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2歲考中進士,

55年宦海生涯,

從中央到地方又回到中央,出使過俄羅斯,任過兵部侍郎、刑部尚書、兩江總督、河道總督、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重要職務;

康熙皇帝稱之“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雍正皇帝讚譽“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他,就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史稱一代廉吏的張鵬翮。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1

爲官清廉,成爲廉能典範

【“忠臣必廉,而廉者必忠。”——張鵬翮在《信陽子卓錄》中的論述】

張鵬翮視廉潔爲做官的首要。“居官要守得窮秀才本色,庶無貪念。”“任官不得以賄拜官,歿辱祖宗”成爲張氏家族一脈相承的家規。

康熙19年(1680),張鵬翮外任蘇州府知府。上任後,他發現蘇州雖然富庶,但賦稅沉重,又遇到連年乾旱,民生艱難。他給朝廷上疏,奏請“緩積欠、寬考成”。

沒想到的是,他剛到任6天,家裏就傳來噩耗:母親景氏去世。按慣例,他要回家奔喪,還要爲母守孝3年,是爲丁憂。

3年後,張鵬翮被重新起用,出任兗州府(今山東濟寧市兗州區)知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寬政省刑,把前任遺留下來的疑難案件全部重新查判,使得許多冤案得到昭雪,釋放了30個冤民。他還重視農桑,興辦教育,修繕學校,修撰《兗州府志》,移風易俗。

經過張鵬翮大力度的施政,兗州百姓安居樂業,民風大變,官民交口稱讚,張鵬翮的清官名聲開始叫響。康熙23年(1684),朝廷評選全國七大清官廉吏,張鵬翮以無可爭議的政聲,成爲康熙帝樹立的“廉能”典範之一。

康熙24年(1685),張鵬翮在當了3年兗州知府後,被調到山西運城出任河東鹽運使。離任那天,兗州百姓苦苦挽留,有的人攀爬到馬車上,有的人乾脆就躺到地上攔住去路。經好言相勸,百姓們才依依不捨地放他離去。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第2張

到了運城,張鵬翮着手修復鹽池、疏浚河渠,並對運城開展修繕工程。第二年十月,張鵬翮回朝任通政司右參議,一個月後轉任兵部督捕右理事官。

康熙28年(1689)二月,41歲的張鵬翮被任命爲浙江巡撫(從二品)。

張鵬翮到任後,一向生活儉樸的他,發現府邸內陳設華麗,立即叫人把那些奢侈的玩意兒拿走。

他勤理政務,革除陋規惡習,嚴懲貪官污吏,平反冤假錯案。同時,重視教化以正民風,禁止攤派減免賦稅,賑濟災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完納歷年積欠錢糧。還奏請朝廷,建造定海縣城,修學校、倉儲、監獄等。

經過張鵬翮的治理,浙江全省“兵民相安,地方寧謐”,社會穩定,百姓豐足。張鵬翮不僅在老百姓心中有口皆碑,還受到康熙的褒獎。

當時,江南一帶科考營私舞弊成風。爲扭轉學風,康熙任命張鵬翮爲江南學政。張鵬翮鐵面無私,公正公開透明地主持科考,使得一批有真才實學的貧寒學子被選拔了出來,那些有靠山有門路的無才考生被拒之門外。江南士子對張鵬翮充滿了感激之情。

康熙帝對張鵬翮的操行非常滿意,賜書獎諭說:“從前作清官者,宋文清一人,今日張鵬翮堪與之匹。”康熙帝說的“宋文清”指的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徐僑,諡號“文清”。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35年(1696)四月,張鵬翮在主持科考中,選拔出了後來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的張廷玉。

第二年七月,50歲的張鵬翮被任命爲刑部尚書(從一品)。因他做事公直廉明,“不避權貴,人皆憚之”,凡是有重大的案件,康熙帝總是派他去處理。

張鵬翮剛上任不久,就接到一樁案件。原任陝西巡撫布喀,彈劾川陝總督吳赫等人貪污挪用40多萬兩白銀。康熙帝叫張鵬翮等人前往陝西查辦此案。

張鵬翮到陝西后,嚴格查覈,秉公執法,嚴懲貪污,把有關違法犯罪的官員,都按法律治罪。康熙帝對此很高興,誇獎張鵬翮說:“張鵬翮前往陝西,朕留心察訪,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

