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徵爲何會被稱爲功臣?一生有何貢獻?

魏徵爲何會被稱爲功臣?一生有何貢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徵,爲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魏徵是唐朝時的名臣,以直言敢諫出名,多次勸諫唐太宗李世民,促進了貞觀之治的形成。李世民對魏徵的建議大多予以採納,還稱讚其是貞觀年間第一功臣,更在魏徵死後親自爲其撰寫碑文。但是不久李世民又將魏徵的墓碑推倒,那李世民爲何會如此對待魏徵呢

一,投靠李密

 

魏徵爲何會被稱爲功臣?一生有何貢獻?

魏徵幼年喪父,因此家境貧寒,但他胸懷大志,因爲不擅長種地經商,所以出家當了道士。他喜好讀書,因此見識廣博。隋末天下大亂,他因此更加註重與學習縱橫家的學說。

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反隋,投靠李密,徵召魏徵擔任他的屬吏。李密每次見到元寶藏的奏疏都十分高興,聽說是魏徵替他寫的,於是召見魏徵。魏徵向李密多次建言獻策,李密雖然感到驚奇但一直沒有采納。

李密與王世充在洛口大戰,魏徵向其心腹鄭頲(ting)進諫說:“魏公雖然屢敗王世充,但自身也損失慘重。現在府庫空虛,有功不能賞賜,士卒因此軍心懈怠,這樣就難以戰勝王世充。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戰,等到王世充糧盡退兵,我們再乘勝追擊,這纔是取勝之道。況且洛陽糧盡,王世充沒有辦法,纔來找我們決一死戰,敵軍士氣高昂,難以爭鋒,所以一定不要出戰。”

鄭頲不屑的回答說:“你這是老生常談。”魏徵回答說:“這是奇謀妙計,怎麼成了老生常談。”於是憤怒離開。結果李密慘敗,投降唐朝,魏徵也因此歸順唐朝。

二,歸附唐朝

魏徵來到長安,不受唐朝重視,因此主動要求招撫山東,這才得以擔任祕書丞。當時徐世(ji)率領瓦崗舊部佔據黎陽,仍然忠於李密。魏徵於是親自寫信給徐世,使他歸附大唐。竇建德率軍南下,攻克黎陽,俘獲魏徵等人。

武德四年(621年),唐軍在虎牢之戰大敗夏軍,俘獲竇建德,魏徵因此得以重歸唐朝。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很有才能,於是對他十分恭敬,讓他擔任自己的屬官。魏徵見李世民功勞極大,手下能人異士極多,便勸李建成及早除掉李世民,以免養虎遺患。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李建成,擒魏徵。李世民斥責魏徵說:“你爲何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早聽我的,哪會有今天的災禍。”李世民聽了覺得有理,於是赦免魏徵,對他重視起來。

三,效力太宗

李世民封魏徵爲諫議大夫、鉅鹿縣男,讓他安撫河北,可以便宜從事。魏徵在路上遇到遭囚禁的前太子屬官李志安、齊王屬官李思行,認爲皇帝既然已經赦免衆人無罪,就不應該再擒拿李建成餘黨,以免失信於天下,於是將二人釋放。李世民聽了,對魏徵此舉十分稱讚。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勵精圖治,與魏徵討論治國得失。魏徵因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世民也很高興地予以採納,稱他爲忠心耿耿的能臣。有人嫉妒魏徵受寵,於是上書舉報魏徵徇私,李世民於是命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溫彥博上報李世民說:魏徵雖然沒有徇私,但是應該注意行跡,這樣纔不會招來非議。李世民於是派溫彥博責備魏徵,叫他平時注意一些。

魏徵上書申辯,李世民因此有些後悔。魏徵於是說自己願做良臣,不爲忠臣。李世民問他區別,魏徵回答說:“良臣可以使自己收穫美名,使君主也爲賢君。忠臣使君主背上惡名,自己也身首異處。”李世民聽了大喜,重賞魏徵。

四,直言敢諫

魏徵爲何會被稱爲功臣?一生有何貢獻? 第2張

貞觀三年(629年),魏徵擔任祕書監,參與參政。他認爲隋末大亂使得典籍混亂,於是召集學者修繕典籍,使得典籍完備。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遊玩,因此有宮人在九成宮與長安之間往返,住在(wei)川縣的館舍休息。不久李靖、王珪等大臣到來,川縣的官吏於是將宮人安排到其他地方,讓李靖等人入主。李世民聽了十分生氣,認爲川縣的官吏巴結李靖等大臣而輕視自己的宮人,於是派人查辦川縣的官吏及李靖等人。

