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清朝第一狀元兼康熙的導師,傅以漸是個怎樣的人?

清朝第一狀元兼康熙的導師,傅以漸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傅以漸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不僅僅是清朝第一位狀元,還是康熙的老師,這位帶有一定傳奇意味的天才,不是別人,正是清朝順治年間的狀元,傅以漸,家境貧窮的他通過科舉制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精通經史子集,詩詞文賦,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同時在書法上也有不俗的表現。

傅以漸(1609~1665) 字於磐,號星巖。清朝聊城縣(今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人,祖籍江西永豐縣。 清朝開國的第一位狀元,一直爲清世祖順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後部尚書。

傅以漸自幼聰穎過人,經史過目不忘。3歲能誦詩,5歲熟記經史不遺一字,10歲工屬文,博覽羣書。幼時家貧,

夜以香頭照讀,苦志力學

,20年猶如一日,攻讀不懈,終成大器。

清朝第一狀元兼康熙的導師,傅以漸是個怎樣的人?

清世祖順治三年三月十五日(1646年4月30日),清廷舉行開國後第一次殿試,以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奪清代首科殿試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給六品朝冠,帶金枝花。

次年,即充任會試同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任《明史》纂修官。順治八年(1651)書成,任國史院侍講。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又充《清太宗實錄》纂修官。次年正月,遷祕書院侍講學士;五月,遷少詹事;閏六月,提升爲國史院學士;七月,受命教習庶吉士。1654年(順治十一年)升遷任內祕書院大學士。

順治十二年(1655),他上疏安民大計,受到順治帝讚許,被加封爲太子太保,不久,改任國史院大學士,兼文華殿試讀卷官。當時正編寫清太祖、清太宗《聖訓》及《通鑑全書》,傅以漸均任總裁官。又承旨撰寫《內則衍義》,逢戶部呈進《新編賦役全書》,也命傅以漸複覈,倍受皇帝器重。

順治十三年(1656年),傅以漸上疏自陳,乞罷歸鄉,皇帝親批御旨:“卿輔弼重臣,醇誠樸慎,勤勞密勿,倚任方殷,豈可引例求退?著益抒猷念,佐成化理”(《清史列傳》卷五)。

順治十四年(1657)二月,傅以漸與庶子曹本榮又奉旨匯注《易經》,僅用10個月的時間,編成《易經通注》一書。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傅以漸偕同學士李蔚充任會試主考官。九月,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是年十月,因病帶職歸裏。

順治十七年(1660),傅以漸再次申請辭職,順治帝特派使臣看望病情,並讓他注重養病,一旦康復,即來京供職。

翌年,康熙即位,復疏乞罷,在籍調理。

傅以漸治學嚴謹,精於考究,勤奮入解,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法律、兵農、漕運、馬政,無不討論,道德文章實爲一時之冠。儒生學士尊之爲“星巖先生”。

清朝第一狀元兼康熙的導師,傅以漸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其生平著述及在朝奏議頗多。曾著有《狐白解太史名篇》、《中規篇》、《易經通注》、《內則衍義》、《詩經禮記春秋題說》、《貞固齋四書制義》、《貞固齋詩集》、《四書易經制義》等等,可惜皆毀於火。唯《四書易經制義》倖存於家配虞氏故居。

居家養病期間,於康熙二年(1663)還主持編纂了《聊城縣誌》。傅以漸對百姓的疾苦,有切膚之痛,對百姓中的正義言行,必倍加讚許。他生活寒素,仍竭力賙濟貧苦,唯恐關懷不及,對鄉里百姓從未疾言厲色,深得百姓擁戴。

康熙四年,傅以漸病逝於故里聊城本宅,享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