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石點頭》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石點頭》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點頭》又名《醒世第二奇書》《五續今古奇觀》《鴛鴦譜》,是明代天然癡叟著小說集。成書於明崇禎年間。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該小說題材的來源,多摭擡舊聞,改編歷史故事。主旨多在宣揚忠孝節義、封建倫理道德。如《王本立天涯求父》,寫孝子王本立歷經艱險,漂泊12年,立志尋父,終於感動鬼神,使其父子團圓。《江都市孝婦屠身》寫宗二孃賣肉屠身,以使丈夫能歸養婆婆等。其中也有少數故事內容較好,如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敘貪官吾愛陶貪鄙兇殘、魚肉鄉里事,反映了官場的黑暗,有一定暴露意義。

創作背景

此書多有取自前人野史筆記敷衍成篇的作品。書首馮夢龍《序》中說:“石點頭者,生公在虎丘說法故事也。……浪仙氏撰小說十四種,以此名編,若曰生公不可作,吾代爲說法,所不點頭會意,翻然皈依清淨方便法門者,是石之不如者也。”可見作者作此書的目的系諷世說教。 該書成書於明崇禎年間。

人物介紹

郭挺之

第一卷《郭挺之榜前認子》中人物。名喬,字挺之,明代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秀才。眉心生一大黑痣。科舉屢受挫,赴母舅廣東樂昌知縣王兗處,慨然救助無力交納朝廷錢糧的米老漢和賣身抵債的米青姐,堅辭老漢嫁女之請,後見青姐眷戀於他,辭婚別家,始納青姐爲妾。二年後與懷孕五個月的青姐離別歸鄉,爲未生嬰兒取名郭梓。至家遂忘青姐。五十七歲中進士,與郭梓同榜。父子相認,青姐歸宗,閤家團圓.郭喬經歷坎坷,同情弱者,慷慨仗義,作者對之是肯定的,並通過這一形象宣揚施恩必得報應,其宗嗣賴米氏之,子得延。

《石點頭》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盧夢仙

第二卷《盧夢仙江上尋妻》中人物,字從呂,外號伯闢,明代成化年間揚州江都人。十歲從老儒李月坡學文,聘師之女李妙惠爲妻。成婚三年,赴京會試落第,恐歸遭嘲笑而避居西山讀書,不報家人。盧家誤得夢仙死訊,又值荒年,生活無着,將妙惠轉嫁給江西鹽商謝啓。三年後,夢仙中進士,巡訪江西時歸鄉,知情懊悔。遊金山寺,見妙惠題壁詩,追至江西,與妻子團圓。

王本立

第三卷《王本立天涯求父》中人物。名原,字本立,明代北直隸文安縣廣化鄉人。出生才七八個月,其父玊珣因不堪賦稅繁重、官府拷打追比而離鄉出走。他自懂事起就有尋父之念,讀書後其志更堅,立誓若尋父不着,情願刎頸而死。其母許以待完婚後任憑出去,他果然於婚後三天便辭家而去。他不知父親去向,只揣度山東人情淳厚,風氣與故鄉相仿。便於齊魯各地尋訪。盤纏用盡,討乞行進,至田橫島,得田橫託夢相示,直尋至河南衛輝縣夢益寺,歷時十二年,始尋見其父。其父因感有愧,不願回去,他以頭撞地,鮮血迸流,感動得住持亦勸王瑜急歸,遂一同回鄉團聚。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第三卷《王本立天涯求父》,寫孝子王原萬里尋訪父親並設法接父親回家團聚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李卓吾的《續藏書》和《明史》卷二百九十七《王原傳》中都有記載。《石點頭》保持了情節的基本真實,進行了再創造,豐富了情節,輔以環境烘托、景物描寫、細節描敘和心理刻畫,把故事渲染得有聲有色。寫出王本立之父實在不堪忍受官府的征斂緊逼,不得已而拋妻離子遠逃他鄉的悲苦狀況,實際上是反映了明末賦稅苛重,官府層層勒逼,民不聊生,不得不背井離鄉的社會現實。肯定了王本立長大後常常思念父親的質樸情緣,以及他對奉行孝道的虔誠,作者對王本立天涯尋父孝心的描畫,並不是一種愚孝,而是對正常的人倫道德的闡敘。

