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春秋時期的諸侯們會出現會盟 諸侯國之間都做出了什麼盟誓

春秋時期的諸侯們會出現會盟 諸侯國之間都做出了什麼盟誓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春秋諸侯會盟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時期的諸侯會盟有什麼作用?諸侯國之間作出了哪些盟誓?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即他曾經多次(實際上是十五次)與諸侯會盟,除了自身稱霸之外,更維護了周王室的地位、維護了諸侯不受當時的蠻夷的侵犯、維護了諸侯之間的和平。那麼,齊桓公組織諸侯會盟,都做出了哪些約定呢?

春秋時期的諸侯們會出現會盟 諸侯國之間都做出了什麼盟誓

奠定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是著名的“葵丘之盟”,在這次會盟中,齊桓公與與會的諸侯們共同立下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的盟誓,這個盟誓對當時以及後世的中國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第一、尊周室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而春秋首霸齊桓公正是因爲尊王而得到了天下諸侯的普遍擁護。《穀梁傳》中記載了“葵丘之盟”中的盟約,其中就提到了霸主們“壹明天子之禁”,即擁護東遷之後已經衰微的周天子。所以,周襄王在葵丘之盟中給齊桓公賜胙,並特許他“無下拜”,而齊桓公依然堅持下拜,後來齊國討伐山戎,“王以上卿禮饗之,(管)仲辭,受下卿禮而還”,這都是在向全天下展示齊國“尊王”的態度。

第二、攘夷狄

春秋時期的諸侯們會出現會盟 諸侯國之間都做出了什麼盟誓 第2張

攘夷的目的就是在維護中原文明的利益,春秋時期是華夷雜處的時期,蠻夷戎狄長期侵犯中原,他們滅溫、伐齊、伐魯、伐鄭、伐晉,以至於出現了“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的情況。霸主齊桓公曾經北伐山戎,南抗楚國(當時的楚國是中原文明的一個嚴重威脅)。另外,“葵丘之盟”中還約定,凡是同盟國中有任意一國遭受蠻夷侵犯,其他國家均有出兵的義務。

第三、禁篡弒

周王室衰微之後,各諸侯國爆發了頻繁的內亂,原來需要周天子任命的諸侯,現在也紛紛開始篡位或者自立,而霸主則主動站出來主持公道——諸侯不僅需要周天子認可,還需要霸主認可,否則所有同盟國都不承認該國的新君。不但不承認,還要聯合出兵平叛。這就給很多有野心的人以震懾作用,維護了中原文明的和平穩定。另外,《穀梁傳》記載葵丘盟誓誓辭:“毋易樹子,毋以妾爲妻,毋使婦人與國事”,這就是給天下諸侯立下了規矩。

第四、抑兼併

這裏的兼併指的是當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的互相侵犯行爲,根據《春秋》與《左傳》一共記載了多達139個諸侯國,但是顧棟高先生在《春秋大事表》中做了這麼一個統計:楚國共吞併了42個諸侯國、晉吞併18個、齊吞併10個、魯吞併9個、宋吞併6個。所以,諸侯之間約定“抑兼併”就很有意義了,這就是諸侯之間互不侵犯,如果真的發生了矛盾,爆發了爭端,就要請霸主出來主持公道。除此之外,葵丘盟誓中還有這麼一句誓辭“毋壅泉,毋遏糴”,也就是諸侯有難,其他各國即便是不能提供援助,也絕對不能落井下石。

齊桓公雖然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行使了原本週天子纔有的權力,但他確實是有擔當並且受其他諸侯國普遍尊重的一位帶頭人。所以,孔子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齊桓公制定當時的“國際準則”,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

參考資料:《史記》《穀梁傳》《國史大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