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爲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嗎?

爲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武則天的故事。

武則天的心狠手辣,不僅表現在其對李唐宗室和大臣的狠辣手段,其中爲爭寵而“掐死女兒”陷害王皇后,同樣是極爲重要的一樁“罪證”。人常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真的殘忍到了這種地步嗎?其實這件事存在着極大的疑點

武則天二次入宮,借女兒之手鬥敗王皇后

武則天早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便已經入宮,但獲封才人的她其實並不受寵,入宮十二年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因而在李世民病重期間,與太子李治之間產生了感情。李世民駕崩之後,武則天雖然與其他沒有子女的嬪妃一起入感業寺爲尼,但卻始終和唐高宗李治之間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入感業寺進香,再次與武則天相遇,兩人迅速舊情復燃。因無子而逐漸失寵的王皇后見狀,便主動向李治提議將武則天納入宮中,意圖通過武則天打敗她的情敵蕭淑妃,早有此意的李治當即應允。

爲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嗎?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已滿,武則天得以再度入宮,不久便生下了兒子李弘。而二次入宮不久的武則天,便在王皇后的配合下迅速打敗了蕭淑妃,得以獨寵後宮,次年便被封爲昭儀。王皇后眼見引狼入室,又轉而與失寵的蕭淑妃聯手對付武則天,三人互相讒毀,後宮鬥爭日漸激烈。

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生下自己與李治的長女安定思公主,公主出生後一月左右,王皇后前來探望,憐愛並逗弄公主。王皇后離開後不久,李治來到武則天處探望女兒,武則天掀開被子,卻發現女兒已死,頓時啼哭不止,而侍從都說“皇后剛來過”,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后殺了我的女兒!”就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

雖然當時朝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元老大臣堅決反對廢立,但此事卻無疑間接促使了王皇后的被廢。

武則天真的爲了爭寵,親手殺死了自己女兒嗎?

正所謂“虎毒不食子”,難道武則天真的心狠手辣到了如此地步,爲了爭寵而不惜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嗎?

關於武則天親手殺死女兒嫁禍王皇后,主要出自於《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其中《新唐書》有載“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資治通鑑》則記載“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由此看來,武則天親手殺死女兒嫁禍王皇后,似乎確實無誤,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爲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嗎? 第2張

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中只記載了公主的暴斃,卻並未指明是如何死亡,更沒有提到武則天殺死女兒之事。《舊唐書》雖然有“(武則天)振喉絕襁褓之兒”的記載,卻並未將此記載於“正文”之中,而是寫在了“史臣曰”中,也就是說作者懷疑是武則天所殺,但並非十分肯定。反倒是成書於宋朝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言之鑿鑿的記載兇手是武則天,且將細節描寫的繪聲繪色,豈不令人生疑?

與此同時,李治在麟德元年(664年)時,追封女兒爲安定公主,諡曰思,這個諡號同樣令人懷疑。按照《唐會要·諡法》中的記載,“追悔前過曰思”,女兒早夭唐高宗並無過失,爲何要爲其上諡號“思”呢?

其實,聯繫到當時朝局動態,此事更加可疑。當時,唐高宗李治雖然貴爲皇帝,但朝廷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元老大臣勢力仍然極強,李治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李治的“廢王立武”並非沒有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的心思在裏面,甚至有打壓士族門閥勢力的心思(王皇后兼具五姓七望與關隴貴族集團出身,長孫無忌是關隴士族代表),而這也是雙方圍繞“廢王立武”拉鋸數月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在王皇后被廢后,先是宰相褚遂良被外貶,之後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也被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得以改變。

爲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真的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嗎? 第3張

因此,我極度懷疑,安定公主極可能由於武則天和吏治的某些過失導致了早夭,兩人於是利用此事嫁禍王皇后,繼而由此拉開了打壓士族門閥和元老大臣的大幕,從而重振皇權。至於說武則天被列爲殺死女兒的最大嫌疑人,應該一方面源於武則天的所作所爲並不被歷朝歷代認可,另一方面則源於武則天的確成爲了此事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