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鄆城縣有宋江等三位好漢,可時文彬想當個好官,爲何還那麼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水滸傳裏的鄆城縣似乎不是很大,1000餘平方公里,轄下東門外僅有兩座村坊而已,一個東溪村,一個西溪村,如此巴掌大的點地方,似乎來一位好官就能彈指而定,幸運的是,鄆城縣真的來了一位好官,他的名字叫時文彬。

一:時文彬是個好官

爲什麼說時文彬是個好官,水滸傳中有詩爲證,曰: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爲官清正,做事嚴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爭田奪地,辨曲直而後施行;閒毆相爭,分輕重方纔決斷。閒暇時撫琴會客,忙迫裏飛筆判詞。名爲縣之宰官,實乃民之父母。

清正、嚴明、惻隱、仁慈,一個地方官能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難得,更何況,他還是那麼有才,那麼愛民,這一點,從嚇唬鄆城縣縣衙馬步兵都頭朱仝、雷橫就完全可以看得出來,時文彬是怎麼嚇唬朱仝、雷橫的。

那日時文彬升廳公座,感覺最近地方上有些亂,必須加強治安巡邏,於是將朱仝、雷橫這兩個專管緝拿盜賊的都頭喚過來,吩咐各帶人馬,各出東門、西門,分頭巡邏,若有賊人,隨即剿獲申解。

下鄉巡邏自然是好事,可又擔心兩個都頭出去糊弄,便很嚴肅的吩咐道:

……不可驚擾百姓……體知東溪村山上有株大紅樹,別處皆無,你衆人採幾片來縣裏呈納,方表你們曾巡到那裏,若無紅葉,便是汝等虛妄,定行責罰不恕。

什麼意思?

舉措得力,獎懲有法,對縣上的情況又是那麼熟,對老百姓又是那麼愛護,再加上清正、嚴明,別說宋朝,即便是現代,這樣的人也是個大大的好官。

有這樣的好官,再加上幾個得力的幫手,事實上,時文彬也有幫手,僅鄆城縣就有三個好漢,不是別人,除武藝高強的朱仝、雷橫之外,還有以仁義聞名天下,號稱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的宋江,文的、武的,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好手,鄆城縣有這麼一幫子人,似乎老百姓非常有福,可以踏踏實實的享受清平之樂。

可結果呢?鄆城縣倒成了整部水滸傳中最混亂的地方。

地方上小偷、強盜橫行,搶劫、殺人等大案頻發,而且還一個案子都破不了,致使事態越擴越大,最終導致時文彬被罷官免職,在整部水滸傳中消失了蹤跡,爲什麼會這樣,一個有才有德的時文彬,在三個梁山好漢的輔佐下,想當個好官,爲什麼就這麼難?這就要從鄆城縣的一件怪事講起。

二:鄆城縣的怪事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第2張

梁山好漢爲什麼造反?據他們自己說,是因爲貪官污吏橫行,逼得老百姓沒有活路,才萬不得已,落草爲寇,替天行道的。從這個層面上講,梁山好漢的造反,道德層面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理解歸理解,所謂貪官污吏說,在鄆城縣好像行不通,爲什麼?

鄆城縣的最大的官,當然是時文彬,前面也說了,時文彬是個好官,貪墨、濫法一說,對他而言,基本不存在,整部水滸傳,也沒有證據證明,時文彬收了誰的黑錢,冤枉了那個百姓,如果有,老百姓對他還那麼尊重嗎?

上官濟州府都緝捕使臣何濤,到鄆城縣辦事,茶肆裏的茶博士就驕傲的對他說‘本縣相公,最是賢明’。由此可知,如果時文彬是個貪官,老百姓能時時刻刻都把他誇在嘴頭上。

鄆城縣就有三位好漢,而這些好漢都是因爲“貪官污吏”造反,可對鄆城縣而言,既然貪官不存在,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污吏了,但若說起污吏,事情就有點尷尬,因爲鄆城縣的這三位好漢,需要說明的是,我這裏的縣,是縣衙的簡稱,鄆城縣的這三位好漢,他們就是吏。

既然好漢們都那麼痛恨貪官污吏,那麼,鄆城縣的這三位吏怎麼樣呢?

