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他被亂刀砍死後 居然還能殺掉70多仇家?

他被亂刀砍死後 居然還能殺掉70多仇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起的智商不比孫武差,但在不懂得急流勇退這一點上完敗。孫武幫吳國殺滅楚國後,突然玩失蹤,專心寫兵法去了。吳起呢,快60了還幹勁十足,毫無退休的意思。儘管他的軍事改革使楚國變得強大,但大概是年紀大了容易犯糊塗,以致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自己始終是個外國人。

吳起在楚國搞變法,因爲是個外來戶,沒有既得利益,所以就沒顧忌,改革力度很大,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滿朝文武大臣幾乎被他得罪光了。好在楚王支持他,所以改革能搞下去,可要是楚王一死……

公元前381年,隨着老闆楚悼王暴斃,吳起失去靠山。接着,他將失去更多。

他被亂刀砍死後 居然還能殺掉70多仇家?

網絡配圖

楚王死後,還沒下葬,吳起去祭奠。那些個貴族知道了,大門一關,一陣亂箭就衝吳起招呼過來。吳起第一反應,是躲到楚王的棺材後面。這樣做也就能爭取多活幾分鐘,我們都知道這一點,吳起當然也知道。所以,他臨死前喊了最後一句話,做了最後一件事。什麼話呢?“吾示子吾用兵也。”①我幫他翻譯了一下——“小樣兒,讓你們見識見識大爺是怎麼用計的。”他又做了一件啥事呢?把貴族們射到自己身上的箭拔了幾支下來,插在棺材裏楚王的屍體上。

貴族們殺紅了眼,加上心存“法不責衆”的僥倖心理,纔不管那麼多,繼續放箭,把吳起和楚悼王都射成了刺蝟。他們明知冒犯國君的屍體是什麼後果,竟全然不顧,可見得有多恨吳起。

吳起死了,貴族們還不解恨,亂刀分屍,可憐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對此,史書留下6個字:“吳起枝解於楚。”②司馬遷只寫到吳起被射殺,沒提到肢解一事,還是韓非子透露,後人才知道。

隨後,殘殺吳起的70多家貴族居然全死於非命。怎麼回事?難道是吳起的鬼魂來索命?你要是這樣想,怕是鬼片看多了。把這些貴族砍頭的,是新任的楚肅王。不過,他不是爲吳起報仇,而是爲他老子報仇。

根據楚國法律,老國王的屍體有什麼損傷,肇事者得處死。③現在,你知道吳起爲什麼把自己身上的箭插到老國王身上,還一邊高喊是追殺他的人乾的了吧。

他被亂刀砍死後 居然還能殺掉70多仇家? 第2張

網絡配圖

死人還能殺人,爲自己報仇,不服不行。

韓非子說:“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法而富強。” ④吳起和之後的商鞅有太多相似點:都是衛國人,都意志堅定,都信奉法家,都是改革家,都被車裂……不同的是,商鞅是秦惠文王要殺他,而吳起是貴族們要殺他。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比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約早33年,成效明顯,但隨着吳起被殺,改革成果基本付諸東流。而商鞅雖死,其法卻留。商鞅變法搞了兩次,歷時約20年,秦國深得好處,變法深入人心,國家已不可能回到從前。因此,商鞅死了,改革成果卻保存下來,秦國日益富強,最終統一六國。

吳起改革因爲自己的死戛然而止,爲什麼會這樣?

司馬遷的總結是4個字——吳起“刻暴少恩”⑤。相比之下,《韓詩外傳》似乎說得更形象更透徹更在理:

“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城峭則崩,岸峭則陂。故吳起峭刑而車裂,商鞅峻法而枝解。治國者譬若乎張琴然,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

他被亂刀砍死後 居然還能殺掉70多仇家? 第3張

網絡配圖

換句話說,吳起的軍事改革整太猛搞太急了。這種說法似有道理,其實沒說到點子上。吳起失敗的原因不是太猛太急,而是楚悼王死得早了些,導致改革的持續時間不夠長(只有商鞅變法的一半),改革成果沒能鞏固,沒有把舊貴族給徹底打下去,反而遭到其瘋狂反撲。否則,如何解釋商鞅變法更急更猛,爲什麼卻成功了?

吳起變法的成效不如商鞅變法,除了持續時間不夠長,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改革內容不夠徹底。吳起變法在商鞅變法之前,有些方面考慮得不可能那麼周全細緻,而商鞅卻可以借鑑吳起的經驗教訓(比如商鞅變法就借鑑了吳起只允許貴族遺爵三世,而後回收的經驗)。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