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項首領李元昊建西夏、自立爲帝。當消息從蒼茫的西北傳至富庶的關中後,宋仁宗當即下詔征討西夏。於是這般,北宋的邊境線上又燃起了一段新的戰火。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鬆散的宋軍一如之前數次大戰那般——被敵軍輕易擊潰。連戰連克的西夏軍隊對此始料未及,很快就產生了輕敵之心。

終於有一天,當一些看守糧倉的西夏士兵喝酒吹牛、打盹時,一隊北宋騎兵已經殺入營寨。這當中爲首的人一手牽着馬繮繩、一手舉着火把,熊熊火光映照着他冰冷的臉龐。當糧倉上的火焰漸漸燃起時,也照映出了這個人的模樣:披散的長髮下,遮掩着冷冰冰的面具,幽幽的目光讓人不寒而慄。這個披頭散髮、帶着面具衝鋒的人,就是北宋著名的得力戰將:狄青。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狄青出生在一個很貧寒的家庭,家裏要養的小孩也不僅僅是他一個。在他十六歲那年,他的哥哥和別人打架鬥毆,被告到官府去了。他的父母想讓哥哥留下來爲家裏幹活出力,於是讓還沒有勞動能力、只會消耗糧食的狄青去給哥哥頂罪。就這樣,無辜的小狄青成了罪犯,還在臉上刺下了象徵着罪犯身份的紋身。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狄青在衝鋒陷陣時,會帶上自己獨特的面具

在北宋一朝,犯罪之人多半是刺配充軍。給兄長頂鍋的狄青,便這樣披上了軍服,投身戎馬。出人意料的是,他在騎馬射箭上有着過人的天賦。很快便學會了如何戰鬥,成爲了一個弓馬嫺熟的戰士。於是,他被選入御馬直,成爲了宋朝精銳騎兵的一員。後來正是在馬背之上,狄青第一次打響了自己的名號。寶元年間,西夏的李元昊起兵稱帝,宋廷下令討伐。狄青便是被徵召去往邊疆的勇士之一。當時前線的戰況不容樂觀,宋軍接連打了幾次敗仗,士氣低落。在屢屢吞下敗績的宋軍裏,唯獨狄青領着一幫人馬衝鋒陷陣。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第2張

在對西夏作戰四年,狄青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縱使數次被亂箭射中負傷,但依然衝殺在戰場的第一線。在這四年裏,他焚燒了西夏幾萬石糧食,俘虜了接近六千名西夏人,消滅了許多作亂的部族。最重要的是,他給西夏人留下了最可怕的印象:披頭散髮、青銅面具。這兩樣東西伴隨的狄青的名字,夜夜造訪西夏士兵的噩夢。戰勝西夏人之後,狄青在北宋朝內也廣爲人知。當時北宋官員中,不少身居高位者都非常欣賞狄青。尹洙、韓琦、范仲淹都曾對他讚賞有加。當然,最讓狄青自豪的,是宋仁宗對他的肯定。

宋仁宗聽說聞狄青的戰功後,多次召見他討論軍國大事,還破格提拔這位邊關小將至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有一次,宋仁宗勸狄青洗去面上的刺字,這讓狄青備受感動。這說明宋仁宗並沒有因爲他的出身而看輕他,反而根據他的戰功不拘一格用人才。他於是跟宋仁宗說:"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第3張

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狄青自然是更努力的報國。當時的北宋可謂內憂外患,不僅北方邊境頻頻被騷擾,南方腹地也起了動亂。皇祐年間,南方的蠻族儂智高起兵稱帝,在嶺南一帶大肆破壞,狄青奉旨前去參與平叛。在這裏,他再一次充當了救火隊長的職責。

南蠻之地的士兵大多民風彪悍、打起仗來勇猛過人,加上北宋禁軍千里迢迢趕來、疲憊不堪,接連被敵軍擊敗。還有一些將領急不可耐地擅自出擊,結果只是白白增加傷亡。面對這樣的局面,狄青是怎麼挽回士氣的呢?在《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中,記載了狄青的戰例。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第4張

卻說狄青知道南方的士兵大多有迷信的習俗,於是狄青決定利用這一點來提高士兵的士氣。他找來一百枚制錢,當着全軍的面對天禱告,如果這次出征能夠勝利的話,就讓這些制錢全部錢面朝上。隨後一灑,士兵們去數,果然都是錢面朝上。於是狄青命人用鐵釘把這些制錢都釘在地上,用布覆蓋,等戰勝敵人再來收回。士兵們上到戰場,個個如有神助,很快就擊敗了敵軍。待他們回來之後才發現,那些制錢是狄青命人特別鑄造的,兩面的圖案都完全相同。

狄青是不是真的有用這種方法來轉危爲安呢?事實依然存疑,更可靠的說法是,狄青先讓遠道而來的將士們修整了十天,然後趁蠻兵放鬆警惕之時,攻其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崑崙關,大敗儂智高的軍隊,斬首數千,儂智高本人也疑似死在了亂軍之中。

爲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的狄青,爲什麼會被文官集團猜忌? 第5張

狄青雖然爲北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的結局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光鮮亮麗。由於他是犯人出身,在朝中受到了不少官員的白眼。出生行伍的他官至樞密副使,更成爲了諫官們忌憚的催化劑。於是,一封又一封彈劾的奏摺送到了宋仁宗桌上。此時的宋仁宗不可能充耳不聞,亦不可能爲了一介武夫與滿朝文官爆發矛盾。因此,當狄青被淹沒在滿朝文臣的謾罵聲中時,他沒有能及時幫助他脫離輿論的漩渦。大量的中傷,加之因洪水搬家一事,使得狄青最終被調離京城。鬱郁不得志的他,一病不起。史書上記載他嘴發毒瘡,就此溘然長逝。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鬱鬱而終的境地,實在是讓人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