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孫武,很多人都會想到《孫子兵法》和武聖,比起孫武來說,伍子胥就要低調了好多,其實他也寫了一部很著名的兵書叫做《伍子胥》,只不過現在已經絕跡。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齊國人,後來到吳國,向闔閭進獻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經》,受到吳王重用,最後率領吳國大軍和伍子胥一起攻入楚國國都。孫武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他晚年所整理的《孫子兵法》,這部兵書流傳到現在,被翻譯成十幾國語言,還被現在很多國家奉爲軍事經典,也被很多軍事研究機構參考研究。

伍子胥和孫武是同時代的同國家的成就差不多的人物,但是爲什麼後世孫武的知名度要比伍子胥高這麼多?

一是因爲後世歷史對於伍子胥的偏見較大,由於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舉動,在當時被很多文人不能接受。所以後世史書著作者對於他很難做到公正的評判,再者他最後是被吳王夫差以叛國罪處死的,那麼在吳國的史書之上,肯定會盡量地醜化他,才能讓當時的吳王開心。

二是孫武最後是自然死亡,他在幫助吳國取得大勝之後,就辭官歸隱了,開始安心的整理自己這一生的所學,這纔給後世留下了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反觀伍子胥,開軍事取得巨大成就之後,開始進軍政治,做了夫差的輔政大臣。但是長期混跡軍旅的他,不太瞭解真正的爲官之道,不能很好地“左右逢源”,這才導致後來的下場悽慘。

其實,伍子胥和孫武到底誰更厲害,我們就要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比較。在生存之道上,孫武比伍子胥要厲害的太多,這從兩人的結局下場就能看出。但是要說軍事政治成就,孫武比起伍子胥就要略輸一籌,《孫子兵法》裏的很多理論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孫武和伍子胥共同指揮軍隊時所做的。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伍子胥在苦諫吳王夫差失敗後,又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預感到吳國將不久存於世的他將自己的獨生子託付於齊國的好友鮑牧。對於他的後人的姓氏問題,有三種說法,一說姓伍,一說姓王孫,一說姓員。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第2張

“伍”一說起源於黃帝身邊的大臣伍胥,伍胥本爲皇帝部落的大臣,後來他的後人就以“伍”字爲姓,楚國貴族伍氏也尊伍胥爲祖先。還有一種說法是“伍”這個姓氏來源於楚國的大夫伍參,伍參是伍子胥的祖父,伍家的楚國貴族身份就在伍參的時候確立起來的。當時伍參當上大官之後,就以伍胥爲祖先,後人就以伍爲姓,伍姓就這樣的流傳下來了。

當世很多姓伍的家族族譜中都有伍子胥的名字,所以很多伍姓後人都以伍子胥的後人自居。這種說法不太準確,姓伍並不代表就是伍子胥的後人,當時身爲楚國貴族的伍家,是有着很多的旁支的,有些本不姓伍的人爲了榮華富貴,改姓伍的也有很多,所以姓伍並不一定是伍子胥的後人。

相傳伍子胥在將自己的獨子託付給齊國好友鮑牧之後,讓他的兒子伍封拜鮑牧的兒子鮑息爲兄長,並囑咐他的兒子以後要以王孫封爲自己的名字,不能再用伍封。所以後世,將王孫氏的人當做是伍子胥的後代。

伍子胥本名叫伍員,伍子胥在吳國發跡之後,有人開始投靠依附於他,伍氏在吳國又重現了在楚國時的鼎盛之況。後來,伍子胥的旁系後人以“員”爲姓,後人將員氏看做是伍子胥的後世子弟。唐朝時著名詩人,平原郡公員半千就自稱是伍子胥後人。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蹟

伍子胥救主是一個歷史小故事,講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這裏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後世又將他稱爲白公勝,據傳爲白姓始祖。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第3張

楚國太子建被平王下令處死之前,得到當時邊城司馬的幫助,逃出了楚國,後來又和一同逃出楚國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過楚平王的追殺,來到了鄭國。鄭國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國,所以,鄭國國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國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鄭國的太子建一心想要報仇,他開始打起了鄭國的主意,太子建在鄭國廣收門客,結交鄭國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殺死鄭國的國君,然後自己掌控鄭國的大權,最後再率領鄭國大軍殺回楚國,爲自己報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鄭國君王知道了,鄭國馬上開始圍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殺害。

伍子胥帶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兒子公子勝和公子勝的生母馬氏逃到一座寺廟內,被鄭國士兵重重包圍。伍子胥對馬氏說:“以我的能力只能保護幼主公子勝一人突圍出去,不能帶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帶着兩人的話看,可能都會死。爲了確保幼主能夠活命,只能犧牲你了”。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馬氏當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試圖說服伍子胥帶着自己一起突圍出去,但是不管她運用什麼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帶她一起走。無奈,馬氏只得投井自盡,最終,伍子胥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的包圍圈,來到了吳國。

