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帝王和他的後宮們在圓明園的奢侈生活,廚子2000人以上!

揭祕帝王和他的後宮們在圓明園的奢侈生活,廚子2000人以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給皇帝和他的皇族成員準備膳食是一件大事,御膳房就是“負責御膳,處理帝皇的膳食,以及在特別時節準備盛大餐宴”。

清朝皇帝似乎每天有兩次主餐,就是早膳跟晚膳,但整天下來不斷有各式各樣的食品供應。每一頓飯都十分鋪張、謹慎和準時地由一大羣御膳房的伙頭來準備。這些皇家膳食不僅僅是美食,而且極其豐富和多樣化。從清代著名學者兼詩人袁枚(1716—1798)所傳下來的著名食譜可知,袁枚與他同時代的富人是怎樣準備他們的膳食。袁枚引用儒家經典《中庸》裏所說的“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來提倡飲食的樂趣。他有一次在朋友家裏嚐到一道很好吃的魚之後,就立即派出他的廚師去學習如何烹調。他的食譜乃集烹飪藝術之大成,從瞭解材料的屬性,到選用作料、掌握火候、使用合適的器皿,以及決定整個飯局的鋪排等等,都詳細列出,把烹飪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圓明園裏的膳食在品位和排場上,不可能比袁枚在他隨園內的膳食來得遜色,其烹飪的規模,必定是更爲鋪張,這是不用贅言的。

揭祕帝王和他的後宮們在圓明園的奢侈生活,廚子2000人以上!

皇家筵席在儒家教條的規範之下,一頓標準的皇家食單是從120道不同的菜色當中,挑選出26道菜來組成。每一道端給皇帝的菜,事先必須由內務府派出的官員記錄下負責烹飪的主廚名字,顯然是爲了安全起見。圓明園內皇室主餐的規模,一般是24道菜,大約比照在紫禁城裏所伺候的規模。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有那麼大的胃口能在一頓飯裏吃掉那麼多食物,因此清朝的皇帝,特別是乾隆,通常會特別點一些人的名,將幾樣菜送去,以示他的恩寵和賞識。另有御廚伺候皇后、太后和其他嬪妃。御膳房會對各種要求,包括大小宴會,在接獲通知後馬上做好準備。宮廷膳食是奢華的,所代表的不僅是浮華,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威嚴,真正的奢華和精緻通常是中國統治者飲食習慣的一部分。餐桌上的奢華包括了陶瓷餐具和金銀的器皿,由於它們的數量極爲龐大,特別有專人負責處理。有人曾說,“事實上,許多清朝皇帝的飲食頗簡單”,跟檔案所示相反,從一系列有關皇室菜單的記錄可知,皇帝膳食的氣派是很大的。

有些盛大的宴會在紫禁城裏舉行,例如康熙曾經在這裏舉行過千叟宴。乾隆也於1740年召集包括滿洲貴族、大學士和身處高位的漢臣等99人大宴於乾清宮。二十年之後,乾隆爲了祝賀他母后的七十歲大壽,在香山舉行了一場極盡奢華的盛宴。在1782年完成第一部《四庫全書》時,乾隆邀請了所有參與編纂的臣工出席一場豪華的盛宴,並在宴會過後賜給他們禮物。

圓明園裏的廚房也能準備盛宴。例如1727年1月19日在園裏,由五品太監宮殿監督領侍劉進忠準備一連八天的盛宴,他擬定菜單、安排表演(通常是煙火和摔跤),和確認包括怡親王、莊親王、康親王、果郡王和信郡王在內的賓客名單。

在1757年於同樂園舉行的一場慶祝農曆年之豪華宴會,賓客包括了皇室宗族、功臣和來自蒙古與西藏的特別訪客。這場盛會跟其他衆多的宴會一樣,安排了餘興節目,像京劇表演和吟詩作對。在1790年,來自朝鮮、琉球和安南(越南)的使節跟其他人一起到北京向乾隆祝賀八十大壽。乾隆在圓明園大開宴席來款待他們,甚至向正使祝酒。之後在中午時分,乾隆爲這次盛會作了一些詩,向賓客朗讀。這些賓客包括幾位正使和他們的副使,都能夠用同樣的聯韻來唱和乾隆的詩。

