被譽爲“大明第一戰神”的徐達。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凱旋而歸的徐達被封爲魏國公,獨享大明第一高薪:歲祿五千石。去世之後又被追封爲中山王,諡武寧。徐達之於朱元璋,地位非同尋常。而老朱爲了籠絡這位重臣,也是下了血本。徐達一共四個女兒,結果其中三人成爲了王妃。

徐達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個怎樣的人?

長女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嫁給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次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嫁給了老朱第十三子豫王朱桂(後改代王)。第三女則嫁給了本文的主角,老朱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

不過這三位女婿雖然都是親王,但境遇各有不同。長婿朱棣在北平得到老丈人的言傳身教,可謂是魏國公的關門弟子。日後燕王之所以能夠造反成功登基稱帝,徐達在軍事上對他的教導稱得上是居功至偉。二女婿代王名聲不佳,又和代王妃徐氏關係不和,勢如水火。三女婿安王人品端正,無不良嗜好,和安王妃之間也稱得上琴瑟和諧。可惜由於身後無嗣,朱楹在史書中着墨了了。今天筆者就來挖一挖這位冷門的明代親王生前身後,還有些什麼故事。

朱楹,生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九月二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9歲的朱楹被冊爲安王,封國陝西平涼(今屬甘肅省)。

本次一共冊封了10位親王,除了朱楹以外,還有慶王朱栴、寧王朱權、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韓王朱鬆、沈王朱模、唐王朱桱、郢王朱棟、伊王朱?。和當年秦王、晉王、燕王那一批以春秋戰國時期國號爲名的親王不同,本次的小皇子們大多以封國所在的地名爲封號。比如朱栴封國慶陽,封慶王。朱權封國大寧,封寧王。朱楩封國岷州,封岷王。朱橞封國宣府,以其地爲古上谷郡,封谷王。那麼朱楹封國平涼,爲何要封爲安王呢?

平涼位於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交匯之處,是關中平原的重要戰略據點。在先秦時代,此地屬於義渠國(對,就是那個和羋月有染的義渠王)。滅亡以後,秦朝在此地設立北地郡。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平涼縣。唐朝中期,涇源節度使劉昌奉命重新修築平涼城,在平涼城西北35裏處築彰義堡(又名胡谷堡),從而使唐朝的邊境向西與北拓展了近200裏。五代十國時期,此地作爲邊關上的一個軍鎮,被命名爲安國鎮。因此朱楹的封號安王,大概率是來自於安國古鎮。作爲戍邊親王,朱楹自然也有其直屬的護衛官軍,稱平涼中護衛,設立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五月。

丁酉,置韓、沈、安三王府護衛。沈府爲瀋陽中護衛,安府爲平涼中護衛,韓府爲開元中護衛。—《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十七》

徐達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太祖朱元璋駕崩,享年71歲。安王朱楹時年16歲,尚未到就藩的年齡。而到了次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楹的四哥燕王朱棣又在北平起兵造反。一時之間燕軍和朝廷大軍在河北、山東一帶殺得血流成河。如此混亂負責的形勢下,安王自然也不可能前去平涼就藩。

安王是什麼時候成爲徐達女婿的,《英宗實錄》記錄爲洪武二十四年。這個記錄是有問題的,我們從上文可知當時朱楹年僅9歲,如何可能成親?況且《太祖實錄》中也完全沒有安王成婚的記載。鑑於《太宗實錄》同樣沒有相關記載,筆者推測朱楹的成婚時間應該在建文年間。

想來此時安王的心情應該是比較複雜的,因爲徐達的兩個女婿中,燕王朱棣因爲造反而被皇帝朱允炆削去屬籍,廢爲庶人。現在正遭到朝廷大軍的全力圍剿。代王朱桂則早已被廢爲庶人,在封國大同慘遭監禁。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軍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此前建文帝派堂姑慶城郡主到朱棣軍中求和,被一口回絕。此後曹國公李景隆、兵部尚書茹常再次趕赴龍潭燕軍大營,再次空手而歸。當時朱允炆、方孝孺等人打的主意是“以割地講和爲辭,用覘其虛實”,目的則是等待援兵,然後內外夾擊。故而前兩次失敗後,建文皇帝祭出親情牌,讓在京諸王再去找燕王求和。《太宗實錄》對此只是籠統記載爲“諸王來見”,而《明史》則爲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親王名單。

庚申,燕兵至龍潭。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復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明史卷四·本紀第四》

