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魏名士眼中的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常出下策

北魏名士眼中的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常出下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崔浩,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經學家、史學家、歷學家、書法家。其出生於北方第一世族之家,祖上累世爲官,父親崔玄伯曾仕前秦、北燕,後仕北魏,任北魏吏部尚書、天部大人、白馬公。崔浩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愛好文學、博覽經史,同時還兼學天象陰陽和百家之言。20歲時就擔任了北魏朝廷的直郎、給事祕書、着作郎等官職。

崔浩先後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其所謀無不遂,所行無不克,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後人稱其爲“南北朝第一流的軍事謀略家”。

崔浩有才,因此瞧不起古人諸葛亮,據《蕉軒隨錄》記載,崔浩對由東晉入魏的毛修之說,諸葛亮的戰略眼光不咋樣。他輔佐劉備,不與曹操爭奪,卻主動離開戰略要地荊州,去偏僻的巴蜀,實在是下策,“此策之下者”。

北魏名士眼中的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常出下策

崔浩又批評諸葛亮出兵位置不對。蕞爾小國與龐大的上國對抗,本來就沒有勝算,又加上軍事謀略失誤,更加雪上加霜。例如出兵隴右,攻打祁山和陳倉,都失敗,進入秦川后,又不攻佔城池,企圖與魏國的主力軍決戰,“不復攻城,更求野戰”,魏國偏偏不出戰,壁壘固守,長期耗費蜀軍,“以不戰屈之”。崔浩認爲諸葛亮是憂急而死的,“憤結攻中,發病而死”。

《蕉軒隨錄》的作者方浚師對此很不以爲然,他說崔浩狂妄自大,不懂諸葛亮的偉大,因此崔浩後來下場悲催也是活該。其實,這都沒什麼必然聯繫,觀點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