來到吳國的公子勝改名叫白公勝,後來楚國令尹子西將白公勝召回楚國擔任大夫。

 後人怎樣伍子胥評價

伍子胥,春秋名將,楚國人,後又逃到吳國,幫助吳國攻入楚國國都,隨後又幫助吳國走上春秋爭霸之路。後世對伍子胥的評價有兩個極端,一說他是隱忍的君子,一說他是賣國賊。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第4張

伍子胥隱忍君子的說法是司馬遷在《史記》之中提出的,原文是“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理解這句話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長一樣隨着自己的父親而死是對的,最後他隱忍下來,爲自己的父兄報了大仇,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說是在復仇之中度過的,自從自己的父兄被殺之後,伍子胥就揹負上了仇恨的枷鎖。帶着仇恨的他來到了吳國,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吳國這樣的一個小國逐漸的開始強大起來。最終,他率領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銳之師,攻入了楚國國都,鞭屍楚平王,報了自己父兄之仇。

伍子胥賣國賊的說法是近代才被人提出來的,他們認爲伍子胥既然是楚國人,就應該爲楚國效力,投靠別國爲別人賣力,最終還帶領着別國的軍隊,攻入自己母國的國都,身爲曾經的大楚臣子,卻做出鞭屍自己國君的大不敬之舉。

當然也有人反駁這種說法,他們認爲當時的東周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國家名義上只能算是東周的附屬之國。當時的人才交流是非常的頻繁的,各國對於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很多人爲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各國,希冀能搏出一個大好前程。伍子胥爲了吳國效力,那麼他就是吳國的子民。幫助自己的國家打敗另一個國家,不是賣國行爲。

伍子胥是一個名人,名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說他是個君子,也可以說他是一個賣國賊。

吳王夫差和伍子胥有何糾葛

伍子胥最初效力的是夫差的父親闔閭,伍子胥在闔閭的手下,受到重用和信任,後來他又幫助夫差成爲太子,闔閭死後任命伍子胥爲輔政大臣。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亦師亦友,但是,隨着吳國越來越強勝,夫差也變得越來越自大。最後,聽信讒言的夫差賜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第5張

吳王闔閭死之前,對夫差說:“你不要忘記了殺父之仇”。夫差也在父親面前發誓,三年內必滅越國,夫差即位後,在伍子胥的幫助下,勵精圖治,他讓人每天都在宮門前對他喊:“夫差,你難道忘記了殺父之仇了嗎?”。三年後,夫差帶領吳國的精銳之師,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入越國,俘虜越國的國王勾踐和王后。

消滅越國的夫差,開始將自己的目光關注到了爭霸天下之上,他留下勾踐夫妻,極盡羞辱,當時伍子胥堅持要殺掉越王,然後徹底的滅掉越國。但是,自信心膨脹的夫差認爲,越國這樣的小國,經此一戰之後,對吳國不會有任何威脅。況且,“懂事”的勾踐向夫差進獻了美女西施,夫差已經答應了勾踐饒他一命了,師徒二人第一次有了間隙。

後來,強盛的吳國開始了自己的爭霸之路,夫差先和魯國訂立盟約,然後又開始起兵伐齊,前期吳國對齊國的作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於戰線太長,吳國的補給難以跟上,吳國對於齊國的作戰越來越艱難。

在夫差伐齊之前,他和伍子胥在這個問題之上就發生了很大的分歧,伍子胥主張先滅越後再攻齊,和夫差的想法相反,此時兩人的關係岌岌可危。最終,夫差聽信讒臣的誣告,處死了伍子胥。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怎麼死的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伍子胥,令他自刎。抱着怒其不爭的憤怒,伍子胥自刎而亡。死前他曾要求下人將他的眼珠挖下放在國都大門之上,他要看着吳國滅亡。聽到這條消息的吳王夫差非常的氣憤,五月初五這天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扔到錢塘江中餵魚。  

伍子胥和孫武誰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後人後來怎樣了 第6張

爲吳國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死後還沒能留下一個全屍,原因有三:

一是伍子胥擁有着不世之功,就是所謂的功高蓋主。吳王闔閭在死之前,傳位給了夫差,又給了伍子胥吳國的最高爵位,封爲相國公,囑咐他輔佐夫差。夫差即位後,伍子胥也能盡心盡力的輔佐他。但是面對着伍子胥,夫差總是有着說不出的壓迫感。夫差是一個有着才華的統治者,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伍子胥和夫差在一些政治軍事有着很大的分歧。儘管伍子胥沒有不臣之心,但夫差不會這麼想的,任何一個統治者對自己的位置是非常敏感的,會盡一切手段來滅殺威脅自己地位的因素。

二是伍子胥的個人性格使得他被夫差殺死。伍子胥雖然文武全才,但是他的成就多集中在軍事之上,長期混跡于軍旅之中,他就有了武人所有的那種耿直。有時候會和夫差因爲朝事爭吵起來,這讓剛剛即位的夫差感到很不舒服,

三是小人作祟,伍子胥在苦勸夫差先滅越後伐齊無果後,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出使齊國的伍子胥預見到了吳國的滅亡,爲了保存家族的香火,他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好友。這件事被一個叫伯嚭的人知道,他將此事報告了夫差,並告訴夫差伍子胥早已投靠了齊國,憤怒的夫差最終賜死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