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

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后。楊廣,漢族。少敏慧,好學善詩文,儀容俊美。開皇元年(581年),立爲晉王。六年,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閏八月之後,進位雍州牧、內史令(就是宰相)。八年冬,任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後,封太尉。開皇二十年(600年),立爲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太子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拉開了其波瀾壯闊而又譭譽難定的一生。

西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爲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隋軍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陳國雖不是什麼大國,也絕對不弱。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爲賢”。

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變“大者有衆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楊廣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了十年來攏絡人心,緩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爲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自此南北朝之後和北方隔離多年的江南纔始歸順中央,更使得之後唐朝在南方的統治得以順利進行。

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 的。《隋書》贊曰:”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着聲績。”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完成了“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發西域”“分裂突厥”、“開創科舉”等。他所做的這些事情爲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偉大的基礎。

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

隋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佈局有序。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佈局和整齊的劃一裏見方的裏坊佈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隋煬帝爲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只是爲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爲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隋煬帝也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苦頭。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爲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纔能有的功績。爲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隋煬帝此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隋煬帝爲了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做了一些統一工作。如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隋臣裴矩出使突厥,分裂了當時還是統一的突厥,爲唐朝對突厥的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派將領打敗了契丹,滅了吐谷渾,開發了臺灣,三徵高麗,使高麗臣服,開疆擴土幾千裏。這樣的功勳古來帝王中都是少有的。

隋煬帝爲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只是爲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隋煬帝開創的科舉制度一直爲後世所用。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爲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衝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了官吏的來源,爲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參政提供了機會,“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繫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裏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裏,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因此,這一制度爲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隋煬帝楊廣既被視爲典型的亡國昏君,在一大團歪曲的歷史記載和傳奇性道聽途說之下,今人即想窺測此人的真實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見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業是不朽的,大運河、科舉制度無不影響深遠,造福於中華。

後世人對他的一生給出了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禍在當代,功在千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