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爲什麼要求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武則天爲什麼要求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樹碑立傳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慣例,歷代帝王更是不乏於此,然而武則天卻是一個例外。作爲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在死後所樹的碑上“一字不銘”,給世人留下了“無字碑”之謎,千百年來引得人們紛紛猜測。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在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縣梁山上。墓前有兩塊高大的石碑,西面一個是“述聖碑”,碑文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所書寫,主要是歌頌唐高宗在世時的功績。東面一個石碑由一塊巨大的整石雕刻而成,碑首雕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首,並以雲龍紋裝飾,碑座則線刻駿馬飲水、雄獅、雲紋等紋飾。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精緻的墓碑卻沒有碑刻。這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世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人們紛紛猜測武則天立無字碑的原因,最主要的說法有三種。

武則天爲什麼要求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網絡配圖

一“功德無量說”,說武則天認爲自己功高德大,甚至於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在武則天看來,自己雖是女人,但自己的才能絕對高於高宗,她扶植寒弱,打擊豪門,發展科舉,獎勵農桑,在她的統治下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她認爲自己政績斐然,彪炳史冊,功績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因而,武則天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蓋過世。胡戟在《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中也曾指出“這座名聞於世的無字碑櫛風沐雨,千餘年來昂然挺立,它似乎象徵着武則天對自己一生事業的信心,是有意留下空白,任憑世人評說吧!”

二是“左右爲難說”,說武則天想到自己死後和高宗合葬,無論稱呼自己是皇帝還是皇后,都很難落筆。若碑文刻上“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這讓高宗情何以堪,而且李唐子孫定也不能接受;若刻“則天大聖皇后”,那時對自己的貶低,而且武則天也確實做了16年“大周”皇帝。所以她思前想後,最後決定“一字不銘”讓後人評說吧。還有說武則天改朝後內心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後將江山歸還李氏。但由於自己稱帝的這段經歷,使她對自己死後的境遇沒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責罵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無字碑藉以自贖。

三是“自知之明說”,說武則天一生聰明機警,常做驚人之舉,立無字碑,意在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這種說法與前一種說法恰恰相反。武則天忙碌一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也有該否定的地方。面對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面,她能力挽狂瀾,顯示出了非凡的政治天賦。但是在其統治後期,政治卻日益腐敗;加之“篡奪王位”和民間所謂的“荒淫無度”,或許武則天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碑文的褒貶對她來說都是難事,於是“立無字碑”是非常聰明的舉動,“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武則天爲什麼要求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三種說法似乎每一種都很有道理。武則天立“無字碑”爲後世出了難解之謎,讓世人爲之猜測揣摩,卻不得其解。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宋金以後,人們開始在無字碑上面添寫題刻,如今上面共有文字13段。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文字當中居然還有一種少數民族文字,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人能識別。後由金石學家、考古學家等發現其爲早就滅亡的“死文字”——早期契丹文字。這一失傳的文字作爲一份極爲珍貴的文字史料被保留下來,不可否認這是武則天無字碑的一大貢獻。

武則天立“無字碑”原來是因爲這個

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後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駁若離,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武則天爲什麼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歷代學者爲此爭執不休,聚訟紛紜。縱觀諸說,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武則天自知自己執政中,篡權改制,濫殺無辜,荒淫無道,罪孽深重,無功可記,無德可載,與其貽笑後世,不如一字不鐫。其二,武則天自認爲她在位時,扶植寒弱,打擊豪門,發展科舉,獎勵農桑,繼貞觀之治,啓開元全盛,政績蜚然,彪炳史冊,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蓋過世。其三,武則天一生聰穎機警,常作驚人之舉,立無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

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有岑仲勉、呂思勉等隋唐史專家。他們根據宋代着名學者朱熹的《通鑑綱目》和歐陽修的《新唐書》等史籍,認爲武則天“即使撇去私德不論,總觀其在位廿一年實際,無絲毫政績可記”。

持第二種說法的學者如范文瀾、翦伯贊等,他們援引的史料大致有唐代政論家陸贄的《翰苑集》、南宋史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明代傑出思想家李贄的《續焚書》。

“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惟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

武則天爲什麼要求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第3張

網絡配圖

持第三種說法的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的從解放後乾陵發掘的文物中,考證究源。1960年,學術界圍繞着郭沫若同志新編歷史劇《武則天》展開了爭鳴討論。這些學者指出:“從唐中宗起,陸贄、李絳,宋洪邁、清趙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則天,對她評價很高。”認爲,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礎,建立了規模,而“武則天則鞏固和發展了這一基礎,沒有武則天起作用的五十年,也就沒有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武則天對唐朝的歷史和祖國的歷史都起了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武則天的錯誤也是嚴重的,尤其是其統治後期,朝政腐敗,新貴形成,對歷史的前進起了阻礙的作用”。由於功過相摻,這些學者認爲,“武則天是個聰明人,立無字碑立得聰明,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最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曆代名君》一書,胡戟在《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一文中指出:“這座聞名於世的無字碑櫛風沐雨,千餘年來,昂然挺立,它似乎象徵着武則天對自己一生事業的信心,是有意留下空白,任憑世人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