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給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它的“弱”,即打不過金兵,也不是遼國的對手。終宋之一朝,可謂屈辱不盡,但只是憑這些便認爲這個朝代一無是處,那就大錯特錯了。宋朝除武力堪憂外,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遠超同儕,其實就算後來的朝代,也很難說真正在除軍事方面超越了宋代。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據可靠資料顯示,宋朝的GDP一度佔到當時世界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就算是平常年代,也能點到六成以上,宋朝國庫之充盈由此可見一斑。據史料記載,當發生災害而使農產品欠收,百姓無以爲生時,宋朝廷往往在這些地方招募士兵,國家出資來養。當時各州縣的學生近二十萬人,其食、宿完全同朝廷負責。“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可見在宋朝,一般的人家絕對不會因爲溫飽問題而發愁。

正所謂“民以食爲天”,吃飯是人們第一大問題,當人們能夠吃飽時,怎樣吃得“好”,就成了他們首要考慮的問題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宋朝人在飲食之上的享受。 宋朝軍力疲弱,北宋亡後,南宋擡頭,加之戰火連連,促進了南北菜系的融合,爲烹飪業帶來了暴發式的發展。

我們從《東京夢華錄》、《夢樑錄》等文獻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烹飪技巧已經有數十種,包括烹、燒、烤、炒、爆、溜、煮、燉、滷、蒸、臘、蜜、蔥、拔、酒、凍、籤、醃、託、兜等,用這些方法做菜,起碼能做出幾百種不同的菜餚。南宋建立起來後,北人向南方遷徙,南北飲食文化開始融合,從此“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第2張


因地位位置不同,各地產出的作物就不同,北方成粟麥,所以北方人多以麪食爲主食。宋代時,只要是用麪粉做東西,都可以叫“餅”,有“燒餅”、“湯餅”、“蒸餅”、“乃環餅”(油炸而成)等。這裏面,“湯餅”即用水燒的麪食,即麪條,按照配料的不同,有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膾面等。

“蒸餅”,顧名思義,就是蒸出來的,後來出來個宋仁宗,叫做“趙禎”,爲避皇帝諱,這種餅被改稱爲“炊餅”,武大郎挑着的,就是這東西。 麪食最初時並不爲南方人接受,直到北宋滅亡,大量北方人南遷,才慢慢的削弱了這種牴觸情緒。當然,也有一些人,甚至因“氣節”太過,餓死也是有的,如江西撫州人就是“厭賤麥飯”的代表。

但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宋廷南遷後,麪食也限之傳了過來,甚至在一些地方發展出了新的品種,如豬羊庵生面、雞絲麪等,這些新的品種,已經融合了少許南方飲食的特點,有幾分趨向“大同”的意思。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第3張


在現代,有些名貴的食材讓人望而卻步,像82年的拉菲,那就更是隻聞其名,在宋朝,也有一些像拉菲的奢侈品,只供貴族享用。宋朝的“拉菲”,首推羊肉,普通老百姓吃到羊肉,那跟燉一鍋人肉一樣,可謂驚世駭俗。宋朝的學生圈裏,流傳着這要一句話,“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即熟讀蘇軾的文章,有可能中試入朝爲官,進而吃到羊肉,反之則只能吃些菜羹。

在宋廷內,有專門的食料羊作爲官僚的俸祿,從兩隻到幾十只不等,官位太低的人,甚至沒得分。如蘇軾,雖身處翰林院,卻也只能拿着自己的墨寶去有資格分到羊的官員手上換取羊肉。其實哪個朝代都不缺有錢人,宋朝經濟繁榮,更是如此,羊肉雖然貴重,但還是“入不敷出”,朝廷每年都要向契丹等國採買數萬頭羊,才能堵住缺口,甚至還因此下令,“不得以羊羔爲膳”。

羊肉如此珍貴,價錢自然不便宜,有詩曰“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蝦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羊肉九百錢一斤,那實在不比海洛英便宜,尋常人家自然只能吃點魚蝦了。 在珍貴程度上能夠比肩羊肉的,在宋朝只有牛肉了。宋朝重視生產,規定了不許殺耕牛,否則嚴處。物以稀爲貴,牛肉自然被奉爲上等食材了。

自然也是有人偷偷在幹着宰牛的勾當,如在秀州的青龍鎮,“凡百筵會,必殺牛取肉,巧爲厄撰,悠吠爲樂”, 不過這要是被抓,那麻煩可是不小。 肉類食材,豬、雞、鴨、鵝、兔等動物,都算是尋常,人們平日裏所用的,不外乎這幾類。也有一些人並不滿足於尋常的食材,熱衷於打野味,罐兒、鶴、鹿、璋、黃羊等,也多上了人們的餐桌,當然,這些東西是沒有辦法大規模推廣的。

對於吃,宋朝人比今人更講究 第4張


人們在烹飪上的探索,多以尋常的食材進行,如豬、雞、鴨等,其中又以豬的市場最大。汴京城裏的宰豬方式實在算是空前絕後,曾經一日宰殺數萬頭,一天宰個幾百頭,在這裏只能算是小場面。蘇軾既是文學家,又是一個美食家,他即以豬肉,探索出了東坡肉(即紅燒肉)的作法,還寫了一篇《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貧者不解煮”,他卻琢磨出了做法,言下頗有自得之意。 蘇東坡此人可謂遍嘗美食,沒有他沒吃過的,他甚至將豬頭敲碎了,澆上杏酪來調味,品味還挺重。不過蘇軾不挑食,還是不錯——古人挑起食來,那才人目瞪口呆。

如北宋宰相韓縝,酷愛烤乳鴿,還非白毛的不吃,若烤的是灰毛鴿子,他能分辨得出來。又如宰相呂蒙,偏愛雞舌湯,一生可謂“殺雞無數”,雞毛在府中堆積起來,有如假山。有挑食的,自然也有不偏的,王安石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吃飯時,只吃放在眼前的,飯後,他甚至不知道桌上的其它菜餚是什麼。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