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選擇官渡來阻擊袁紹是爲何?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選擇官渡來阻擊袁紹是爲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官渡之戰,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作爲改變歷史走向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千百年來一直爲人津津樂道。偶然間小編突然有一個疑問,官渡到底在哪,曹操爲何選擇此地阻擊袁紹,並最終決戰?

官渡之戰的背景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董卓趁亂進京禍亂朝政,關東聯軍起兵討伐董卓,天下就此陷入大亂。公元190年至199年,十年的期間,各個軍閥集團互相攻擊,爭奪地盤,吞滅兼併。到了公元200年,北方除關隴和遼東兩個邊隅地區外,八州之地爲袁曹兩大軍事集團所分割。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選擇官渡來阻擊袁紹是爲何?

袁紹據有河北青、冀、並、幽四州,曹操兼併河南司、豫、兗、徐四州。兩大集團旗鼓相當,軍事上袁強曹弱,政治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優於袁紹。一山難容二虎,袁曹爭雄必然爆發,公元200年二月,袁紹正式率領十萬步卒,一萬精騎南下進攻曹操。

袁紹先是進軍黎陽,包圍白馬,曹操率張遼、關羽用荀攸計謀斬顏良,然後在延津之戰斬文丑。兩次小規模戰役,打擊了袁軍的士氣,但是袁軍畢竟兵多將廣,袁紹依然率軍渡過黃河,追擊曹操,曹操退到官渡,選擇在此阻擊袁紹南下的腳步。

曹操選擇官渡的原因

官渡在哪,曹操爲何選擇官渡作爲阻擊袁紹?官渡之戰中,袁紹兵多將廣是作爲進攻方,曹操兵力少於袁紹是作爲防守方。既然作爲防守方,曹操應該選擇地勢險要,能夠有利於自己防守的地形阻擊袁紹,爲何曹操沒有選擇白馬、延津這些黃河渡口,憑藉黃河之險來阻擋袁紹呢?

答案很簡單,黃河渡口太多,袁紹兵力優勢明顯,曹操不可能堵住所有渡口,所以在白馬、延津進行了小規模接觸之後,曹操不斷後撤,最終在官渡停下,佈置陣地等待袁紹來攻。曹操之所以選擇官渡,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補給線的距離。冷兵器時代,一場大戰往往都是曠日持久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一陣衝啊殺啊就結束了。官渡之戰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一直到十月,共歷時9個月,這還不包括前期準備時間。所以,糧草軍需的供應就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砝碼。

官渡處於黃河以南,距離許都直線距離只有87KM,選擇這裏有利於縮短曹軍的補給線,另一方面拉長了袁軍的補給線(中間還有黃河)。日後長期相持的過程中,曹操多次派軍隊襲擾袁紹的運輸線,包括最終火燒烏巢扭轉戰局,都是在補給方面做文章。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選擇官渡來阻擊袁紹是爲何? 第2張

第二,官渡特殊的地理情況。雖然官渡是平原,沒有什麼險要的山地可以防守,但官渡依然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那就是水網密佈(漢末三國還相對溼潤)!袁紹不管是軍隊還是物資,渡過黃河後,還有陰溝水,鴻溝水、濮水、濟水、汴水、睢水等水網層層阻隔。

另外,官渡口本身三面環水,北邊是官渡水,東面是中牟澤,西面是圃田澤,中間只有寬約數裏,長約二十里的地方可供袁軍正面進攻。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曹操利用有限的兵力部署防守的陣型,以消弭袁軍兵力多的優勢。而且面對水網密佈,袁軍也不好分兵。

簡而言之,官渡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成爲曹操挑選的最佳防守地點。經過長期的相持,最終曹操火燒烏巢,使得袁紹軍心大亂,成功擊敗袁紹。官渡之戰後,曹操利用七年的時間徹底掃平袁氏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地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