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只是因爲陳圓圓嗎?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只是因爲陳圓圓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只是因爲陳圓圓嗎?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上最複雜的就是人性,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在歷史人物所身處的那個時間節點,也未必能夠做出更好的抉擇。如果我們簡單的認爲吳三桂沒腦子,聽說自己喜歡的女人被搶走了就立刻打開山海關大門放清軍入關,那也太小瞧這個手握一方軍權,自私自利,狡猾奸詐的一代奸雄了。

一、大明朝內部鬥爭愈加激烈,舅舅的投降使吳三桂不受信任

首先,當時大明朝內部的政治局勢非常緊張,宦官集團與士林集團的鬥爭沒有隨着劉瑾、魏忠賢、東林黨人的相繼隕落而變得緩和,相反雙方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在當時的環境下,任何事件都會成爲對方言官們攻訐、彈劾的目標。前線將士浴血奮戰,後方言官彈劾不斷,換了誰都不想爲朝廷出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崇煥又被崇禎皇帝下獄。前方將士更加爲之心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此之前就發生過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怕受袁崇煥牽連,毀掉山海關出逃的事件。還是袁崇煥寫信,祖大壽才返回明朝。

吳三桂和父親吳襄都是祖大壽一手提拔起來的,兩家關係非常鐵,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祖大壽在後來的鬆錦大戰中作爲援軍被清軍重重圍困,無奈之下帥部降清,這個事件對吳三桂是帶來很大沖擊的。

二、祖大壽等人的勸降信和皇太極的條件都讓吳三桂很動心

清太宗曾授意與一手提拔和栽培吳三桂父子,並且感情最爲深厚的祖大壽,以及姨夫裴國珍、表兄胡弘先、摯友張存仁等降將爲吳三桂以及被圍困的塔山、杏山將領寫信招降。

動員這麼多最瞭解他,最能體諒他目前所處的困境的人來寫信,目的是非常明確的,態度也是十分誠懇的。

而這些信件基本都從吳三桂當前所處的困境,以及個人實際情況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設身處地從吳三桂目前所身處的局勢陳明厲害,他們的話不會不引起吳三桂的思想變動。

更何況,吳三桂目前正處於最危險的政治漩渦中,他一直依賴的政治優勢舅父、十多個表兄弟、多年共事的摯友都已經加入了清軍陣營,一向多疑的崇禎皇帝連袁崇煥都沒放過,更何況是跟皇帝沒見過幾次面的吳三桂。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只是因爲陳圓圓嗎?

趁着眼前局勢緊張朝廷還用的上他,等局勢緩解他也逃不過袁崇煥的命運。吳三桂比任何都明白自己的危險處境,更何況清太祖在親筆信中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豐厚,誘惑不可謂不大,吳三桂不可能不會動降清的心思。但是,吳三桂在這個時間節點居然壓下了投降的想法,婉拒了努爾哈赤拋來的橄欖枝,繼續鎮守山海關,靜觀其變。倒不是吳某人有多麼高尚的情操,主要對方開出的籌碼還不夠,其實還是貪慕榮華富貴的心理在作祟。

三、明朝滅亡後,吳三桂在多方勢力中尋找最有利於自己的陣營

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快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禎才下旨同時調駐守徵召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率部入京“勤王”。

同時加封33歲的吳三桂爲“平西伯”,崇禎的破格優賞引起了吳三桂的懷疑,因爲吳三桂的駐地在遼東,按平時的規格應該是“平遼”、“徵遼”一類的封號,而“平西”則代表着要與勢頭正勁,作戰勇猛的農民軍交手。

因此,老謀深算的吳三桂以保護百姓爲由,讓出逃的百姓隨軍逃難,故意放慢了進軍的速度。這樣一來,可以避開與農民軍的攻擊勢頭,讓其他各路勤王軍馬先與農民軍交戰,等自己來了以後就可以從容的收拾殘局。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軍隊實力不受損失,又可以與各路勤王兵馬分享戰功,他們還得承自己的情,小算盤打的噼啪亂響。

坐困紫禁城的崇禎急的都上吊了,吳三桂這邊還在不緊不慢的走走停停。而北京城的快速失陷,也出乎吳三桂的意料之外,他立刻調轉方向,扔下一路“護送”的百姓。快馬加鞭回師山海關。吳三桂回師山海關的目的,就是因爲手握重兵鎮守一地,這就有了多方下注的本錢。

三、李自成的條件一度讓吳三桂很動心,但吳父被劫掠讓吳三桂直接反目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落入農民軍之手。李自成派使者帶着吳襄的親筆信去勸降吳三桂。吳三桂也確實動了投降李自成的心思,一來,大明朝已經覆滅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人心混亂。二來,吳三桂正缺軍餉,急需補充,不然軍心動搖引起譁變,多年心血化爲烏有。三來,父親還在農民軍手中,如果投降可以保全家人和生命財產安全,已經到手的榮華富貴也不會失去。

《甲申傳信錄》中記載,吳三桂問手下衆將領,“闖王勢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軍不能自立。” ”今闖王使至,其斬之乎,抑迎之乎?”

