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曹魏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書記爲次子,然史書未記載司馬泰長子,應爲筆誤)。晉武帝司馬炎從兄弟。西晉宗室,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任騎都尉,後遷散騎侍郎加侍中,歷任散騎常侍、輔國將軍、尚書右僕射等職並因參與誅殺楊駿受封五千戶侯,不久復任侍中,加奉車都尉,晉爵東海王。永康初年(300年),加中書令,又升任司空兼中書監。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並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爲皇帝,是爲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司馬越自請出徵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東晉年間追諡孝獻。以晉元帝之子司馬衝襲封。

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主要影響

王馬淵源

“王與馬,共天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琊王與琅琊王氏的地域結合,又有其歷史原因。王馬結合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西晉八王之亂後期即東海王司馬越與成都王司馬穎對峙期間司馬越與王衍的關係。

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孫,本是宗室遠親。之所以司馬越最後得以掌控朝政,除卻血統最接近皇族的晉惠帝諸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外,也與司馬越瞅準時機快速發展自己有關。從光熙元年(306年)開始,晉惠帝暴斃,司馬穎、司馬顒相繼被殺,司馬越在皇族內已沒有強勁的對手,成爲八王之亂最後的勝利者。

司馬越本身沒有絕對的號召力,加上劉淵、石勒的威脅,司馬越惶恐不安。於是司馬越力圖聯繫關東世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聲名顯赫的琅琊王氏被司馬越看中,雙方開始密切合作。王衍被封爲太尉,王世子弟多進司馬越幕府任職。王氏在司馬越發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實際上就是司馬越與王衍”共天下“。而在司馬越與王衍的操縱下,另一個王與馬相結合的政治中心正在形成,就是琅琊王司馬睿與琅琊王導在徐州相結合。洛陽司馬越與王衍的組合,下邳司馬睿與王導的組合,都是日後建康“王與馬共天下”的前奏。

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2張

永嘉政局,紛亂異常。劉淵等交侵於外,懷帝、司馬越構嫌於內,州郡徵鎮叛服不常,流民暴動此伏彼起。王衍爲保全其家族,勸司馬越命司馬睿偕王導南下和平無事的建鄴。司馬越爲了穩定江左,使之成爲中原的根據地,同意了任命。而司馬越、王衍在劉淵、石勒的緊緊相逼下,無意南渡,卻想東歸故里,不料司馬越死於途中,王衍也被石勒殺死。政治重心轉移到建鄴,開啓了東晉立業江左的局面,也形成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基本政治結構。

幕僚影響

西晉司馬越幕佐現可考知79人,加上闢而未就者12人,則爲91人。他們分佈在15州近50郡,絕大多數爲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風之士約比儒學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琅琊王氏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爲司馬越幕府的中堅力量,這也直接左右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架構。司馬越幕僚是朝中權臣幕府中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學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對東晉建國有深刻而直接的影響。

司馬越作爲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3張

人物爭議

關於晉惠帝是否是司馬越毒殺的,史無定論,但以史籍記載的當時狀況不難發現,司馬越有極大嫌疑。首先,司馬越此時剛剛秉政,立足未穩,必對惠帝嚴加控制。若非他所指示或未經他同意,恐無人能亦無人敢做此大事。其次,皇帝中毒而亡,非同一般。司馬越若非兇手,定要大興緝查,以提高自己的聲望,至少也會有所表示,以避免人們對他的懷疑。而事實上他對緝查兇手之事竟隻字不提,這種不合情理的沉默恐是心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