鄆城縣有一件怪事,什麼怪事?這三個吏當中,倒有兩個兒子吏義疏財,那兩個,鄆城押司宋江以及馬兵都頭朱仝,至於步兵都頭雷橫,本來也應該仗義疏財來的,可卻因爲天生小氣,所以,只能作罷。

三個吏當中有兩個吏仗義疏財,他們的錢,是哪裏來的?

雷橫下鄉巡邏,本來拿住一個賊人,即赤發鬼劉唐,本意是要帶到縣衙拷問的,然而,在晁蓋一頓酒肉,一聲莫名其妙的阿舅以及二十兩白燦燦的銀子之後,這事便成了誤會,直至劉唐拿着朴刀跟他拼命時,他還是咬定劉唐就是晁蓋的外甥,爲什麼?

真被劉唐千里尋親的真情打動,恐怕不是?他在乎的,恐怕只是那二十兩銀子,以及以後更多的二十兩銀子。

大家都是吏,又能差多少,在這些人眼裏,利永遠大於法,所以,就有了:

晁蓋劫取生辰綱,宋江擔着血海也似的關係,飛馬報與晁蓋知道,即便後來知縣時文彬發出火批,令朱仝、雷橫等率兵擒拿,朱仝還沒到莊子就大聲吆喝 ,雷橫呢,索性不小心扭了腳,如此糊弄差事,鄆城的治安還好的了嗎?

他們爲什麼這麼做?兄弟義氣?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第3張

宋江呢,事後晁蓋送了一百兩金子,雷橫呢,成了晁蓋的恩人,後來去外地辦事,路過樑山時,還特地跟晁蓋等見了一面,享受一頓酒肉之後,又拿了不少金子。

朱仝呢,晁蓋的事上雖然好像沒得到什麼利益,但宋江殺閻婆惜後,朱仝親自到宋家莊賣放人情,宋太公送他二十兩銀子,他也就順理成章的收下。

搶劫、殺人大案上都敢作弄手腳,膽子就能有這麼大,這就是特別痛恨“貪官污吏”的梁山好漢,怎麼看怎麼有點利慾薰心,如果按照他們的理論,他們反的不就是自己嗎 ,時文彬手下就是這樣的人,鄆城縣能治理的好。

當然,手下如此,時文彬也知道,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好官,他就不會派朱仝、雷橫下鄉時, 還特地囑咐,不得驚擾鄉民,可既然知道,他爲什麼不設法制止呢。

三:時文彬的無奈

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古時做官,有“迴避制”,即考中進士之後,別想着衣錦還鄉,朝廷爲了防止貪腐,一般都會使之異地做官,俗語有“千里做官”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異地做官雖好,其中還存在的很大的問題,什麼問題?

時文彬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是個好官嗎 第4張

古代對地方,特別是對基層的管理,素來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什麼意思?

朝廷對地方的管理。到縣一級爲止,之下的鄉村,朝廷只管個大方向,收稅和勞役,其餘,則實施在宗法制基礎上的鄉紳管理。

古時的村子,多是在宗族的基礎上形成的,村子裏的事比較多,比較雜,因爲“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緣故,好多事都很難有個是非標準,很難有細化的管理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宗法制就成了基層管理的有效辦法,而執掌宗法的鄉紳,就成了管理基層村落的骨幹。

這種情況下,鄉紳在基層權力是很大的;而朝廷官員呢,因爲是外地人,到一個新的地方後,要想打開局面,必須儘快和當地鄉紳搭上關係,而怎麼才能跟當地鄉紳搭上關係呢?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招募選拔一些當地的人作吏,讓他們充當縣衙和鄉村溝通的橋樑,只有把這條關係梳理順暢,官府選派下來的縣官,才能縣府出令,基層執行的良好局面。

從這個層面講,吏對於地方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水滸傳中的宋江、朱仝、雷橫等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縣衙,當上了所謂的“公務員”;時文彬,這樣一個到鄆城不久的外來戶,也只能依靠他們,才能管理好地方。

本來,如果宋江等能忠於公事,在時文彬的帶領下,鄆城縣一定會治理的很好,可是呢,壞就壞在,宋江等雖爲梁山好漢,還是號稱特別討厭貪官污吏的梁山好漢,可是呢,卻一個個有自己的小算盤。

這樣的好漢,時文彬還一下子用了三個,他聰明有什麼用,他清廉有什麼用,在這些人的幫助下,能當上好官,纔出了怪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