宮廷宴會是怎樣上菜的呢?一位18世紀的俄羅斯外交官在接受乾隆皇帝款待之後,把宴會的進行過程生動地描寫下來:

首先拿來一張擺滿各式各樣水果和蜜餞的整潔小桌几,放置在所有來客的面前。看來這個國家似乎是流行先把甜點水果上桌,至少我在這裏所接受的招待就是如此。就這一點而言,跟許多其他事情一樣,中國人的行爲跟歐洲是完全相反的。在水果之後,其他食物都是以同樣的方式端上,放置在賓客前的小桌子上。這些菜色包括了雞肉、羊肉和豬肉,全都是它們最好的品種;這些菜不是烹煮就是以醬菜一起炸炒,但沒有一樣是用烤的。皇帝(乾隆)從自己的桌子上給大使送去幾盤菜,特別是烹煮的野雞肉,非常可口。

18世紀末的英國訪客,雖然不滿意他們“很不舒適的住宿處”,但心情由於“極佳的晚餐”而轉爲愉快。當他們遊覽圓明園時,他們在其中一座宮殿裏,受到“口味稍重、鹹味和其他香味的菜色,配以水果和甜點、牛奶和冰水等便餐”的款待。在這個宴會上,每兩個英國賓客就安排一張桌子,喬治·斯丹敦形容,“當所有席位坐滿時,桌子就立即擺出來,並展示一場豪華的宴會”。每一張小桌子上像“是盤子和碗疊在一起的金字塔,包括大量的各種美味珍饈和水果”。

在圓明園工作的廚師要伺候的不只是皇帝,還有親王和大臣們,有文件記載在圓明園裏“四位老臣要求我們從二月四日到二十七日侍奉五十五桌賓客”。生活在圓明園裏的皇帝、皇族和重臣肯定需要一座大型的宮苑廚房,爲他們服務。

在御廚房裏有大量的工人,《周禮》規範地分作很多不同的級別。他們包括了膳夫、庖人、內饔、外饔、亨人、甸師、獸人、漁人、人、臘人、食醫、疾醫、酒正、酒人、漿人、凌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和幕人。在皇帝的配置之下,御廚房裏的伙頭總數可能有2332人之多,外加206名有品位的官員監督他們。

整個清朝一直維持如此龐大的廚役隊伍來服侍皇帝,沒有一朝例外。儘管我們沒有關於圓明園廚師的統計人數,但以皇帝長時期居住在園裏來看,他們的數目不可能比紫禁城內的人數少。在圓明園廚房裏工作的伙頭大軍維持了一百五十多年奢華與優雅的飲食習慣,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御廚房的每個月食料所消耗的費用,以1898年9月爲例估算,大約是2780.92兩白銀。根據近人的評估,光是一頓御膳的規模就可以滿足100家農戶整年的生活所需。

揭祕帝王和他的後宮們在圓明園的奢侈生活,廚子2000人以上! 第2張

從1725年夏季的記錄可以發現,圓明園裏有多間冰庫用來保存食物,這並不令人驚奇。事實上,在很早以前,紫禁城裏的清室宮廷就開始保留五座大型冰庫,其中一座保存了9226塊冰,而其他四座則各有5000塊。28根據《周禮》記載,早在夏商周三代,宮室裏就有一支94人的隊伍,專門負責有關冰和冰庫的處理,以保存食物。根據規定,任何清帝進用的食物都必須是最優質的“貢品”,通常是從全國送來的最好的地方名產。供圓明園消耗的穀物、穀類食品和蔬菜也是來自附近特別指定的耕作農地,而飲用的水同樣也是取自附近玉泉山的新鮮泉水。

據我們所知,乾隆皇帝喜歡在圓明園內不同的地點進膳。這就說明園裏每一個重要地點,都需有一座御用的廚房和廚師羣。乾隆經常在九州的寢宮用晚膳之外,也常在同樂園的餐廳用膳,大概是因爲附近有一個大戲臺,方便他用膳後的消遣。自11世紀宋代以來,中國精英分子在晚宴後享樂,成爲一種習慣。

