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彝族的風俗習慣 少數民族彝族的風俗有哪些

彝族的風俗習慣 少數民族彝族的風俗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彝族的風俗習慣:彝族先民爲了生存、發展的需要,很早就產生了分支。史籍載,幾千前的篤慕之後就有了武、乍、糯、恆、布、慕的六祖分支。這六祖(支)分向雲南、四川、貴州各地遷徙,經長期歷史發展、繁衍至今。彝族支系很多,現依自稱而分的較大支系如阿細、撒尼、阿哲、羅婺、土蘇、諾蘇等等。涼山彝族社會中又存在着一種獨特的社會結構 家支。家支是以父系血緣爲紐帶的人們聯合體,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涼山彝族社會從未形成過較穩定的統一的政權組織,家支這個人們聯合體就組成了彝族社會的基本社會組織,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地方性政權組織的作用。

總體上,家支分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解放前,家支與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相應,黑彝家支佔統治地位,白彝家支分屬於黑彝家支。黑彝家支互不統屬,一個黑彝家支就是一個地方小王國。白彝家支除具有依附和從屬黑彝的一面外,還具有在一定條件下保護自身利益的作用,最低等級瓦甲和呷西沒有自己的家支(有極少數瓦甲有家支)。家支在彝族社會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彝族道:“猴子靠樹林,彝人靠家支。”“少不得羊子,缺不得糧食,離不得家支。”每個家支都有數目不等的頭人,彝語稱爲“德古”、“蘇易”。這些頭人不是來自選舉和任命,也不世襲,而是由於他們“能言善辯”嫺於習慣法,在日常生活中善於權衡各階級和家支力量,有排解糾紛的經驗,辦事相對公道而爲社會和家支公衆認可者。當然,如辦事、排解糾紛出現“偏袒不公”,則會失去其頭人地位。

解放後,彝族地區奴隸制及其等級制度被徹底廢除。作爲原統治集團的黑彝及其家支的政治經濟地位被摧毀,廣大白彝、“瓦甲”、“呷西”得到解放,翻身作了主人,白彝家支不再依附和從屬黑彝家支。雖然解放後有了人民政府,但家支的意識及其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仍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起着作用。彝族有父子連名的習慣,每個家支都有世代相傳的父子連名譜。

彝族的風俗習慣 少數民族彝族的風俗有哪些

彝族婚姻形態以一夫一妻制佔統治地位。聚居的大小涼山地區,實行家支外婚、等級內婚、買賣婚姻、父母包辦婚姻嚴重存在,並一直保留着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以及搶婚、不落夫家等婚俗。結婚無一定年齡限制,盛行早婚。

彝族有本民族的傳統節日,而與漢族等民族雜居的地區,因長期受漢族等民族的影響,漢族等民族的節日,也爲彝族人民所歡度。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有關這個古老節日的來源,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傳說,其中較普遍的一種傳說是:古時天上有個大力士斯熱阿比,他聽說人間有個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間與阿提拉八比賽摔跤。結果斯熱阿比輸了,回奏天神後,天神惱羞成怒,派遣害蟲到人間糟踏莊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號召人們燃起松枝火把驅蟲,結果驅走了害蟲,戰勝了天神。爲了紀念戰勝天神,從此每年到這一天都要舉火把歡慶。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年”(貴州、滇東北某些彝族地區稱爲“冬月年”,大小涼山稱爲“十月年”),也是彝族一個重大的傳統民族節日。很早以前彝族歷一年爲十個月,區此彝族傳統過年日期與漢族不一樣,後因受漢族影響,大部分彝族使用陰曆(夏曆)計年月,每年夏曆正月過春節,而在川、滇、大小涼山及貴州、滇東北的一些彝族聚居區還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傳統年節。

此外,還有一些節日如雲南大理地區彝族的“拜本主會”,路南,彌勒的“密枝節”及其他地區的“楊梅節”、“跳歌節”、“豐收節”、“湯牛節”等。

歷史上彝族人死後主要行火葬,但至解放前,除川、滇大小涼山地區尚保留着火葬外,其他彝族地區,因受漢族和其他民族影響,自明、清以來也逐漸實行棺木土葬。

川、滇大小涼山彝族老人死後,停屍屋內木板上,頭朝裏,腳朝外,家人穿黑白、藍色送終服,並派人四處向親友報喪。停戶數日,請“畢摩”念《指路經》(也有譯爲《開路經》、《引路經》),選吉日架柴火化,火化地點一般多在村寨附近的山頭或森林裏。每個家支都有一個或幾個相對固定的火葬場。焚屍時將屍體連同停屍木架,一起置於鬆柴之上,下面點火,以一次燒成灰燼爲吉祥,如中途熄滅或架柴爲不祥。火化後,有的直接將骨灰加土掩埋,有的將骨灰盛於瓦罐或白布袋,藏於人跡罕見的洞穴裏。喪家要打牛羊豬等祭獻死者,招待客人。同時至親好友都要攜帶牛、羊、豬等前來祭獻。喪家以多達幾十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