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都已經是封侯拜相的時候了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急流勇退

都已經是封侯拜相的時候了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急流勇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西漢張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張良爲什麼功成名就時,爲什麼會選擇急流勇退?

從歷史書上我們知道:張良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在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卻選擇了急流勇退

這就是張良有魅力的地方,在當時,張良真可謂功高蓋主,劉邦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子房就是張良,成語“運籌帷幄”即出於此。對於官場而言,張良具有童子功,因爲他爺爺是丞相,他爸爸是丞相,從小耳濡目染,他很熟悉官場的運轉法則,清楚功高蓋主就是大忌,若是繼續下去,那麼肯定是一場悲劇,不如急流勇退,皆大歡喜。

都已經是封侯拜相的時候了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急流勇退

而且張良已經預料到了韓信、英布他們這些建朝功臣不會善終,所以才選擇了及時轉身,他們只有在被砍頭那一瞬間纔會感嘆一句,張良,大智慧也!曹雪芹那句話是怎麼說來的?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但實際上張良真的是 自願急流勇退的嗎?

劉邦是一個很會給人戴高帽的人,也是一個很會操縱輿論的人,他嘴上說,能打下江山核心靠張良,其實呢?他內心並沒有完全肯定過張良的價值。

劉邦論功封侯時,排名是蕭何第一,張良屈居第六十二位,當時給張良的封地在哪?微山湖上的一個小島,都沒有虞姬屁股大,連百戶人家都沒有,連個村長都不如,後來一漲水直接淹到湖底了。

歷史書上說,給張良金山都不要,說只想要和劉邦相遇的地方。

問你個問題,你跟着阿里巴巴創業,眼看上市了,你會不會突然提出,你不想要股份了?想隱退歸山?正常人都不會的。

朝代會更迭,但是人性不會變,今天沒有的事,歷史上也不會有,權力是個什麼東西?只要你沾上,一輩子都戒不掉,你聽說過哪個省長自己辭職了嗎?

都已經是封侯拜相的時候了 張良爲什麼會選擇急流勇退 第2張

張良淡泊名利,一心修仙修佛嗎?

是人,都有七情六慾,沒那麼高尚,論功行賞時,一看,給的排名很靠後,給的封地也很少,當時應該就萌生了退意。

劉邦呢?又怕世人把張良的離開解讀爲他不仁不義,於是跟媒體朋友講,張良真是高人,視名利如糞土,給金山都挽留不住,一心想解甲歸田,潛心修行,真乃大儒也!關鍵是什麼呢?給張良戴了高帽他還不能反駁,只能默認!於是,張良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神化了,又是什麼淡泊名利,又是什麼急流勇退。

凡是被神化的人,都源於四個字,戛然而止,例如李小龍。你看,爲什麼張良離開劉邦後關於他的記載就很少了?說明一點,被邊緣化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社死了,歷史只記錄主流羣體,不會記錄邊緣人的,不會關心他的生死,他可能死的悄無聲息,也沒人知道他到底死在了哪裏,乃至各地都爭他的墓地,你看看國內有多少張良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