根據圓明園資料中的《膳底檔》,我們得知乾隆在1784年的農曆新年正月十一日於同樂園進晚膳時,在他的餐廳裏,使用了一張飾以花卉圖案的漆桌。這頓講究的晚膳菜餚包括酒燉鴨子熱鍋一品、肥雞油煸白菜熱鍋一品、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燕窩肥雞絲一品、鴨腰口蘑鍋燒鴨子一品、冬筍爆炒雞一品、攤雞蛋一品、蒸肥雞鹿尾攢盤一品、百果鴨子攢盤一品、象眼小饅頭一品、鴨子餡提折包子一品、雞肉餡燙麪餃子一品,以及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除此之外,還有四盤用銀碟盛的細切黃瓜、醬菜之類;鹹肉一品;野雞瓜一品;粳米幹膳,和雞絲燕窩湯。在這頓極其豐盛的晚膳之後,晚上還有一頓夜宵。這頓夜宵有燕窩紅白鴨子三鮮湯一品、燕窩炒鴨絲一品、燕窩冬筍鍋燒雞一品、燻雞鹹肉一品、香蕈雞一品和溜鴨腰一品。

宮廷菜單裏有很多以燕窩爲材料的菜餚,乃由於中國人認爲燕窩是少有的珍饈。根據清代學者袁枚的說法,燕窩是非常罕有而珍貴的食品,即使富有之家也無法經常食用。烹調燕窩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燒煮之前,先用清水泡浸大約兩盎司(約57克)的燕窩,然後跟金華火腿和鮮菌一起放在嫩雞湯裏煮,直到燕窩本身煮透爲止。這道菜沒有油脂,所以滋味既軟和又清淡。皇帝經常服用這種珍饈補身,很可能基於美味。現代的學者可以確定,燕窩的膠結物富有蛋白質,並含有鈣質、鐵質和核黃素。

從前文提到的宮廷飲食菜單裏,最引人注意的還有以雞鴨入菜的次數,多於豬、牛、羊或海鮮。作爲調味和作料,沒有比醬油、油、鹽、醋、玉桂、姜和胡椒使用得更多。不管這是不是所有清朝皇帝的標準菜單,或者可能只是反映乾隆個人的口味,後者似乎更接近事實。如果的確如此的話,乾隆的口味在中國烹飪手法裏,很明顯是比較喜歡北方菜。不過,圓明園裏的御廚是完全有能力應付任何來自皇帝的需求。

在1784年農曆年正月十二日的一個早上,乾隆在長春園裏的淳化軒進早膳。這頓講究的早膳跟昨天夜裏的晚膳一樣奢侈,菜單再一次記載了包括多道用切絲、調味、烤鴨和雞肉來煮燕窩的菜餚,再加上鹿尾、開胃菜、小包子、白糕、肉菇餡包和盛在銀盒裏的冷盤。桌上另外還有四碟用銀盤盛載的切細的蔬菜、鹹肉、野雞瓜、鴨子餡散旦餃子,配上白飯和稀飯,以及水果。除了這些主要菜餚之外,在餐廳裏的幾張小桌子上,擺放了各種以小麥製成的食品、奶,和幾片冷豬肉與羊肉以滿足乾隆的胃口。用過這一頓豐盛的早膳之後,乾隆就前往“山高水長”,在一個大型的蒙古包裏跟一班喇嘛會面,同時有各種不同的麪食伺候。雖然當天沒有一頓正式的午膳,但一些簡單的食物像麪食、水果和茶都充分供應。到了晚上,乾隆返回同樂園用晚膳,菜單跟頭一天的晚膳一模一樣。

