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和熹皇后的生平如何?爲何她死後東漢就開始衰敗呢?

和熹皇后的生平如何?爲何她死後東漢就開始衰敗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熹鄧皇后,東漢和帝皇后。名綏﹐諡熹。父訓爲護羌校尉﹐母陰氏﹐爲光武帝皇后從弟之女。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選入宮中﹐次年爲貴人﹐十四年立爲皇后﹐元興元年(105)和帝死﹐鄧後迎立出生始百餘日的劉隆爲殤帝﹐尊爲太后﹐臨朝稱制﹔次年安帝繼立﹐猶臨朝政﹐稱制凡十六年。

和熹皇后的生平如何?爲何她死後東漢就開始衰敗呢?

和帝時﹐宦官鄭衆因參與謀誅外戚竇氏﹐受封爲鄛鄉侯﹐這是宦官受封之始。鄧後以女主臨政﹐又將國命寄之宦官。與此同時﹐外戚鄧氏在政治上也得到重用。雖然鄧後懲於前代流弊﹐試圖對外戚勢力加以限制﹐但安帝時﹐鄧騭拜大將軍﹐兄弟受封爲列侯﹐賓客奸猾﹐多幹禁憲。永初元年(107)太尉徐防因“災異”﹑“寇賊”策免﹐又開啓了以“災異”策免三公的先例﹐三公威權愈見低落。這些情況促使東漢王朝統治由承平漸趨衰敗。加以鄧後稱制時期水旱連年﹐郡國官吏隱瞞災情﹐虛報墾田﹐不顧百姓流亡﹐反而競增戶口﹐以致社會矛盾加深﹐廣大農民的武裝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影響較大的有永初三年蔓延濱海九郡的張伯路起義等。與此同時﹐以羌族爲主的周邊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也日益加劇。對此﹐鄧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以皇室苑囿和郡國公田賦與貧民﹐調發郡國糧食稟贍貧民﹐詔三輔﹑河內﹑河東等郡國修治水利﹐發展公私灌溉﹐又屢屢下詔禁奢侈﹐減撤宮內服御珍膳和靡麗之物。但終因積弊已深﹐對挽救政治腐敗沒有產生顯著的作用。

和熹皇后(81年-121年),名鄧綏,爲東漢和帝第二位皇后、東漢女政治家,南陽新野人(今河南省新野縣)。

和熹皇后的生平如何?爲何她死後東漢就開始衰敗呢? 第2張

幼年時期

鄧綏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鄧禹爲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爲東漢初年的功臣;其父鄧訓,曾爲護羌校尉,撫邊有功。鄧綏爲訓之次女,有長姊鄧燕、娣鄧容。

鄧綏自小孝順慈愛,喜好讀書。史載其六歲即讀史書,十二歲通《詩》、《論語》,常和諸兄互相討論。她不喜歡學做家事,因此屢次被其母親反對,母親以傳統的“男女有別”的看法,認爲女孩子讀書無用、唯有習女工最重要,然而她最終還是違背了母親的意願,除了在白天學女工之外,晚上仍讀經書;鄧父則對她讀書較爲支持,常常與她談論政事[1]。

像鄧綏這種女孩子習讀經書史書的情形,即便常常不被理解和讚許,在東漢重視家學的名門大族中,仍然是應有之現象。她自小就對讀經史等被認爲男性所從事的活動有如此興趣,對她後來在政治上的表現有所影響。

入選掖庭

鄧綏十五歲(95年)時,因容貌嬌豔,被選入掖庭宮中,次年即昇爲貴人。她入宮之後,對待皇后陰氏甚謙謹,如在在宴會之時,嬪妃們多打扮豔麗,只有她素服不裝飾,看起來清麗脫俗,而且平時衣服不敢與陰後同色。 此外,她晉見皇上時不敢與陰後並坐立,走路也表現謙卑的姿態,說話也不敢先於陰後;陰後被疏遠之時,就常託病不受皇上召見。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恭謹,更加受到皇帝的喜愛。她雖身爲貴人且深受寵愛,但身爲皇帝妾室,仍然謹守其位分,尊奉陰皇后而不敢逾越。

然而陰皇后因失寵而嫉恨鄧綏,開始試圖加害她。一次皇帝重病,陰皇后暗地裏對近侍說:“等我掌權了,一定不讓鄧家有一個人存活。”鄧綏風聞,想要飲藥自盡以保全家族,內侍趙玉等人堅持勸阻,最後騙她皇帝病癒遣使通報,於是鄧綏才放棄自盡;第二天和帝竟然真的病癒了,鄧氏才逃過一劫。

進位皇后

永元十四年(102年)陰後因爲被告行巫蠱之事爲皇帝所廢;此時和帝便因對鄧綏十分寵幸,希望立她爲後。鄧綏知道後堅持稱病,並深居簡出。和帝愈發認爲她有德行,立她爲皇后[2]。鄧綏成爲皇后之後,和帝層想要加封鄧氏一族;然而被鄧綏堅持推辭了,終和帝一朝,鄧綏兄長鄧騭僅僅官居虎賁中郎將。

