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妖道”是誰?被後世帝王膜拜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妖道”是誰?被後世帝王膜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角所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一次農民起義。雖然《三國演義》對“黃巾起義”多有污衊之詞,但細細品讀文字,還是可以看出“黃巾起義”爲何能在短期內席捲天下,撼動東漢王朝的根本。在演義的第一回,介紹的內容非常多。首先是講到導致漢末混亂,三國割據的原因:宦官專權,朝政日非是根本原因;張角起義,震撼天下,是直接原因。而亂自上起,禍起民間,也是《三國》《水滸》的共同觀點。那張角起義爲何能動搖漢室根本呢?

其一,有宗教外衣。張角有南華老仙傳授的三卷天書,能呼風喚雨,號稱“太平道人”“大賢良師”。其實,古代各種起義、政變,無論是民間也好,朝堂也好,都喜歡用一些迷信手段。只要是披上一件宗教的外衣,增添一些神祕色彩,事情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升。像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也是以黃河石人出,彌勒佛降世號召民衆。

其二,有民衆支持。在中平元年正月,瘟疫流行,朝廷奸佞當道,幾乎沒有什麼救治措施。而張角散施符水,爲百姓治病,百姓對其感恩戴德,從此獲得了民衆的支持。秦代末年,人們不堪沉重的賦稅和勞役不得不造反。隋代末年,隋煬帝傾國遠征高麗,百姓苦不堪言。每個朝代的末年,要不是天災,要不是人禍,百姓無法生存,只能造反。但我們也要注意,東漢末年的並非由於朝廷亂政,百姓無法生存導致,因此東漢王朝在一些官員和百姓中還是有些威信,以至於曹操在世,始終不敢篡漢自立。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妖道”是誰?被後世帝王膜拜

其三,有嚴密組織。張角有徒弟五百人,個個能畫符唸咒,行走四方,在招收門徒。張角將五百弟子分散到全國各地,發展各自的人馬。和以往很多起義集中在一地,然後擴展到其他地區不同。張角率領的“黃巾起義”是在全國各地同時起義,其聲勢,其影響,是歷代起義無法相比的。並且,張角將全國各地徒衆,分爲三十六方,大的有一萬餘人,小的有六七千人,每個地方的首領都自稱將軍。也就是說,張角設立的三十六方,主要是以區域作爲劃分的依據,一如漢朝在全國設立不同的州郡。且各地首領都有比較獨立的權力,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個措施確實具有一定益處。

其四,有統一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簡單明瞭,告訴人們,代表“蒼天”的東漢朝廷已經要滅亡了,而代表我們窮苦百姓的“黃天”應當建立。蒼天,黃天,既有顏色的對比,更有政治內涵的不同。“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是相約全國各地的太平道徒衆都在甲子年發動起義。還是因爲古代交通不便,要想在各地同時舉世,不可能臨時通知,於是張角苦心設計,甲子年既是老百姓們認爲六十年一甲子的第一年,又象徵除舊佈新;天下大吉,既是說甲子年是個好年頭,又是說甲子年我們同時起義。參與起義的民衆基本上沒有文化,口號都通俗易懂。

其五、有區別措施。一旦起義爆發,往往會陷入混亂,如何避免在戰爭中自己或者家人免受傷害,張角竟然也想到了。在以前日軍侵華的時候,給一些人家發放太陽旗以示區別。張角更高明,讓自己的門徒在門上寫上“甲子”二字。既不會讓官府注意,又可以讓組織內部的人知道。而交戰時以黃巾裹頭,也成爲以後農民起義常常仿效的一種區別手段。

其六,有朝廷內應。和大澤鄉起義不同,陳勝吳廣的起義是被逼無奈,而張角是蓄謀已久,竟然連朝廷十大常侍之一的封諝都打通關係了。可見張角其志不在小,其思何等縝密,張角同學精通官場心理,封諝雖然是“十常侍”之一,可卻經常受到張讓等人的欺凌,封諝要上位,就必需藉助他人的力量和大量的金錢。張角投其所好,兩人一拍即合。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妖道”是誰?被後世帝王膜拜 第2張

可惜,張角用人不當,派弟子唐洲去聯絡封諝,沒想到唐洲膽小,竟然直接跑到朝廷告發,封諝立刻被捕入獄,起義的很多資料泄密,張角只能提前舉事。這也爲黃巾起義最後的敗亡,留下一些端倪,爲起義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七,有明確定位。在起義的時候,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樑稱“人工將軍”,三位沒有稱什麼大將軍,大丞相,或者稱王稱帝什麼的,那些都是世俗的官職。張角三兄弟依然是化身爲神,以天公、地公、人公自居,對於普通民衆來說,更具有神祕色彩。

其八,有施政綱領。張角對衆人說:“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張角等人以聖人自居和以往的起事沒有什麼不同,但卻提出,可以和百姓共享太平,這和秦末起義,經常標榜爲某個國家,某個名人而起義不同,百姓們自然覺得是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因爲以上八大原因,張角率領的黃巾起義,在短短几個月內,就發展到了四五十萬人,遍及天下,官軍望風披靡,漢朝的中央軍抵抗不利,於是下令各地自主徵兵,直接導致了各地豪強勢力的壯大,拉開了諸侯割據的序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