清代的統治者似乎都很節制地飲用適量的葡萄酒和穀物酒,並固定飲用小量的奶。看來布勞岱爾(FernandBraudel,1902—1985)必須要更正所說的“中國向來刻意地不用奶酪和奶油”的論點。在所有飲料之中,中國人飲用最多的非茶莫屬,那是中國的天然飲料。以茶代酒的習慣似乎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代(220—265)。在大清朝的中國,滿族與漢人都習慣把茶葉當做珍貴的結婚賀禮。事實上,在紫禁城和圓明園裏的每一幢主建築內都有一間優雅的茶室。重要的皇室成員像皇帝、皇后和皇子,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特定的茶室。皇帝的茶室稱爲“御茶房”,由兩名七品的官員打理,他們負責處理茶葉、茶壺和瓷、金、銀的茶杯。茶葉一般會準備在茶壺或茶杯裏再加入滾熱的水,經常是趁熱喝,不加糖或其他添加物;冰茶則是聞所未聞。在圓明園裏用來泡茶的清水,只取自附近的玉泉山,那裏的水質被視爲是最好的。乾隆於1756年南巡的時候,就隨身帶着這種“純淨”的水。

當1784年的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來臨時,圓明園一如往昔張燈結綵、放煙火和演“連臺戲”。各種不同的豐盛食品用來款待皇室成員、貴賓和一些蒙古親王。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乾隆很早就起牀到“鴻慈永祜”的安佑宮裏參拜,在休息時會有甜湯圓侍候着。當日他在同樂園裏進用有24道菜的早膳,這些菜餚包括了燕窩雞絲、烤鴨、片野雞肉、鹿茸蒸鴨、蒸雞、烤鹿肉、碎豬肉、蒸菜包、蒸雞肉湯圓、臘肉和各類蔬菜。有些菜餚是用特別的碗盤來盛載,例如碎豬肉就盛在一個金盤裏,烤鴨放在琺琅器上,用銀盤盛着臘肉。這頓元宵節的早膳另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供應非常多的小點心和各式各樣的糕點,以及多種由後宮嬪妃特別準備的菜餚。

乾隆用完這頓早膳之後,就跟平常一樣,來到正大光明殿裏的聽政廳。與一般日子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廳房裏有幾張桌子上擺放了麪點、水果、糕點和甜湯圓;每一樣菜餚都盛在白玉盤或精緻的瓷碗裏。乾隆在他的聽政廳裏已經沒有胃口再吃東西,所以命身邊叫做厄祿裏的太監,把這些食品作爲御賜之物送給親王、嬪妃和內閣大臣享用。

元宵節的午膳極爲奢華,在奉三無私殿的華麗餐廳裏,有32道不同的菜餚呈現在紫檀木餐桌上,並擺好特別準備的筷子、瓷匙、玉碗和銀碟,以及布和紙製成的餐巾。乾隆在親王、嬪妃和寵臣等受邀的嘉賓聚集之後才現身,他隨着音樂演奏聲駕臨餐廳。當乾隆就坐御座後,奉上熱菜。照例每兩個賓客被安排坐在一張桌子上,享用着不斷提供的熱菜,並配上羹湯、奶茶、美酒、凍肉、蔬菜和甜點。當菜餚一盤接一盤奉上的同時,有柔和的音樂在伴奏。午膳結束之後,乾隆賜給他的賓客一碗特別爲元宵節準備的甜湯圓,以表達他的愉快心情和仁愛。

到了元宵節的下午,太監常寧給乾隆奉上一些流質的熱食,像燕窩、雞鴨或羊肉蛋湯和奶茶,此外幾張桌子上還擺了葡萄酒和一些醬菜與糕點。日落之後,夜幕低垂,乾隆讓他的賓客,包括來自蒙古、西藏和朝鮮等的特別訪客到“山高水長”臺階上,讓他們在那裏觀賞煙火,並享用由僕役奉上的果品和湯圓。

這場節慶盛會持續了好幾天;不過,原定在一月十七日舉行的煙火,因爲下雪的關係而被取消,乾隆也就只好留在室內。當晚,乾隆享用了一頓極其豐盛的消夜,包括燕窩燴鴨子一品、豆腐乾炒菠菜一品、羊腸羊肚湯一品、燕窩炒雞絲一品、溜鴨腰一品,和豬骨一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