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田豫和牽招最後爲何沒有跟隨劉備?

歷史上田豫和牽招最後爲何沒有跟隨劉備?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三國時期,匈奴被曹操分爲五部,烏桓在公元207年被曹操一戰掃平,這樣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脅就成了鮮卑。爲曹魏鎮守北疆,壓制鮮卑是田豫和牽招兩位名將,有意思的是這兩位將軍,早年都是劉備的“小兄弟”。

田豫“自託於備”

田豫字國讓,生於漢靈帝建寧四年(171年),幽州漁陽郡雍奴縣人。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後,年未弱冠的田豫便慨然從軍,投奔公孫瓚。公元188年,劉備投奔同窗好友公孫瓚,被任命爲別部司馬。

由於當時田豫年紀小,田豫把自己託身於劉備,劉備非常驚奇(自託於備,備甚奇之),也非常看重他。此後田豫跟隨劉備南下徐州,劉備任豫州刺史後(194年),田豫以母親年老爲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着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歷史上田豫和牽招最後爲何沒有跟隨劉備?

離開劉備後,田豫重新回到公孫瓚身邊,被公孫瓚任命爲爲守東州縣令,田豫幫助公孫瓚抵禦袁紹的進攻。公元199年公孫瓚敗亡後,鮮于輔爲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係很好。當時羣雄並起,鮮于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對鮮于輔說:“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鮮于輔聽從了他的建議。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北烏桓、鮮卑反叛,曹操派“黃鬚兒”曹彰前去鎮壓,並命熟悉塞北各族習性的田豫在軍中做參謀。在田豫的運籌帷幄下,曹彰在易水北岸大破烏桓、鮮卑聯軍,迫使鮮卑首領軻比能遠遁。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後,任命田豫爲持節、護烏丸校尉,與護鮮卑校尉牽招、解俊一起鎮守北疆,以防禦烏桓、鮮卑。田豫在任9年間,在鮮卑內部大搞“分而治之”的策略,扶助幼弱部落、壓制強盛部落,一旦發覺有潛在勁敵出現,必定在第一時間予以剷除。田豫也因此威震北疆,成爲一代名將。

牽招和劉備“刎頸之交”

牽招十餘歲時爲同縣樂隱的學生,少年時便與劉備英雄同契,成爲刎頸之交(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袁紹領冀州後,聽說牽招的名聲,徵辟他爲從事,兼領烏丸突騎。後袁紹近臣犯法,牽招先斬後奏,袁紹很欣賞他的果斷,沒有追究此事。袁紹死後,他又追隨袁紹之子袁尚。

河北平定後,牽招歸入曹操麾下。曹丕稱帝后,拜牽招持節護鮮卑校尉,駐紮昌平。當時,邊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間河谷,還有逃入鮮卑部落的,有幾千人。牽招發佈告示,勸說人們回到家園。建義中郎將公孫集等率部下歸附,讓他們回到本郡。又對鮮卑素利、彌加等十餘萬部民加以安撫,讓他們在邊塞安頓下來。

歷史上田豫和牽招最後爲何沒有跟隨劉備? 第2張

公元225年,曹丕拜牽招右中郎將,出爲雁門太守。該郡居邊疆,雖有哨兵巡視,然盜賊扔不絕。牽招交給當地百姓作戰陣法,又上表恢復烏丸五百餘家租調,使備鞍馬,於遠處偵查。自此,胡人每每來犯,皆被擊退,逐漸絕跡。牽招又離間遊牧民族衆部落,使得他們互相猜疑,讓鮮卑始終不能完成統一。

大和二年(228年),護烏丸校尉田豫出塞,被軻比能圍於馬邑城,向牽招求救。牽招整兵待發,但幷州官吏根據通例禁止牽招出兵。牽招認爲持節的大將被包圍,情況危急,不能再拘泥所謂吏議而見死不救。於是上表朝廷,隨即出發,最終在軻比能撤軍的路上大敗鮮卑。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田豫、牽招傳記評價道:“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而豫位止小州,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意思是說,田豫牽招品德高尚,忠義壯烈,鎮守曹魏北疆,立下赫赫功勞。可惜田豫僅僅做到了小州的刺史,牽招更是僅僅做到了雁門太守的官職,可以說是未盡其用。

田豫和牽招之所以在魏國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因爲這兩位都和劉備在少年時期有着不同尋常的關係。譬如牽招,都到了“爲時所忌”的地步,故而二人的仕途並不算非常光明。故而田豫先是被讒言調離北方,後又被讒言免去恩賞。牽招終其一世,不僅官止得雁門太守一職,連侯爵也只是沒有封邑的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