從這次的人選來看,朱允炆和方孝孺君臣並不昏庸,還是很有想法的。在京諸王中,谷王朱橞和燕王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最好的。和安王這些尚未之國的親王不同,谷王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已經去了自己的封國宣府,此後還曾多次與燕王一同出塞。朱棣起兵造反後,朱橞立即放棄封國跑回了南京,和燕王之間沒有過直接衝突。

至於安王,我們上文說了,他的王妃是徐達的女兒。朱棣雖然談不上和這個弟弟有多少感情,畢竟他出生之時燕王早已就藩北平,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雙方畢竟有共同的老丈人中山武寧王徐達。

求和這種事情,不需要去的人太多。而建文帝選中谷王和安王,說明他的思路還是清楚的。可惜此時大勢已去,朱棣如何不知道諸王前來的目的?毛爺爺有一個著名的作戰策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燕王朱棣對此也非常擅長。你朱允炆想的是拖延時間,我朱棣將計就計,趁機做一個策反。

谷王和安王回城後只過了一天,朱橞就打開金川門,把朱棣請進了南京城。之所以是谷王動手,原因很簡單,當年他是由谷王護衛從宣府護送回南京的。安王雖然也有護衛,但是卻還沒掌握在他自己手上。

六月十七日,經過在京諸王(包括安王)的多次苦勸,朱棣終於勉爲其難地在奉天殿登基稱帝。六月二十六日,安王作爲四哥的代表,去太廟做了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他大哥懿文皇太子朱標的神主牌位遷出太廟。

朱允炆做皇帝的時候,朱標被諡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神主升祔於太廟。現在老四當了皇帝,爲了表明自己繼承的乃是太祖皇帝而非侄子的江山,朱棣褫奪了大哥的皇帝身份。建文帝在位時,朱棣是庶人。朱棣上臺後,朱標就不再是皇帝。政治鬥爭,從來就是這麼你死我活得殘酷。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遷其主於陵園。蓋建文初,尊諡懿文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升祭於太廟。致是禮官言考之古典,於禮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園,仍舊諡號曰懿文皇太子,歲時致祭如常儀。—《明太宗實錄卷九下》

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十月,安王朱楹正式之國平涼。安王在封國內恭謹好學,堪稱賢王,《太宗實錄》對其給出的評價是:“王聰敏好學,不事遊戲。”此後在永樂九年和十四年,安王曾兩次來朝,每次朱棣都會在華蓋殿設宴招待弟弟。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8月29日,安王朱楹在平涼去世,享年35歲。收到訃報之後,朱棣的反應是“悼惜之”。特地爲之輟視朝五日,賜諡曰惠。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朱元璋在他去世之時恢復了殉葬制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宗室中親王去世,若是無嗣,王妃一般都會殉葬。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郢王朱棟去世,郢王妃郭氏殉葬,要知道郭氏還是開國元勳武定侯郭英的女兒。

現在安王去世同樣無嗣,安王妃按理也應該殉葬。但是徐氏畢竟是仁孝文皇后的親妹妹,朱棣看在老丈人和已故皇后的面子上,開恩放了安王妃一馬。朱楹去世後,其長史司衙門被革除,安王妃和其他宮眷遷回南京居住。平涼只留典仗、校尉百人守安惠王墳園。至於徐妃,則一直活到了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此時距離安王去世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去世,此後繼位的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和安王妃之間的血緣親情日漸疏遠,對這位安惠王遺孀的照顧水準也是直線下降。到了明英宗時代,甚至以歲用艱難爲由,將安王宮眷的用度削減了三成。

己未,光祿寺奏:“南京內府奉先殿並諸王、公主墳園歲時祭祀,安王宮眷日逐供億。見貯牲牢不敷,請移文附近州縣營辦。”上以奉祀牲牢誠不可缺,但不必遠取於民,惟令南京守備官於內府給直平買之。況歲不登,民亦艱食。安王宮眷日用以十分爲率,減其三分。—《明英宗實錄卷五十三》

平涼安王府的營建和規制,並沒有在史書上留下記錄。但是由於平涼地處偏僻,安王府的規模和秦王、晉王、蜀王等強藩不可同日而語。

在仁宗朝的時候,嗣封韓王朱衝(火+或)的封國從遼東開原改爲平涼,並於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攜弟弟襄陵王朱衝秌和樂平王朱衝烋一起之國。到來了平涼之後,韓王大失所望,因爲安王府實在是太小了。在多次請求改國江南遭朝廷拒絕後,韓王無奈請求對安王府進行擴建。

