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忍木納.聳瓦

羌語意爲:“尊敬客人,以禮相待”,是迎送賓客的禮儀性舞蹈,多由老年人表演。 表演時,男女舞者數人,分別站立成扇面形,面向賓客,用小指扣住兩側人的腰帶,緩歌慢舞,用讚美的歌詞,表達全寨人對賓客的尊敬。進人高潮時,只由男舞者伴唱,女舞者合着歌聲,兩腳交換踏地,以胯爲軸,由右向左,反覆作“胴體環動”的動作,舞姿端莊、典雅。羌族民間舞蹈的形式雖然不多,但很有特色,給人以親切之感。這些古拙的舞蹈形式,在羌族人民生活中, 發揮着團結和鼓舞人們奮進的作用, 體現出重文尚武、 誠摯豪爽、 熱情好客的古風。 今日羌族受地理和歷史條件的限制,經濟生活和民間舞蹈的發展等方面,和周邊民族相比尚不夠快速,若從民間舞蹈文化的特殊性看,羌族民間舞蹈中,古羌人所創造的農牧文化遺存則是非常豐富的,對中國舞蹈發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

盔甲舞

羌語稱:“克蘇鞏.黑蘇得”,也叫“盔甲舞”“大葬舞”。原爲有功將士舉行大葬時跳的舞蹈,後來一般葬禮中也跳此舞。舞者爲男子,身着生牛皮鎧甲,戴皮盔,插野雞毛或麥草,持兵器。表演時先唱哀歌、祭歌,訴說死者生前的好處,表達對他的懷念,然後揮兵器,抖鎧甲,在“嗬哈、嗒哈”的呼喊聲中穩步起舞。堅實的步伐聲,鏗鏘的皚甲聲和悲壯的呼喊聲,融匯成威武、肅穆的氣氛。最後,舞者高舉雙手,抖動雙肩,同時爆發出一陣強烈的大笑聲作爲結束。羌族自古以來,英勇善戰,以爲民族捐軀爲榮,此舞即帶有古代戰爭舞蹈的遺風。

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席步蹴

羌語意爲:“辦酒席時跳舞”,是爲喪事或祭祀舉辦酒席之後跳的舞蹈,一般沒有固定的程序,自娛性強,舞蹈跳法和韻律與“薩朗”近似,只是因活動的目的、唱詞之不同而有明顯差異。例如:在有威望的老人故去時跳的“席步蹴”,舞者聯臂歌舞,以唱爲主,兩腳交替前踏,重而有力,膝部微顫,徐緩前進。有些歌詞自古相傳,因襲而唱,詞意多已不明,但祝禱死者靈魂安息,慰藉其家屬的氣氛非常濃郁。祭祭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爲目的“席步蹴”,則充滿虔誠、懇切的氣氛,寄寓着人們的無限希望。表現歡快情緒時,在領舞者示意中,放開相牽之手起舞,多作對稱的動作,“一順邊”體態“胴體擰傾環動”,頻頻出現,熱情美妙。

“席步蹴”有首名爲《莫連篩篩》的歌曲,舞蹈中出現勞動的形象:舞者左腿跪蹲,拉着自己的衣襟作“胴體環動”,很像曬穀場上篩簸穀物的動態。又一首名爲“石奎餘奎”的歌舞,舞者邊舞邊展示服飾上的精美飾物,歡快風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