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元朝採取的是什麼態度?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元朝採取的是什麼態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接下來本站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不要貶低元朝,我們的父母皆靠他生養”,原話並不是這麼說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說。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元朝採取的是什麼態度?

《明實錄》裏記載着朱元璋這樣一句話:

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雖古有獻俘之禮,不忍加之。令服本俗衣以朝,朝畢,賜以中國衣冠。

坊間流傳的“不要貶低元朝,我們的父母皆靠他生養”這句話,大抵出於此處,“朱元璋尊敬元朝”,“朱元璋父母靠元朝養”等論調,就此傳開。

明軍攻入大都驅逐胡虜後,大臣們紛紛批判元朝皇帝昏庸無道,稱讚朱元璋的英明神武,但朱元璋卻對臣子們貶低元朝君主的行爲非常不滿,對大家說道:

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奈何爲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對於中原百姓來說,推翻殘暴無道的元朝統治,是替天行道。在蒙元的統治下,朱元璋一家四處流亡,最終,父母和大哥飢寒交迫而死。早年的朱元璋也曾淪爲乞丐,悽慘度日。可以肯定地說,朱元璋對元朝肯定沒有好感。甚至說,朱元璋應該對元朝恨之入骨纔對,可爲什麼在建立明朝後,他卻處處爲元朝的正統性做辯護,不但從天理的角度承認元朝的合法性,還從個人感情上表達對元朝統治的感恩戴德之情。這不禁讓人在心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實要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

在其位,說其話,且“華夷本一家”

1367年,朱元璋在消滅兩湖的陳友諒、浙江的張士誠和福建的方國珍後,基本統一了整個南方地區,於是以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興兵北伐。同時發佈《諭中原檄》,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立綱陳紀,拯救斯民”爲綱領,感召北方人民聯合起來,一同反元。

朱元璋北伐討元

在《諭中原檄》中,朱元璋痛斥蒙元無道,禍國殃民“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這充分體現了朱元璋對蒙元統治者的仇恨和憤怒,並號召更多的民衆加入到討元戰爭中來,以贏得最終的勝利。

1368年,蒙元大勢已去,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爲帝,建立明朝,一改之前“驅逐胡虜”的排蒙口號,提出“華夷本一家”的觀點。在登基後的《大赦天下詔書》中,朱元璋說道:

明軍攻入元大都以後,俘獲了大量了蒙元宗室和官員,但朱元璋卻要求軍隊不得危害元朝的宗室子弟,對俘獲的貴族也一概以禮相待,願意歸附的封賞爵位。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元朝採取的是什麼態度? 第2張

明軍攻入元大都以後,俘獲了大量了蒙元宗室和官員,但朱元璋卻要求軍隊不得危害元朝的宗室子弟,對俘獲的貴族也一概以禮相待,願意歸附的封賞爵位。

這叫什麼,用一句很俗的話叫:屁股決定腦袋。洪武二年,朱元璋又陸續釋放了俘獲的蒙古親王。

今元后脫忽思氏在此,北狄但知食肉飲酪,且不耐暑熱,飲食居第,務適其宜焉,若其欲歸,當譴還沙漠。

元亡明興,乃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衆所周知,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在古代422位帝王中,能像朱元璋白手打下江山的,除了劉邦,很難找出第三人,所以朱元璋是典型的實幹家。雖然老朱很勤勉、很努力,但老朱卻大字不識幾個,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有着很強的“天命論”。

在朱元璋看來,一個放牛娃、一個乞丐都能當上皇帝,這不是天命,又是什麼!在朱元璋的眼裏,“元亡明興”既然是天命,那麼“宋亡元興”也是天命如此,所以爲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性,朱元璋必須承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是承天命而興的合法政權,說白了就是,朱元璋雖然深受元朝迫害,但他必須承認元朝的正統性。

在朱元璋的天命說中,布衣出生的他能成爲天子,是上天的安排,並且否定在元亡明興的過程中人的作用,將這場王朝更替的過程認定爲“此天命,非人力也”。

從“獻俘禮”來看朱元璋的統一歸化思想

明清之際,每遇重大戰爭,大軍得勝凱旋,都要在午門向皇帝敬獻戰俘,這被稱爲“獻俘禮”。洪武3年,李文忠大勝歸朝,將擒獲的北元太子及各酋首,以及繳獲玉璽金印等獻與朱元璋。

因爲此戰意義非凡,楊憲建議“應該讓北元太子行獻俘禮,在太廟進獻寶冊。”楊憲是文官出身,爲了突出“法統合理化”的思維,他更在意的是通過讓元太子在太廟“進獻寶冊”的方式,實現“中原統治權合法移交”的手續問題。

那麼朱元璋對此又是持什麼態度呢?

這便有了文章開頭《明實錄》中朱元璋說的那段話。這幾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元朝雖然是夷狄入主中華,但是在它統治的一百年內,我們的父祖也是在它統治之下繁衍生息的,也曾經希望能夠在他統治之下過上太平安心的小日子的。

(而如今元朝滅亡了,)雖然“讓前朝國君獻俘”之禮古已有之,但是我作爲新朝的開國之主,“不忍心”讓曾經自己父祖的皇帝的後裔來“獻俘”給自己,(因爲就算是周朝代替商朝的時候,也沒有這麼幹過。)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們穿上平時日常穿的衣服,來朝拜自己,等朝拜結束之後,賞賜他們穿漢人的冠服。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元朝採取的是什麼態度? 第3張

我們知道,元朝靠強悍蒙古騎兵打下龐大版圖,早在元朝與南宋激戰正酣時,他們的許多農業政策,都遠遠走在“富宋”前頭。元軍一方面在南宋攻城略地,另一方面開始廢除南宋年間的苛捐雜稅,宋代的上百種捐稅幾乎被一口氣廢除。只這一樁業績,就不止朱元璋點贊,明朝中後期的于慎行、朱國楨等學者,都大讚元朝“賦稅甚輕”“政令疏闊”,可以說元朝也收到好評無數。

而且元朝的“生齒浩繁”、“家給人足”的景象,確實不是稗官野史。元朝立國後,就下大力氣鼓勵墾荒。只要農民認真開墾荒地,這塊地第一年賦稅全免,第二年只收一半賦稅,第三年才起徵。特別是在作爲朱元璋老家的淮西地區,元朝除了墾荒之外,還一度“最加優恤,租稅甚輕”。雖說這種粗線條的農業政策有很多弊端,但不得不說,在元朝前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朱元璋這一番“感恩元朝”的言論,與其說是政治姿態,不如說恰恰是對元朝歷史的正確認識。

第一,不要曾經自己父祖的皇帝的後裔來“獻俘”給自己,這充分體現了朱元璋作爲新君政治懷柔、寬宏大量的做人準則,也規避了直接從異族手裏“承祚”的尷尬;

第二,讓元太子穿日常服飾來朝拜,就意味着元太子在這次“獻俘禮”裏是處於“普通人”的角色,所以這次“獻俘禮”還是照常進行的,只是沒有侮辱元太子。這有利於遺民民心的安撫,更有利於天下民心歸附;

第三,“賜中國衣冠”,意思是雖然你們以前是元朝的太子以及各種皇室貴胄,但此刻你們已經是我大明的臣民了。所以通過這個方式實際上就實現了“法統合理化過渡”,同時對於朱元璋師出有名的統治,有了合理化的說法。

不難看出,朱元璋在說出這段話後,對其加強自己的統治和鞏固自己的人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非楊憲等人所思考,所以說朱元璋能當上皇帝也絕不是天命所爲,而得歸結爲給人的文治武功和對大局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