戊午,韓王衝(火+或)奏:“封國平涼上有母,下有諸子,比安王眷屬稍衆。而舊府湫隘不足容,請增造居室。”—《明宣宗實錄卷九》

當然這個要求還是得到了宣宗的允許,同時安府遺留的田地、草場、水磨、房屋也一股腦賜給了韓王。

安惠王墓,又被稱爲“王子墳”,位於安國鎮涇河北岸油坊莊北側簸箕形山凹中。陵墓坐北面南,平面呈長方形。原陵園建有夯土圍牆,從南向北依次建有門樓、戟門、正殿、享堂和廊房,神道兩側原有石像生。

該墓由於在歷史上屢遭盜掘,陪葬文物幾乎爲之一空。現在地面建築和石像生也已損毀殆盡,但墓園輪廓及建築遺蹟仍然十分明顯。經考古發掘,安惠王墓室爲亞子形多室磚券墓,由墓道、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左、右耳室以及後室和壁龕組成,長68米,寬38米。墓室用大青磚切砌,墓門由兩塊完整的石料做成,門面塗硃紅色。墓室頂部有盜洞。在今安國油坊博物館內尚有部分殘存文物展覽,陵前墓碑則保存平涼市博物館。

安惠王朱楹雖然無嗣,但他畢竟是太祖高皇帝之子,大明的親王,身後的祭祀也不能缺。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的時候,由於聽說守墳典仗(隸屬於明代王府儀衛司,秩正六品)私下讓校尉出錢祭祀安王,皇帝讓禮部儘快將此事進行規範,同時要求所有祭祀所用之物一律由朝廷出錢購買。

至是,禮部奏請每歲六祭。每祭羊、豕各一。香四兩,燭十二對。帛一束,果五品,酒二瓶。永爲定例。—《明英宗實錄卷十七》

此外雖然安王府的官校都分配給了韓王,但是安王長史在負責祭祀之餘,還要供襄陵王朱衝秌使令。《明史》中記載襄陵王在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時候乞承安王祀,意思就是襄陵王想過繼到安王名下,繼承安王的親王爵位。但是《明實錄》中的記載,看上去卻和《明史》的意思大相徑庭,原文如下:

甲申,襄陵王衝秌奏:“叔安惠王葬於西城三十餘里,無子祭掃。雖有守墳人等,苟且怠忽。臣欲親往修治墳塋,嚴督祭事,少伸追慕之情。”—《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四十四》

這位襄陵王生於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和叔父安王一起在南京生活過七年,相互之間應該是有感情的。既然叔父沒有子嗣,宮眷又遠在南京,自己又跟着兄長韓王來到了平涼,順手照顧一下叔父的墳園和祭祀之事,怎麼就扯到覬覦叔父的封號上面了呢?景泰五年的時候大明立國已近百年,可有過無子除國的親王重新復國的先例麼?

此後歷代襄陵王就一直擔負起安惠王的祭祀任務,朱衝秌之孫、第三代襄陵王朱徵鈐在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的時候向朝廷請求樂戶以祀安王,得到了武宗朱厚照的同意。但是等到第二年他的堂兄弟樂平王徵錏也提出同樣要求時,遭到了禮部的駁斥,甚至連累安王的樂戶也被一併革除。

禮部言:“親王有樂戶。郡王別城居者,有事假鼓吹於有司。其附親王國者,假樂戶於長史司。” 因並革安王供祀樂戶。—《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武宗駕崩後,其堂弟世宗朱厚熜繼位,時任韓王朱旭櫏提出恢復安王樂戶。此時正糾纏於大禮議鬥爭的世宗亟需宗室和朝臣的支持,大筆一揮同意了韓王的請求。

結語:明初親王無論是精明強幹,還是野心勃勃,或是無惡不作,但是像安惠王這樣平淡無奇的,真的是鳳毛麟角。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參與的大事件,就是去龍潭大營向四哥兼連襟朱棣求和。作爲一個親王,他是賢德的。但是身爲一個首封親王,沒有子嗣無疑是最大的痛。好在安王妃有一個好老爹和一個好姐姐,才能在明初如此肅殺的殉葬惡俗中倖免於難。平涼的安國只存在了短短九年,王府又被改建爲韓王府,因此經歷六百年的風雨之後,安惠王幾乎在這塊土地沒有留下任何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