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一種美食,後來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一種美食,後來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乾隆皇帝是清代最爲風流的皇帝,不僅六下江南,還經常微服私訪。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曾在一家小店吃了頓特殊的美食,便馬上爲其題匾,讓小店生意火爆至今。乾隆究竟吃了什麼?這家店又叫什麼名字?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一種美食,後來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公元1738年舊曆除夕,此時的乾隆正好27歲,本就年輕風雅的他,剛從河北通州私訪歸來,到了北京前門外時,已經是午夜亥時了(半夜11:00左右)。一天的旅途,讓乾隆皇帝又飢又累,只想着能暖暖的吃口東西。可不巧的是,老北京人一直有一個習慣,家家戶戶除夕之夜都要回家團圓,故此街上商鋪都是大門緊閉,讓乾隆心中一個勁地愁苦: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一種美食,後來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第2張

就在乾隆的手下漫無目的的尋找飯館酒肆時,前門外鮮魚口南側似有燈光,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小酒肆。酒肆中幾個老人正在閒談喝酒,乾隆皇帝信步而入,讓掌櫃送上些特色梢麥,兩人便攀談了起來。當乾隆皇帝問到掌櫃酒肆是否有字號時,掌櫃道“自家餬口小店,哪裏還敢擺招牌嘛!”,乾隆啞然一笑便不再言語,隨即算賬走人。回到宮中後,乾隆便親筆寫下“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制成匾額送到小酒肆處,掌櫃喜不自勝叩謝隆恩,隨即便將其掛於門臉之上。

有皇帝親自“代言”,小店生意自然紅火異常,不少人都慕名而來,也想看看連皇帝都御賜牌匾的小店究竟有如何的好手藝?一時之間,“都一處”的名聲響徹北京城,京城名流與文人雅士,爭相來此品嚐,讓其一躍成爲了當時的大飯莊。百年傳承之下,“都一處”也躋身京城名館,“老字號”的招牌至今依然響亮。有好奇之人曾問過掌櫃,乾隆爺來此究竟吃了什麼?掌櫃的笑道:“梢麥,而且是三鮮餡的梢麥”。梢麥緣何有這麼大的魅力呢?這還得從獨特的“都一處”的梢麥製法說起。

“都一處”的梢麥從皮到餡都是經過精心處理的,梢麥皮要擀出二十三四褶,使其形如蓮花。餡料要求更是多種多樣,夏有三鮮不油膩,冬有純肉暖心脾。包梢麥時,還要將其包成石榴狀,收口處如麥穗般,皮中餡微露,再掛層薄粉,猶如抽穗揚花的掛粉麥,故此才頗爲喜人可口。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一種美食,後來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第3張

同行也對梢麥有所喜愛,便模仿着製作,可惜做出的味道卻千奇百怪,始終不如“都一處”梢麥惹人喜愛。況且,同行們都不解“梢麥”之意,只是以聲會意,因而也掛出了“燒賣”二字,以致後世人都被其誤導,認爲“燒賣”纔是正宗的名號。“都一處”的崛起雖有些幸運成分,卻還是少不了手藝過硬的因素,若是“都一處”的梢麥難以下口,乾隆皇帝也不會脣齒留香到主動賜匾。

乾隆賜匾後,隨着生意的火爆,“都一處”並未固步自封,反而對美食愈加創新,每年都要有幾樣招牌菜品上架,以滿足顧客口味不斷提高的需求。正是這種進取精神,讓“都一處”有了日漸良好的口碑,也在歷代的同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反觀其他“老字號”,比如老麻子剪刀,啥都不理的包子,就因經營不善而相繼倒閉,時代的浪潮的淘汰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原因便是出於固步自封的結果。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老字號”雖然想用傳承的美名流芳後世,卻依然要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爲生存的目的,否則光是靠着“吃老本”,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畢竟顧客纔是發展的源動力。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