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個乾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百官明明都知道爲什麼都不敢說?

這個乾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百官明明都知道爲什麼都不敢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排外,使得大清逐漸走向蕭條落後。作爲大清的王者,乾隆也在思考國家的將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他,直到他臨死卻也沒人能回答!

這個乾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百官明明都知道爲什麼都不敢說?

乾隆思考多年,但仍是想不清楚。於是就把這個問題拋給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這一年正是乾隆7年,有300多名參加殿試。乾隆親自出題,親自考覈。乾隆當場給出他多年來無法想明白的困惑:雍正帝當年實行的“耗羨歸公”,解決了地方官吏薪水較低以及吏治問題。可如今問題又重現了,該不該把它廢除了?

這個乾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百官明明都知道爲什麼都不敢說? 第2張

清朝起初官員的俸祿不高,像知縣年俸也就45兩銀子,這府上家裏大小開支,這點錢是完全不夠的。雍正繼位後,進行改革推出“耗羨歸公”,就是允許地方官員徵稅時額外加徵一些。這部分加徵稅款,其一用來提升官員待遇,以減少貪腐;其二用於衙門辦公開支。在當時實施的時候,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但不久後問題又來了,官員會暗地裏多加徵稅款這樣不僅 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助長了貪腐之風。乾隆把問題拋給科考的考生,主要是由於他們接觸底層社會多,瞭解民間情況,同時還沒有正式爲官,沒有官場的惡習。作爲新一代的優秀人才,乾隆很希望從他們身上聽到一些有用的見解。但事實沒有如他所料,這幫士子們並沒告訴他答案。但乾隆卻不罷休,又問了文武百官一遍。

臣子們的回答也沒讓他滿意,直到他死去也沒有明白。其實大小官員們心裏都知道,但無人敢說。在這種皇權的籠罩下,這些所謂改革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耗羨歸公”本是利於朝廷官員的,難道會有官員傻到勸乾隆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