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禹治水最後成功給我們後世帶來什麼啓示?

大禹治水最後成功給我們後世帶來什麼啓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禹是上古傳說時期夏后氏的部落首領,姓姒,名字爲文命,是黃帝和顓頊的子孫後代。據傳聞來講,大禹花了十三年的時間費盡心思、不畏勞苦、更不敢有絲毫的拖延,甚至放棄了休息時間,治理了黃河的滔天洪水,立下了大功。  

大禹治水最後成功給我們後世帶來什麼啓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禹受到舜的禪讓繼承了舜的帝位,在各地諸侯和大臣們的擁戴下,大禹正是接任了帝位,將陽城劃爲都城,建國號爲夏,是夏朝的第一個天子,被後人稱爲帝禹,與當時上古時代的堯和舜這兩位賢帝齊名。

在治理洪水時經過塗山與塗山氏女嬌一見鍾情,但爲了治水,他在三十而立的年紀選擇放棄了愛情。後因爲塗山氏女嬌思郎成疾,拋開了世俗的規矩追隨到了大禹的家鄉,與大禹成婚。後來塗山氏女嬌在一次意外的送飯中,發現自己的丈夫大禹竟然是一頭面目猙獰、巨醜無比的大黑熊,遂逃離,因力竭在嵩山下化成了一塊大石。大禹心急如焚,之後趕來的大禹部下聽到石中有聲音,告知大禹,才發現塗山氏女嬌已懷孕,大禹對石頭大喊“還我兒子”,石開,大禹的兒子啓出世。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大禹走遍了天下各處,對天下各地到底是什麼樣的地形、有什麼樣的習俗、主要產什麼都非常瞭解,便重新將天下化成了九個州。在大禹繼承帝位的第十個年頭,東行至會稽後去世了,享年一百多歲。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話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時期,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大戰,最後共工敗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洪水氾濫。最後只得請來女媧娘娘收拾這爛攤子,將天上的窟窿補上,但民間的洪水之災卻成了遺留問題。  

大禹治水最後成功給我們後世帶來什麼啓示?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直至三皇五帝時期,華夏民族成爲一支穩定的部落力量,鯀、禹父子授命,治理黃河水災。鯀治理黃河水災耗費了九年,仍爲見其效,當時的首領舜降罪於他,革去官職,流放羽山。經過衆人舉薦,這項任務便由鯀的兒子大禹來繼承。大禹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授命後當即收拾行囊與妻子告別,此時妻子正懷上了大禹的兒子,但爲了不阻礙丈夫的志向,隱瞞不予告知。

大禹帶領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勢脈絡,而大多地方都在窮鄉僻壤之地,條件極爲艱苦,大禹一行人手持準繩與規矩,走到哪裏便測量到哪裏,足跡遍佈黃河沿岸。

在勘測的過程中,大禹親眼所見當地百姓深受水災之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看到民衆眼裏的掙扎與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堅定了不治水災不言歸家的決心,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未曾見過他剛出世的兒子。

最終大禹成功治理了黃河水災,馴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使其平緩地流入渤海,黃河沿岸的田地皆成爲了萬畝良田,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在治理黃河水患的過程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如此大公無私的精神被後世傳誦,流傳至今,更是被賦予了更爲深刻的精神,成爲中華傳統民族精神的瑰寶之一,代表着責任心與奉獻精神。  

大禹治水最後成功給我們後世帶來什麼啓示?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禹是皇帝的玄孫,出生於汶山石紐地區,禹幼年便跟隨父親鯀動遷至中原,帝堯時期,中原地區深受洪水之災,百畝良田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堯帝遂命鯀負責治理水患。鯀未曾有先例可循,只得自己摸索,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水漲多高,堤壩就建多高,如此消極工程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治水九年期間,鯀治水不利,被當時繼位的舜降罪流放。

禹繼任治水之事,爲了不重蹈覆轍,禹採用疏導方法來治理黃河氾濫問題,雖然工程極爲浩大,但成效顯著,耗時十三年,大禹最終功成身退,載譽而歸。

治水的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正逢其妻正在分娩,哭聲淒厲,大禹在家門外躊躇不前,衆人皆勸其進門看看,直到聽見嬰兒的啼哭聲,大禹才掩面離去,至始至終未曾見其母子二人。第二次,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嬰兒向行路中的大禹招手,大禹僅揮手示意,便沖沖趕路。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是一個十歲的孩童,正守在門口翹首盼望着父親,大禹撫摸着兒子的額頭,告訴他,水患爲治,百姓尚不能安居樂業,又何談個人一家團圓,隨即離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