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名將廉頗戰功赫赫卻老是在關鍵時刻被棄用?

戰國名將廉頗戰功赫赫卻老是在關鍵時刻被棄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廉頗爲什麼壯志難酬?很多人認爲,是因爲奸臣的讒毀、君主的昏聵。聯繫廉頗一生的行跡,我以爲,這種看法有失偏頗。在戰場上,廉頗很會用腦子,仗打的穩健、靈活,但在官場上可就差遠了,辦事,想怎麼辦就怎麼辦;說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廉頗的“負荊請罪”,勇於悔過爲人們所津津樂道,殊不知,在那美譽的後面,廉頗早已經種下了命運多舛的禍根。藺相如完璧歸趙,被趙惠文王賜予上大夫,澠池會上,藺相如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回來後爲上卿,可謂實至名歸,廉頗有牢騷了。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他容不得別人比他強,至於別人的功有多大,該不該論功行賞,並不是他關心的。

他說:“我身爲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動動口舌,立了點兒功,位置竟然比我高,況且他的出身低賤,實在叫我感到難堪,不能忍受坐在他的下首。”三番五次羞辱藺相如。弱國無外交,但面對強大的秦國,藺相如維護了趙國的尊嚴,這樣的功勞,和攻城略地獲得了多少座城邑,完全可以相媲美,甚至在其上。而且,退一步說,就算級別升太快了,可那畢竟是國君的決定,不會打狗看主人?兩個人成了刎頸之交,但趙惠文王原不原諒,兩說。趙惠文王和藺相如赴澠池會的時候,廉頗對趙惠文王提議到:“陛下這一去,估計連會期加行程,總共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還不回來,請答應立太子爲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企圖。”廉頗的提議,動機或許是善良的,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會這麼認爲,廉頗並沒有什麼其他的私心雜念,他是爲國家命運着想,問題的關鍵是,趙惠文王也是這麼認爲嗎?

繼承人問題很敏感,趙惠文王也應該想過,只不過他沒有說出來,也不願說出來。連國君自己都沒有說、也不願意說的問題,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提出來了,可廉頗居然提出來了,一點都沒在乎、一點都不忌諱,而且提的那麼具體,提的那麼咄咄逼人,簡直就是強加於君,不容得你不點頭。趙惠文王雖然點頭了,心裏能舒服嗎?著名的長平之戰,廉頗被迫交出指揮權,原因似乎很簡單:因爲秦國的反間,趙孝成王輕信。但細一想來,一個爲趙國立下那麼多戰功、服務了父子兩代君王的大將,可以說是久經考驗的人,趙孝成王怎麼就那麼輕信了秦國的反間了呢?這裏面,顯然有廉頗自身的原因。趙孝成王對廉頗日積月累的反感,終於逮住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假戲真做。

戰國名將廉頗戰功赫赫卻老是在關鍵時刻被棄用?

趙孝成王死後,趙悼襄王上臺,就作出了一項決定:起用樂乘代替廉頗。趙悼襄王爲什麼要罷免廉頗?是廉頗資格太老了,而且居功自傲、桀驁不馴,難以駕馭;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起用自己喜歡的人,也在情理之中。但廉頗不幹了,他攻擊樂乘。怎麼攻擊的呢?史料語焉不詳,樂乘不得不離職出走,廉頗自己也出奔到了魏國,別人沒得到好兒,自己也沒撿着什麼便宜。廉頗的行爲,也實在不值得稱道;辱罵和武力有時候或許能解決一些問題,但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爲趙國乏將,趙悼襄王又召回廉頗。廉頗非常興奮,爲了證明自己體質強健,在趙悼襄王的使臣面前,又是上馬,又是吃飯吃肉。結果授人以“一飯三矢”的口實。廉頗還是那麼逞強好勝、還是那麼好表現自我,還是從前那個秉性。廉頗在魏國,一直沒有受到信用,後來到了楚國,也沒有什麼建樹,這從另一個角度恰恰說明:廉頗的壯志難酬,不僅僅是因爲奸臣的讒毀、君主的昏聵,更有其自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