這就說明吳三桂此時已經有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吳三桂將山海關交給守將唐通防禦,自己則率領大部隊進京去見李自成。

在半路上,吳三桂收到消息,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將父親吳襄抓獲,正在拷打追繳家財充做餉銀,並勒令其交出陳圓圓。李自成在進京後帶頭搶劫美女爲妾,還將宮女集中派發給諸將,每人三十個。手下將領則佔據高官府邸,手下人則“踞富民巨室”軍紀極爲敗壞。

“兵丁斬門而入,掠金銀奴女,民始苦之”《甲申紀事》。

農民軍的盲目蠻幹,吳三桂父母被囚禁,愛妾被劫掠,連吳三桂的家都給抄了,再拿出他家的銀子當軍餉。頓時把他還在遊移不定勉強投靠的想法擊得粉碎,他又不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將,就算他投靠過去,也很難保李自成會不會因爲這件事處置劉宗敏,他的軍權被分散後,再無籌碼只能任人宰割。在這樣念頭下,吳三桂直接攻擊了毫無防備李自成的部隊。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只是因爲陳圓圓嗎? 第2張

四、李自成進軍山海關與多爾袞的及時援助讓吳三桂下定決心投向清廷懷抱

吳三桂降而復叛,是李自成、劉宗敏等人始料未及的,他們的一貫做法就是追贓助餉,在佔領了首都自以爲大權在握的情況下終於可以徹底放鬆了。佔領地區的管制不到位,軍紀敗壞,上行下效都是李自成等人缺乏遠見,根基不穩的錯誤政策所帶來的一個系列嚴重惡果。

而這個惡果又直接迅速地導致了李自成悲慘的結局。當李自成收到吳三桂的使臣被處死,吳三桂的《絕父信》之後,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但是,此刻再去責備劉宗敏,再將吳襄放出來也已經無濟於事了。

李自成此時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信心爆棚之下選擇了與吳三桂直接交戰。而此時攝政王多爾袞也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他選擇支援吳三桂。多爾袞立刻整頓兵馬從薊州、密雲進軍,在收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繼續執行清太宗皇太極的誘降計劃,以裂土封王爲條件,讓吳三桂加入。並在農民軍大舉山海關的時候,急行軍一晝夜,奔馳兩百多裏,配合吳三桂夾擊農民軍。這樣一來,不僅救了吳三桂,還爲日後定鼎中原提供了可能。

吳三桂雖然手握重兵,但內有農民軍威脅,外有清軍壓境。在兩面夾擊的情況下,他投向李自成的路已經被堵死,只能選擇投向更加大方的清廷。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大抉擇,長期以來,人們往往誇大了這個女人的因素,將陳圓圓作爲吳三桂投降的主因。對於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正常人來說,他的處境、外界狀況、心理狀態、品行性格都會對最終行爲產生重要影響。家人的被囚禁,陳圓圓的被劫,只是其中一個最次要的因素,吳三桂向清朝請求幫助,也是在形勢日益緊張,深感危機情況下做出的對自己最爲有利的判斷。

小結:

在吳三桂的眼中,朝廷駐守山海關的軍隊只是自己的政治籌碼和資本。家中車子、房子、票子女子,纔是自家的資產。平時吳三桂拿朝廷的資本爲自己換來更多資產,而李自成卻拿吳三桂家的資產去換吳三桂手中的資本,在吳三桂看來這種搶了自己家的錢,來充當給自己軍餉的行爲觸動了自己的逆鱗。只有真正觸動了吳三桂最核心的利益,纔會讓他立刻翻臉不認人,在國家危亡之際置國家和民族大義於不顧,置倫理道德於不顧,在國破家亡之際,還想着升官發財,直到家產被奪,父親被綁架勒索,女人被搶恐怕這纔是“衝冠一怒”的主要原因。這個渾水摸魚,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最終也難逃新主子的背棄,最終被掃盡歷史的垃圾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