魏徵勸李世民說:“李靖等人是陛下的心腹大臣,那些宮人只不過是皇后的僕役。論他們的作用,輕重不同。李靖等人外出辦差,川縣的官吏予以接待是合乎法度的。至於那些宮人只是服侍皇后,不應該接受川縣官吏的接待。如果因爲此事責備川縣的官吏,恐怕會有損皇上的聖明。”李世民聽了,於是下令停止追究。

李世民與羣臣在丹霄樓飲宴,對長孫無忌說:“魏徵曾經在李建成手下效力,十分可惡。但我能赦免重用他,足見我心胸寬廣。然而每當我不接受魏徵的建議,他不立馬迴應我,這是爲什麼?”魏徵回答說:“臣認爲事情有不可行的地方,所以要再三思索。如果立即迴應,恐怕那件事要立即施行。”

李世民又說:“你可以先回暫時答應,然後另行陳述,這樣豈不是更好?”魏徵回答說:“如果臣剛當面順從陛下,後面又出來反對,這不是良臣對待賢君的方式。”李世民聽了稱讚魏徵正直。

長樂公主要出嫁,李世民因爲她是自己與長孫皇后所生,於是命人送給她比永嘉長公主更多的陪嫁。魏徵上書反對,認爲姑姑爲長輩,侄女爲晚輩,不應該讓晚輩的尊榮超過長輩。李世民聽了把這事告訴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因此重賞魏徵。

五,參與修史

貞觀七年(633年),魏徵擔任侍中。尚書省有難以處理的訴訟都交給他處理,他雖然不熟悉律法,但注重大局,按實際情況做出判決,因此人心悅服。李世民命人修撰《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等史書,魏徵奉命對這些史書進行刪改,撰寫評論,務求簡明正確,因此這些史書修好後,都被稱讚爲好書。

六,貞觀第一功臣

魏徵認爲自己沒有功勞,僅僅是直言敢諫就能參與朝廷大事,擔心因此遭受災禍,因此屢屢上書要求退休。李世民對他極力挽留,希望他繼續直言進諫。後來因爲魏徵極力請辭,李世民於是允准,但仍允許他上書言事。魏徵因此繼續上書勸諫李世民,李世民對此大爲稱讚,認爲是魏徵的建議,使得天下太平。

貞觀十二年(638年),禮部尚書王珪上書稱:三品以上的官員遇見親王下馬,違背禮法。李世民看了十分生氣,認爲大臣輕視自己的兒子。魏徵上書說:從古至今,親王的品級都在三公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員是天子的重臣,如果給親王下馬,恐怕他們承受不起。

魏徵爲何會被稱爲功臣?一生有何貢獻? 第3張

李世民說:“國家之所以立太子,是把他當做未來的儲君。假設太子沒了,就讓他的弟弟繼任。以此看來,難道不是輕視我的兒子?”魏徵回答說:“周朝以來,立儲必定是嫡長子,這樣可以避免他的弟弟有非分之想。”李世民聽了,於是准許王珪所奏,更稱讚魏徵爲貞觀年間第一功臣。

七,擁護太子

百官向李世民上書,要求封禪泰山,唯獨魏徵上書反對。李世民問他說:“你反對我封禪泰山,難道是認爲我功勞不高,恩德不厚,天下不安定,四海不臣服嗎?”魏徵回答說:“並非如此,只是天下經過隋末戰亂,哀鴻遍野。經過陛下的多年治理,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好轉。但是封禪泰山,耗費巨大,會使百姓負擔沉重。”李世民只得聽從。

李世民寵愛兒子魏王李泰,厭惡太子李承乾,百官尤其是魏徵對此持有異議。李世民知道百官對此不滿,於是讓魏徵輔導李承乾,以減輕異議。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李世民十分痛心,親自爲他撰寫碑文。不久侯君集(魏徵曾推薦其給李世民說他可爲宰相)謀反事發,加之李世民又發現魏徵私自將進諫的奏疏送給史官褚遂良,於是命人推倒魏徵的墓碑又停止把女兒嫁給魏徵之子。

總的來說魏徵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賢臣,直言敢諫,爲貞觀之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功勞。李世民雖然對魏徵的建議多有采納,但是魏徵進諫時經常不給他留面子,使得李世民一直存有不滿,直到侯君集謀反事發,李世民對魏徵的不滿終於達到頂點,於是將其墓碑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