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王勃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雖說大唐的文人才子輩出,但能被稱爲驚才絕豔的依舊屈指可數,王勃便是其中之一。雖然他的人生僅有短短二十餘載,但依舊燦若星辰,輝照千古。

作爲"初唐四傑"之首,周時安贊他"子安高華最盛",崔融評他"文章宏逸",鍾惺謂"王森秀,非三子可比。"

但裴行檢卻在選曹,會見"王楊盧駱"時說道:"炯雖有才名,不過令長。餘華而不實,鮮克令終。"

什麼意思呢?楊炯還行,但也就是個縣令。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三位華而不實,恐怕不能善終。

"初唐四傑"命運就這樣被料中,嘆息之餘, 讓人不得不佩服裴行檢老辣的眼力。

01一跌再跌的人生

王勃早慧,六歲做文章,十歲指摘大儒顏師古的錯處,十五歲敢寫信給朝廷大員自薦,不滿二十歲就被皇帝召見,授予官職,可謂少年得志,起點頗高。

但是,太過順利的人生經歷使王勃的閱歷與智慧明顯不足,終於在風光無限時狠狠地跌了個跟頭——當時王勃在沛王府伴讀,著成《平臺祕略》一書,深受沛王賞識,常伴沛王左右。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這一日,沛王與英王鬥雞爲戲,王勃用錯心機寫了一篇檄文討伐英王的鬥雞。

"蓋聞昴日,著名於列宿,允爲陽德之所鍾。登天垂象於中孚,實惟翰音之是取……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牝晨而索家者有誅,不復同於彘畜;雌伏而敗類者必殺,定當割以牛刀。此檄。"

唐太宗時期,小官杜淹寫了首鬥雞詩逢迎拍馬,受了賞識,而《檄英王雞》文采非凡,氣勢磅礴,理應飽受讚揚。

然而事實正同王勃的預測相反,高宗閱後震怒非常,並且斥責了他。無他,只因文章寫得如同戰爭檄文,氣勢緊繃,情志激進,有鼓動兄弟相爭的苗頭,引出了上位者的疑心病。

高宗要把兄弟鬩牆的苗頭掐死在搖籃裏,王勃首當其衝成了替罪羊,雖然未曾受到過於嚴苛的懲處,但皇帝對他評價不好,到底是壞了他的名聲,想要在短期內得到重用已是不可能了。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第2張

王勃倒也瀟灑,索性四處遊歷,偶然對虢州起了興趣,就走後門弄了個參軍的小官來做。正是在虢州王勃栽了人生中第二個大跟頭,乃至於完全斷絕了他的政治前途。

起因是王勃缺乏處事經驗,貿然收留了犯了死罪的官奴曹達,後來害怕被牽連,就又殺了他。

本來死了一個死罪的官奴不算什麼大事,但壞就壞在王勃平日裏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將上下級的同僚得罪個遍,因此無人爲他轉圜,被判了死罪。幸運的是,服刑期間王勃遇赦放還,撿回了性命。

但是,這件事的餘韻遠不止於此,王勃的父親受到牽連,被貶去偏遠的交趾做縣令,王勃出於愧疚前去探望父親,期間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寫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閣序》,卻也行至人生歸途,渡海溺水,晝夜驚悸,英年而逝。

02前後風格的轉變

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但是他的文學創作卻始終維持了相當高的水準。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

以逐出沛王府爲分界線,他的詩歌創作被劃分爲前後兩個階段,隨着人生閱歷的豐富,詩歌風格出現了明顯轉變。

王勃早慧高才,既自負又富有進取精神,前期詩作亦是慷慨雄健,龍文虎脊,飽含"伏願闢東閣,開北堂,待之以上賓,期之以國士,使得披肝膽,布腹心,大論古今之利害,高談帝王之綱紀。"的慷慨氣勢。

他的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其中典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可以稱爲"初唐四傑"送別詩中最著名的一首。通覽全詩,王勃雖然意識到旅途的艱辛與分離的孤獨,但卻並沒寫送別的傷感,反而着重表現勸勉之情。全詩情感高闊,意境脫俗,充滿了昂揚向上之感。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第3張

檄雞文事件令王勃仕途一時受阻,但匿殺曹達一事卻令他的政治生命完全斷絕。

他雖然常覺宦途如虎,但無法建功立業的痛苦仍然佔據了上風。因此,後期王詩呈現出蒼涼沉鬱的風格特色。如這首《重別薛華》:

明月沉珠浦,秋風濯錦川。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旅泊成千裏,棲遑共百年。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

總覽此詩,"秋風"、"棲遑"、"窮途"、"潸然"等意象營造出了蒼涼潦倒的氛圍,表達了離別在即,悲人悲己之情。

同是送別詩,對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首詩中的"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顯然已經失了意氣。

雖然王勃的詩歌成就令世人矚目,但卻是有着千"古第一駢文"之稱的《滕王閣序》奠定了他文學史上的大家地位。

隨着《滕王閣序》的橫空出世,閣以文榮,文以閣揚,王勃與滕王閣互相成就,緊密相連。

這篇文章,爲中國的文化寶庫留下了"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萍水相逢"等二十多個成語,其中之思想更是尤爲複雜,既有暢想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昂揚不息的進取精神,又有宇宙無窮、人生短暫的生命悲嘆,更有壯志難酬的深沉憤懣,還有窮且益堅、白首不移的信念情懷。

對比起來,前期的駢文《興亭山序》就顯得光芒暗淡了。

雖然《山亭興序》中也出現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千古名句,文辭也飄逸俊美,但是思想一意進取,通篇高昂高調,失於淺薄浮誇。無怪乎唐高宗不喜王勃,裴行檢也不看好他,實在是那時的王勃空有才華,卻缺乏境界。

爲什麼說王勃的人生高開低走了?他的詩歌風格有着怎樣的轉變? 第4張

03後記

王勃雖然因缺乏政治智慧、人品微瑕、心理素質不強而招致批評,但卻憑藉文章魅力圈了一大批死忠粉。唐高宗雖然斥責過他,但最終依舊成了他的文章粉。

據《青箱雜記》記載高宗曾在王勃死後覽讀其文章時喟嘆:"朕讀《滕王閣序》至落霞聯及閣中帝子句,輒爲掩卷者久之曰:真奇才也!"

果然,奇才就是奇才,就算是落幕,也餘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