2

出使俄國,展現忠勇膽識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第3張

【“願效張騫,以身許國,予之志也。”——出自張鵬翮家書】

康熙27年(1688),張鵬翮40歲。對不惑之年的張鵬翮來說,這是一個難忘的年份:同年五月,他奉命出使俄國。

俄羅斯軍隊入侵邊境,清兵將其圍困在雅克薩城。俄羅斯遣使到北京,要求談判。康熙帝派大臣索額圖帶領使團到俄羅斯勘定中俄邊界問題。張鵬翮精通滿語,康熙帝增派他爲副使,掌管漢文文牘事宜。

使團走的路線條件相當艱苦。進入荒漠後,經常遇到風暴。張鵬翮兩腿被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然艱難前行。他在寫給家裏的書信中說:“願效張騫,以身許國,予之志也。”

使團在路過克魯倫河時,遇到當地兩個少數民族部落發生戰事。大家商量咋辦,張鵬翮主張派人去說明他們只是借路而已,不是去幫誰打仗,但沒被採納。使團派出前鋒部隊,想硬闖過去。

結果,前鋒部隊遭到襲擊被抓了起來。大家慌亂起來,想另找一條路繞過去。張鵬翮制止說:“不能後退!我們受命出使俄羅斯,應該奮不顧身繼續往前走。如果撤退,他們來偷襲我們,我們如何抵擋?不如先找個安全的地方駐紮下來,做好防禦工事嚴陣以待,然後派人去解釋我們沒有惡意。如果對方不聽,我們再商量接下來該怎麼做。”

大家仍在猶豫,張鵬翮又說,事出危急,正是臣子捐軀效命之時,“公等皆怯,某獨當之!”張鵬翮的話,終於讓大家信服。

大家按張鵬翮的辦法,派人前往解釋原委,果然消除了誤會。對方釋放了前鋒部隊,並讓出了通道,使團得以安全通過。

使團不辱使命,爲第二年正式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創造了有利條件,還爲後來康熙親征噶爾丹取得勝利提供了重要情報。

雍正帝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稱一代廉吏張鵬翮 第4張

3

兩袖清風,逝後無錢安葬

【“凡我子孫,務須屏除惡習,力於勤儉。”——張鵬翮】

康熙39年(1700)3月,張鵬翮出任河道總督(簡稱總河、河督),奉命治理黃淮水患。面對前幾任河道總督治河失利,張鵬翮吃住在河邊,順河勢,盡人事。張鵬翮認真鑽研治河理論,總結前人經驗,到現場仔細勘察情況,提出了“開海口,塞六壩”的治河主張和“借黃以濟運,借淮以刷黃”的治河設想。康熙焦秉員同意了他的看法,批准採取“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

治河工程耗費巨大,數以百萬計的銀兩爲他調遣使用,但他“不以一錢利己”,全數用於治河工程。這一治就是8年,使得黃河、淮河得到有效治理,漕運通達,連年大豐收。

康熙42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對張鵬翮治理下的黃河非常滿意,御筆題寫“澹泊寧靜”匾額賜給張鵬翮。

雍正3年(1725)二月,77歲的張鵬翮在京病逝。諡號“文端”,雍正帝爲他撰寫碑文。

張鵬翮一生性情恬淡,做官期間沒有搞副業、購置田產。他去世後,家裏沒有多餘的錢財,舍宅只有幾間竹樓。大兒子張懋誠“四顧茫然”,竟然窮得拿不出錢來安葬父親。

幸虧雍正帝賜給1000兩治喪白銀,張懋誠才得以扶柩回家,把父親安葬在遂寧月山(今重慶潼南縣小渡鎮月山村)金簪子坡,與祖父張烺葬在一起。如今,張鵬翮墓仍在,狀如小土堆,墓碑極爲普通,風化剝蝕,文字漫漶。

張鵬翮做官55年,品行高尚,兩袖清風,時稱賢相、清官。除康熙帝的高度評價外,雍正帝也讚譽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他和狄仁傑、姚崇、包拯、況鍾、于謙、海瑞、于成龍一起,被稱爲中國古代最著名的8個清官。

而清正廉也成爲張氏家族的烙印。

張鵬翮兒子張懋誠歷官安徽懷寧知縣、奉天遼陽知州、通政使司通政使,被譽爲“性忠直,有氣節”。孫子張勤望歷官寧國府知府、山東登州府知府等,時人稱譽“所至卓有循聲,無愧賢良”。玄孫張問陶被譽爲“青蓮再世,少陵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