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商鞅“徙木立信”傳爲千古佳話!”徙木立信“其實是一個騙局!

商鞅“徙木立信”傳爲千古佳話!”徙木立信“其實是一個騙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徙木立信”傳爲千古佳話!”徙木立信“其實是一個騙局!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商鞅徙木立信,確是千古佳話,乃至古往今來久傳不衰,但這個千古佳話,常使我想起幾十年前在街頭看到的一幕。

商鞅“徙木立信”傳爲千古佳話!”徙木立信“其實是一個騙局!

那是一個走江湖的,說是能給人治病,也曾從圍觀者中逮出幾人,說出病症,一絲不差;出手發功,立竿見影。於是又開始送藥,說是分文不取,送完爲止,一送就是十幾包,等到大家紛紛伸手要藥之時,又說先要每人收幾塊錢,看看你是否真的相信他。結果是他坐收了一堆票子,送票子給他的每人得到了幾粒用紙包着的像老鼠屎一樣的“藥丸”,作爲其中的一名圍觀者,我把這包據說能治不少老年病的藥寄給了我的父親,卻被我父親扔到垃圾堆裏去了,並且告訴我:這就叫江湖編子。

幾十年過去了,陸陸續續地也見過不少這樣的江湖騙子,有商場的,有文場的,也有官場的。回頭再看“徙木立信”,感到古人確實純厚古樸,他們一定沒有看到過那麼多的花樣,遂見“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就讓商鞅一下子就把“信”立了起來。倘若擺在今天,或者說,倘若今天有人把這作政府誠信的諧模,如法炮製以取信於民,我看是十有八九是要砸鍋的。見多識廣的今人,會提出種種質疑——

誰能保證這不是一種作秀?

“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募民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明擺着是演戲給人看的,動機也很明確,就是因爲“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這與我所見到的那一位先出手治幾個人的病,送十幾包藥的把戲着實相似。然而,要取信於民,原在於一樁一件,點點滴滴,而不在於轟動一時。一言兌現,只能增信一分;一諾不守,卻能失信十寸。爲取信於民而搞有轟動效應的炒作,實有譁衆取寵之嫌。如果一邊“徙木立信”,一邊依然拖欠着教師的工資,依然給農民打着白條,卻又信從何來?

誰能保證這不是一個騙局?

走江湖的玩花樣是有幫口的,或者也可稱之爲“托兒”,前面說的那幾位讓江湖騙子治病而且病症與他說的一絲不差的“圍觀者”或許就是這樣角色。這種把戲看得多了,就不免會引起種種聯想,比如:名爲“募民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像是公開招標,實爲暗箱操作,私下早有戶頭,或是親戚,或是相好,或是雖然什麼轉彎抹角的關係都沒有,卻能讓他拿到一筆豐厚的回扣,因而,這“十金”雖然十分誘人,局外人卻一概不敢問津,“民怪之,莫敢徙”,未必就不是這樣一種心態。

誰能保證此後不會政策多變?

徙一木而得“十金”,此“十金”施於一人則可,施於普天下人則無論如何是辦不到的;此徙一木而賞十金之政策,行於一時一刻則可,長期執行也根本不行,不要說國庫沒有那麼多金可支付,就是國庫稟實,如此不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也是很快就會被掏空的。這種做法只能“喂小竈”、“搞盤景”,就像江湖騙子先送十幾包藥一樣。至於因爲“民怪之,莫敢徙”而變“十金”爲“五十金”,更使人感到這行政好像下賭注,叫人怎麼相信你下的“令”日後不會三翻四復?

誠信二字,貴在心誠。心之不誠,不管施出什麼招數,這信也是很難立得起來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