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 陳友諒爲何不敵朱元璋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 陳友諒爲何不敵朱元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陳友諒和朱元璋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同是爭奪天下,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1363年10月3日,漢王陳友諒被一隻飛箭穿腦而過,當場斃命。屬於他的時代結束了。實力遠勝於朱元璋的陳友諒,爲何會一敗塗地,這就不得不說說他的爲人。

聽信讒言殺大將

陳友諒的手下有一員悍將名叫趙普勝,手使一對雙刀,有萬夫不當之勇。朱元璋的將領們少有人能敵,衆人一籌莫展。朱元璋決定,既然打不過,就只能玩陰的。他利用陳友諒殘忍多疑的性格,設下了一條反間計。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 陳友諒爲何不敵朱元璋

趙普勝的軍中有個謀士叫鄒林,貪財又好色。朱元璋派人把他抓了來,好生安撫後送給了他一大箱白銀。看着這白花花的銀子,鄒林又是牙咬,又是對着亮處照,醜態百出。朱元璋見狀,再接再厲,隨手一招,四個搔首弄姿的女人站在了鄒林的面前。

鄒林頓時喜上眉梢,眼睛從第一個女人看到最後一個,又再看過來,恨不得立刻就帶走。但他不是個傻子,他知道朱元璋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於是腆着臉笑道:“無功不受祿,不知明公招在下前來所爲何事?只要我能做得到的,我一定效勞。”朱元璋告訴他,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除掉趙普勝。鄒林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鄒林回去之後馬上跑到陳友諒那裏搬弄是非,說趙普勝的壞話。他對陳友諒說:“漢王您對趙普勝那麼好,可是,他怎麼就不知足呢?”

陳友諒覺得他話裏有話,馬上追問。鄒林裝作很爲難的樣子,吞吞吐吐地說:“他說,如果沒有他趙普勝在前面衝鋒陷陣,您早就一敗塗地了。您說,爲漢王效力不是應該的嗎,怎麼能這麼說?”陳友諒的火騰的就上來了,剛想發作,一想趙普勝說的也沒有錯,心想:我暫且忍了,早晚收拾他。

鄒林見陳友諒沒反應又說:“還有比這更難聽的呢,他說主公您是個不仁不義之人。”這下徹底激起了陳友諒的怒火,他一拍桌子站了起來。鄒琳趁機又說:朱元璋是趙普勝的舊主,他們早有勾結,要害死主公。”

陳友諒勃然大怒,他已經不想去考慮鄒林這些話的真僞,他只想趕快殺了趙普勝。爲了把戲演得更真,鄒林又掏出一封信說:“這是他們私底下互相來往的信件。”陳友諒大致看了一遍,把信撕得粉碎。罵道:“這個狗東西,看我怎麼弄死他,明天我就去安慶。”鄒林心裏竊喜,總算大功告成了。

得知漢王要來勞軍,趙普勝一番忙碌,帶領一干人等到江邊迎接,弄得鑼鼓喧天,聲勢浩大。他萬萬沒有想到,陳友諒一上岸,就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他,不容分說把他扔到水裏淹死了。而那個正沉浸在美夢中的鄒林,也被陳友諒捆綁起來,扔進了河裏。他的那些個銀子,那幾個美女,他都無福消受了。

趙普勝死後,陳友諒率大軍出了安慶城,欲奪池州。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迎戰陳友諒,兵分兩路,五千人馬迎敵,一萬人埋伏在九華山。陳友諒先被打了個丟盔卸甲,只好撤退,撤到九華山時,被事先埋伏好的伏兵截殺,他倉皇而逃。朱元璋大獲全勝,還抓了三千俘虜。悲慘的是,這三千人被常遇春所殺。

如果陳友諒冷靜一些,不那麼多疑,信任趙普勝,這場戰鬥他絕不會輸得這麼慘。然而,這才只是他自毀長城的起點。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 陳友諒爲何不敵朱元璋 第2張

殺死前任主子,迫不及待稱王

1360年,陳友諒爲報“殺俘”之仇,帶兵突襲太平城。這一戰出其不意,很快就攻下了太平,朱元璋的大將花雲被殺,陳友諒總算是扳回了一局。

他站在太平城頭,眺望腳下的大片土地,心中志得意滿。但高興之餘,有件事讓他如鯁在喉。想到自己這麼一個傲視天下的大英雄,卻拜一個無用的人做皇帝,心中就一陣陣憋悶。他眼中的無用之人,就是“天完皇帝”徐壽輝。徐壽輝當時也不過是個傀儡,受陳友諒挾持,但陳友諒不滿足於此,於是他把陳壽輝引至太平城附近的採石鎮,將其殺害。之後自立爲漢王,改國號爲漢。

徐壽輝的被殺,令陳友諒的內部開始分崩離析。徐壽輝的舊部有很多人憤憤不平,選擇叛離轉而投向了朱元璋。這是陳友諒的又一失策之舉。

一意孤行,識人不明

1363年,陳友諒率數十萬大軍攻打應天。劉伯溫設計讓康茂才(是陳友諒舊交)派人送信給陳友諒,假意歸降,等陳友諒的大軍到時可以跟他裏應外合。陳友諒看信大喜,問康茂才守在哪裏?送信人回答:江東橋。又問是什麼橋?回答是木橋。

陳友諒的丞相張必先和太尉張定邊都認爲不可靠,但陳友諒不聽,不顧二人的勸阻,率水師沿大江東下駛向江東橋。到近前發現竟是一座石橋,才知上了當,慌忙折返,倉皇上岸,弄得軍心浮動。後在岸邊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再一次損兵折將。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 陳友諒爲何不敵朱元璋 第3張

意氣用事,失去先機

同年二月,朱元璋爲解小明王之圍,出兵攻打張世成,陳友諒趁機起兵。有大臣提議,可以先打集慶,這樣一來能夠截斷大江,阻斷各處援兵。況且,集慶離張士誠還近,張士誠與陳友諒左右夾擊,朱元璋無法兼顧,集慶唾手可得。但陳友諒堅持攻打洪都,洪都原是陳友諒的地盤,被朱元璋奪了去,現在他要奪回來。然而圍困洪都兩個多月,愣是沒打下來,最後等來了朱元璋的援兵,無奈只好撤兵。

1363年10月3日,兩軍在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被一支利劍貫穿了大腦,當場而死,一代梟雄就這樣死於非命。

陳友諒的失敗,究其原因無一不與他的性格有關。殺趙普勝,是因爲他多疑,受小人蠱惑;殺徐壽輝,是因爲他不仁不義,目光短淺;聽信康茂才,說明他識人不明,不聽人言;攻打洪都,說明他意氣用事,剛愎自用。如此種種自掘墳墓的做法,註定了他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