因鄧綏具學識和才能,在和帝在世時已逐漸參與政事。

和帝爲了讓鄧綏能夠充分學習智識,特聘“曹大姑”班昭爲後之師,教導鄧綏。(班昭即是班固與班超之妹,爲著名女文學家。)

攝政太后

漢和帝在元興元年(105年)去世,使鄧皇后更得以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她早在爲貴人之時,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爲他選進才人,希望能廣其後嗣;和帝之後所生數子則多祕養於民間,這雖是爲劉家的繼嗣着想,但也爲鄧氏提供了之後擁立新帝並掌權的機會。和帝去世,鄧後雖無子,但迎回了養於民間、甫生百日的和帝幼子殤帝即位,鄧後被尊爲皇太后,因殤帝年幼,故她臨朝聽政。 她屢次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書,並自稱爲朕; 因此雖然她在詔書中自稱“權佐助聽政”,但事實上她已成爲國家實質上的領袖。

不及一年,殤帝亦死,鄧太后與兄長車騎將軍鄧騭以和帝長子平原王劉勝有個疾爲由,先以年十三歲的章帝之孫劉祜爲和帝之後嗣,再立他爲帝,是爲安帝。 這種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如司空周章謀立平原王劉勝,但事敗自殺。安帝即位後,鄧太后繼續臨朝,一直到她死爲止,共攝政達十六年之久。

政治得失

鄧太后雖爲一婦女,但自小修習經史,又在後宮時曾受經書於班昭,其後亦常誦讀, 因此頗熟習於治術,她的統治在許多方面甚爲成功。在後宮,她一反陰後對其他妃子的忌視,對於和帝的其他貴人甚爲優遇。 在宮中用度上力行儉約,她罷不合禮之祠官、免遣不少宮人,並減少衣食宴樂上的各種花費。 在刑獄上精明體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學術上,鄧太后除本身甚爲好學外,亦努力獎掖學術,曾召集學者於在東觀校對傳記;在用人上,太后及鄧騭皆引用許多名士如楊震等人。其攝政期間時值羌亂大起,且天災不斷,造成盜賊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災,鄧太后多自行節儉以救災。

在統治方法上,雖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個女性的身份,不便隨時拋頭露面,故常身在後宮,必須用一些私近的人爲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鄧騭爲車騎將軍輔政,後又爲晉昇大將軍,常留禁中,有大事常與之商量,其他如鄧悝、鄧弘、鄧閶等亦居官封侯,成爲鄧太后統治上的助手。

鄧太后雖重用外戚,卻瞭解到必須要管理使他們守法守分。她曾詔告京師一帶各長官,對鄧氏犯錯不要寬假。其後,鄧太后也下詔讓皇族與鄧氏族人一同開設學校,教經書,並親自督導,希望能防止其子弟們生活過於驕逸。而鄧騭等外戚亦多恭順節儉,力謀爲國,因此外戚並未成爲禍患。

除了外戚之外,鄧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蔡倫等人爲助,以他們來傳達內外消息,而較少直接見公卿大臣,當時雖尚未有宦宮亂政的情形出現,卻也造成他們的權力逐漸增加,爲東漢後來的政治帶來不好的影響。

儘管鄧太后具有統治的能力,且鄧氏亦多安分守己,但按中國的傳統來說,她是屬於“牝雞司晨”的婦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再加上安帝年紀漸長,早已成年, 而鄧太后卻遲遲不肯還政於皇帝,這不僅使得一些大臣之中有人不滿,連鄧氏之中也有人感到畏懼不安。

如當時諸多天災,不少人以災異比附人事,認爲是太后攝政所致;又如杜根、成翊世均曾上書希望已年長的安帝親政,太后不僅不聽,杜根因此被撲殺於殿中,幸被救未死,而成翊世也因此而獲罪; 而鄧太后堂兄長鄧康憂懼鄧太后久臨朝政,先是上勸鄧太后崇公室、損私權,鄧太后不悅而免鄧康官。

由朝臣及甚至自家人對於鄧太后秉政的不滿和憂懼,可見在當時,不論攝政太后的能力如何,太后攝政仍是頗受爭議的。而即使實行,也被認爲只能是一個因皇帝年幼無法聽政的權宜之計。因此當安帝已成年可親政,而權力卻仍操於鄧太后之手時,會產生如此多的不滿。

也由於累積如此多的反感,鄧太后在永寧二年(121年)死後,安帝終於獲得親政時,不久鄧家即被誣告,鄧騭兄弟等人自殺。而安帝打倒外戚之後,信用宦官及乳母王聖等一干人等,東漢的政治也開始日漸衰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