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0年10月20日(公曆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名城無錫的一個教育世家,伯父錢基成,父親錢基博(子泉),叔父錢基厚(錢孫卿)。

1925年 十五歲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 等大型選本,從此開始系統閱讀,是一生治學之始。

1929年 十九歲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園,不僅因爲他數學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國文、英文水平高到讓同學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錄取。到清華後他的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的中文造詣很深,又精於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還在大學期間建立了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觀念,知識結構正式形成。因出衆的才華受到羅家倫、吳宓、葉公超等人的欣賞,被看作該時代的文學天才。

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3年,與楊絳訂婚。

1935年,以第一名成績(87.95分,爲歷屆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赴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留學,與楊絳同船赴英。初到牛津,就摔了一跤,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鍾書摔了跤,自己又走回來,用大手絹捂着嘴。手絹上全是鮮血,抖開手絹,落下半枚斷牙,滿口鮮血。楊絳急得不知所措。幸同寓都是醫生。他們教楊絳陪鍾書趕快找牙醫,拔去斷牙,然後再鑲假牙。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之後隨妻子楊絳[5]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女兒錢瑗出生。

1938年秋,與楊絳乘法國郵船回國。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爲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在湘西兩年。完成《談藝錄》最初部分,約相當於《談藝錄》初稿的一半。完成《圍城》 的佈局、構思,有《中書君近詩》一冊。有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1940)。此文後來收入了《開明書店二十週年紀念文集》(1947)、《舊文四篇》(1979)和《七綴集》(1985)。

1941年,由廣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散文隨筆集《寫在人生邊上》由開明書店出版,是“開明文學新刊”之一。寫作《圍城》。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文評《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 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學叢書”之一。《談藝錄》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開明文史叢刊”之一。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第2張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毛選翻譯工作和《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49—1953年內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調整,清華改爲工科大學,文科部分併入北京大學。錢鍾書擺脫教務,在文學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 在鄭振鐸、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窮兩年之力完成了《宋詩選注》,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親,有《赴鄂道中》五首絕句,寄寓了對當時形勢的感受。此年父親錢基博病逝。1958年《宋詩選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不久即遭到批判。他在序言中指摘宋詩的缺點稱:“宋詩還有個缺陷,愛講道理,發議論;道理往往粗淺,議論往往陳舊,也煞費筆墨去發揮申說。”

五十年代末成立《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定稿小組。[6]袁水拍任組長,喬冠華、錢鍾書、葉君健任組員。小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暫時中斷。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錢鍾書、楊絳均被“揪出”作爲“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經受了衝擊。有人寫大字報誣陷錢鍾書輕蔑領袖著作,所幸錢鍾書作爲“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

1969年11月,錢鍾書作爲“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不久,“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五七幹校”,錢鍾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被逼含冤自殺。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返回北京,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5年 六十五歲。此年前後,海外誤傳錢鍾書的死訊,在港、臺、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陣悼念活動。此誤傳於1977年前後被澄清。《管錐編》初稿完成,此後又陸續修改。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第3張

1976年 六十六歲,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詩作《老至》寄寓了對形勢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歲的錢鍾書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貝克萊分校等,大受歡迎。《管錐編》 1—4冊由中華書局相繼出版。《舊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收有《中國詩和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等4 篇文章。《宋詩選注》重印。

1980年 七十歲。11月,赴日本訪問。在早稻田大學作《詩可以怨》的演講,《圍城》重印。

1982年 七十二歲《管錐編增訂》出版。

1983年 七十三歲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並致開幕詞。《人獸鬼》和《寫在人生邊上》被列入“上海抗戰時期文學叢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 七十四歲。《也是集》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此書上半部是1979年以後發表的三篇論文:《詩可以怨》(1981)、《漢譯第一首英譯詩〈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1982)、《一節歷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1983);下半部從《談藝錄》補訂本摘選。《談藝錄》補訂本由中華書局出版。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第4張

1985年 七十五歲。《七綴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包括《舊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 七十九歲。《錢鍾書論學文選》(六卷本)由舒展編成,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此書包含有錢鍾書新補手稿約20餘萬字的內容。

1990年 八十歲。12月,電視連續劇《圍城》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獲得普遍好評。

1991年 八十一歲。全國18家電視臺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鍾書爲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8年 八十八歲。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當晚,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給錢先生的夫人楊絳打電話,對錢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永垂不朽”字樣。

歷史點評:錢鍾書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幼承家學,天資過人,青少年時就喜好古經典籍,故而練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學上是一個全才,既是一位大學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學貫東西,在中國古典詩詞,西方語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樹。

1986年10月9日,北京召開“魯迅與中外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作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致開幕詞:“魯迅是個偉人,人物愈偉大,可供觀察的方面就愈多,‘中外文化’是個大題目,題目愈大,可發生的問題的範圍就愈廣。中外一堂,各個角度、各種觀點的意見都可以暢言無忌,不必曲意求同。”據說錢鍾書的開幕詞“換來的只是一片沉默的抵制,因爲他說偉大人物是不需讚美的”。由此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判斷錢鍾書對魯迅的態度。

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一生中爲何從來不提魯迅? 第5張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錢鍾書是一個特殊的作家,他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他對同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似乎極少正面評價。他是文學評論家,但他幾乎從沒有正面評價過他同時代的任何一個作家。他在學生時代評價過同學曹葆華的詩歌,但也是以否定爲主。錢鍾書的這種個性和風格,在他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中是很少見的。我們通過他的文學作品或者學術文字中的線索,來判斷他的思路和風格,可以爲研究錢鍾書打開另外的思考天地。

錢鍾書是一個善於用諷刺手法的作家,在他所有的文字中,這是最明顯的風格,但作爲小說家,錢鍾書的想象力並不超羣,他憑空虛構故事的能力,從他已有的小說創作來判斷,也有較大侷限。他的小說一般都有故事來源,有些甚至能讓讀者產生與真實生活對應的感覺。所以錢鍾書凡出小說集,都要強調他的故事是虛構的,不要對號入座,這其實是錢鍾書對自己小說虛構能力的不自信。

出版《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在前言中說:“節省人工的方法愈來愈進步,往往有人甘心承認是小說或劇本中角色的原身,藉以不費事地自登廣告。爲防免這種冒名頂替,我特此照例聲明,書裏的人物情事都是憑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獸是馴服的家畜,而且鬼也並非沒管束的野鬼;他們都只在本書範圍裏生活,決不越規溜出書外。假如誰要頂認自己是這本集子裏的人、獸或鬼,這等於說我幻想虛構的書中角色,竟會走出了書,別具血肉、心靈和生命,變成了他,在現實裏自由活動。從黃土摶人以來,怕沒有這樣創造的奇蹟。我不敢夢想我的藝術會那麼成功,唯有事先否認,並且敬謝他擡舉我的好意。”

到了《圍城》出版的時候,他又在序言中強調:“角色當然是虛構的,但是有考據癖的人也當然不肯錯過索隱的機會、放棄附會的權利的。”

楊絳在《關於小說》中表達過一個意思:“真人真事的價值,全憑作者怎樣取用。小說家沒有經驗,無從創造。”這也可以看成是錢鍾書小說創作的一個經驗。所以,研究錢鍾書的小說,使用一些索隱的方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很有可能這是理解錢鍾書小說的一個基本視角。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