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揭祕神醫預測他二十年後眉毛脫落得病而死!

揭祕神醫預測他二十年後眉毛脫落得病而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對護佑人民身體健康,乃至對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直到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中藥老字號存在,比如同仁堂、鶴年堂、四知堂等等,歷經幾百年而長盛不衰,傳承着古老的中醫藥文化。那爲什麼這些老字號的中藥鋪都稱爲“堂”呢?這裏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古代一般稱正房,即高大寬敞的房子爲堂;官吏審案辦事的地方也被稱作堂,而中藥鋪稱“堂”則是來源於後者。

揭祕神醫預測他二十年後眉毛脫落得病而死!

網絡配圖

東漢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他懸壺濟世,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還寫出了一部醫學鉅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爲衆方之宗、羣方之祖”,使我國臨牀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較爲成熟的階段。

張仲景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博覽羣書,但他最喜愛的卻是醫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非常欽佩,他自己記述說:“餘每覽越人人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當時的社會,政治黑暗,官員腐敗,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看着這“生靈塗炭,橫屍遍野”的慘狀,張仲景更是堅定了學醫的志向,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拜同郡醫生張伯祖爲師,學習醫術。由於張仲景才思過人,善思好學,善於吸收各醫家的經驗用於臨牀診斷,很快便成了一個有名氣的醫生,以至超過了他的老師,當時的人稱讚他“其識用精微過其師”。

揭祕神醫預測他二十年後眉毛脫落得病而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關於張仲景的醫術,還有一個非常神奇的故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二十多歲時,曾遇到張仲景,他對王粲說:“你已經患病了,應該及早治療。如若不然,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就會死去。現在服五石湯,還可挽救。”可是王粲聽了很不高興,自認文雅、高貴,身體又沒什麼不舒服,便不聽他的話,更不吃藥。過了幾天,張仲景又見到王粲,就問他:“吃藥沒有?”王粲騙他說:“已經吃了。”張仲景認真觀察一下他的神色,搖搖頭,嚴肅而又深情地對王粲說:“你並沒有吃藥,你的神色跟往時一般。你爲什麼諱疾忌醫,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這樣輕呢?”王粲始終不信張仲景的話,二十年後眉毛果然慢慢地脫落,眉毛脫落後187天就死了。

但張仲景專心做個醫生的願望卻遭到了家庭的阻撓,其父張宗漢在朝廷做官,傳統觀念很強,硬是要張仲景謀個一官半職。儘管張仲景很不情願,但也不願落一個不孝之子的名聲。因此在靈帝時他通過舉孝廉,進入官場。他在官場上進步也很快,在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派到長沙做太守。

即使做了太守,但他仍醉心於醫學,希望用自己的醫術,爲百姓解除病痛。在那個時代,做官之人高高在上,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爲他們治療,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告訴百姓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太守衙門將大門洞開,不問政事,而是由太守爲有病的百姓診治。

揭祕神醫預測他二十年後眉毛脫落得病而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他的這一舉動在當地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羣衆,甚至有些人帶着行李遠道而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裏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爲“坐堂醫生”。而後來中藥鋪和中醫診所在起字號的時候,也一般叫做某某堂,以此來紀念張仲景。

後來,東漢王朝四分五裂,張仲景乾脆辭官不做,到嶺南隱居,專心研究醫學,撰寫醫書。到建安十五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臨牀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系統地概括了“辨證施治”的理論,張仲景也被譽爲“醫聖”和“經方大師”,千百年來一直受到羣衆的愛戴。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