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魯悼公: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

魯悼公: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魯悼公時代那些小規模的戰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如果說誰考慮問題比別人想得更長遠,那麼一定不是在說周天子們,也一定不是在說諸侯國君們。春秋戰國時代毋庸置疑是個亂世,春秋之亂,在於禮崩樂壞;而戰國之亂,要說是禮崩樂壞就過於簡單,更應該說是禮樂已經沒有了。這種格局的形成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左傳》裏記錄的故事,上啓魯隱公,下止魯哀公,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春秋時代。爲什麼左丘明會如此抉擇,這本身就可能是一個謎。

魯悼公: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

人生七十古來稀,一人之生命,若能超越七十歲就是非同尋常,又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古語,前三十年是經歷,後三十年是經驗,所以左丘明寫春秋的時間,至少應是在魯哀公之後,而又在魯哀公之子魯悼公之前。因爲歷來國君多忌諱,左丘明寫魯哀公死是可以的,但魯悼公未死,左丘明就不能寫魯悼公死了。更重要的是《左傳》附錄註釋有晉國荀氏智伯之死,這大致就在魯悼公十年左右。那麼這段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會讓左丘明著作如此恢弘曆史?

魯悼公即位的那一年,大約是在公元前467年,也就是《史記》中的“秦厲共公十年”,這年裏有“彗星見”。古代人講究星象之事,彗星過境大多就是有事情發生。魯悼公在位時間很長,據說有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之間,中原實際上沒有發生什麼大事情。在魯悼公即位的前幾年裏,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去世了。中原人對弭兵之會尚有寄託,尤其是小諸侯國們對於大國戰爭心膽俱疲,所有諸侯們都認爲這是戰爭時代的低谷期,和平纔是主流思想。

魯悼公: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 第2張

而“彌兵之會”給中原小諸侯們帶來的只是一種假象,強國諸侯們並沒有放棄稱霸的任何機遇,只不過當年是強國的諸侯國君,而其時已經變成了即將奪取政權的權卿們,還有那些龜縮在邊境地區的所謂蠻夷諸侯國,正在低調的發展着,秦國大力與戎狄部族、與古蜀王國爲戰,史載:“伐蜀,取南鄭”,秦國穩固西部而後,往往尋得機會就要與接壤的韓趙魏三家進行對抗,這本質上是一種戰力試探。

這個時代充斥着各種小規模的戰爭,很多諸侯國們都在暗自蓄力,爲即將到來的大戰亂時代摩拳擦掌,魯國的政權仍受三桓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掌控,晉國的韓趙魏三家正在與荀氏家族展開最後的權力拉鋸戰,齊國田氏則在霸持齊國朝政,秦國開始與諸侯國們展開外交活動,楚國北進攻滅陳國、蔡國、杞國。這個時候傳統意義上的春秋已經結束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晉國三分和齊歸田氏 ,大致也是在魯悼公的時代完成。

魯悼公:弭兵之會的和平假象 第3張

一旦走上了變局的路,再要改變就非常困難了。什麼是戰國,戰國就是要有持續不斷的戰爭,這些年諸侯們所規劃的種種假想,或者內心之中對宏圖大業的渴望,即將在數年之間掀起驚濤駭浪。三十年一段輪迴,三十年所準備的,將宣告着百餘年的動盪。晉國幽公朝見韓趙魏,可謂是顛倒君臣名分。而魯國周禮已經名存實亡,就連邊境的秦國也堂而皇之的開始祭祀黃帝,努力的把自己的異族身份向中原極力靠攏。 “定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爲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爲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爲考王。”天子之家也開始互相殘殺,這即爲大動盪的前兆。

這個時代不屬於任何大儒們。魯國人的國力已經無法支持人才的發展,發端於魯國的很多儒學者們,魯國的三桓家族已經無法給予他們任何的經費和權力支持,因此他們開始流散於諸侯列國,子貢來到齊國閉門著書,寫出了影響後世的《越絕書》;孔悝爲官衛國,楚王稱墨子書爲“良書”,墨子也認爲是“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依然辭行江湖;子夏來到魏國,創辦西河學派,而西河學派中的李悝,還有吳起等人,將爲戰國之世帶來第一個強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