第一卷《郭挺之榜前認子》,是宣揚“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倫常觀,宣揚有子乃命中註定的宿命觀,而這又體現了善有善報的報應觀念。故事的主人公郭喬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便厭倦科場,離鄉遠遊。途中見米天祿老人因欠朝廷的錢糧,被縣衙捉去。其女兒便自賣自身以贖出父親。郭喬同情他們的遭遇,贈銀十兩完稅,老人得救。後郭喬在荒山野嶺中碰到米老人父女,米老人爲報恩,非將女兒送郭喬爲妾不可。不久,郭喬回原籍,一別近二十年。郭喬與妾分別時,妾已懷孕,後生一男兒。郭正妻所生的男兒在十八歲時死去。郭喬不知妾生了男兒郭梓。再後郭喬科場中式,郭梓也金榜題名。起初,父子二人並不相識,後來才相認,父子同回家鄉,全家團圓,後繼有人,皆大歡喜,完成了作者的倫常觀和宿命論的主題。

第七卷《感恩鬼三古傳題旨》曲折地反映了科舉制度的弊端。鬼傳題旨是無稽之談,人傳題旨纔是事實。這篇小說讓我們瞭解當時官場的虛僞和士風的糜爛。第八卷《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是寫官僚惡霸盤剝百姓,尤其是對工商業者的敲榨。故事中的主人公吾愛陶官荊湖路條例司監稅提舉,駐紮荊州城外。他利用職權,捏造罪名,霸佔了王大郎家產,並害王家七條性命,他榨取、毀掉徽州富商萬金貨物,又肆意污辱毆打徽商汪某,百姓們都叫他“吾剝皮”。這是一篇正面寫官僚地主階級與工商業者尖銳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作品,是難能可貴的。不過故事結局仍陷入因果報應,讓吾愛陶不得好死,家業徹底敗落,女兒爲娼,兒子窮得成了偷兒。

值得提出的是,該書作者對於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與同時代的某些作家歧視婦女的作品明顯不同。《侯官縣烈女殲仇》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作品。故事寫大地主、大惡霸方六一爲圖謀秀才董昌之妻申屠氏,便結交盜匪,買通官府,誣陷董昌致死。申屠氏以智爲夫報仇,連殺仇家五命,大快人心。作者對申屠氏的義烈作了熱情的頌揚,肯定了她的智慧、剛強與勇敢。在《乞丐婦重配鸞儔》中,着力描寫了一個叫化丫頭的聰明智慧、可貴的品質與美麗的外貌,最後重配鸞儔,過上了幸福生活,形象豐滿,不落俗套。《玉簫女再世姻緣》寫出了奴婢的悲劇命運,令人同情與欽敬。不過,有些卷目中的色情描寫是露骨的,反映了明末靡爛的世風,如《潘文子契合鴛鴦冢》寫畸形的男戀,就是深受了當時世風的影響。

《石點頭》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第2張

作者一方面對婦女的生活、思想等生存狀況給予相當大的人文關懷,同情女性的悲慘遭遇,承認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又用愚昧的封建愚孝愚節思想來要求女性。兩者明顯的矛盾反映出作者本人複雜的思想,進而體現出整個明代後期的社會風氣中進步人文思潮與落後封建思想的激烈鬥爭。

藝術特色

作者在藝術上有較高層次的追求,他不滿足於改編前代故事,而是根據當代史實,進行了生動的再創造。在這之前,哪怕是典範性的擬話本《三言》《二拍》,也只是收輯修改歷代民間作品。儘管其中有少量是作家自已的創作,但整個作品集在題材、筆法、風格等方面多有因襲原作的痕跡,創作風格、藝術質量並不統一。《石點頭》不僅繼承了話本文學的優良傳統,而且汲取了史傳、詩詞、戲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長處,形成了統一的風格。

作爲作家文學,《石點頭》在藝術上有獨特的貢獻:其一,承繼發揚了史傳文學實錄的筆法,打破了“惡則無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的古老藝術傳統,開始由寫單一的、淨化的人物性格向寫多面的、複雜的人物性格起步。其二,用悲劇性沖淡了大團圓式中國小說、戲曲的套子。如前所述,這本擬話本集在內容上孕育着大大小小的悲劇,十四篇中即有五篇是在悲劇性的高潮中結局的。因此,小說中的現實主義因素大大加強,傳奇性有所減少。其,從某些方面逸出了講唱文學情節化的描寫,從側重於反映外部現象,擴展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其四,是在整體上汲取了中國古典詩詞和戲曲的審美意識,追求詩的韻味和舞臺效果。

《石點頭》的體制與《拍案驚奇》比較接近,充分利用入話及篇中穿插的說話人道白,宣傳做人的道理,爲主題服務。與前後的一些話本小說比,《石點頭》既有大膽突破傳統看法的部分,如歌頌愛情,不強調婦女貞節觀;又有很多濃於其他小說的勸懲味。比如說,一般小說寫男女私訂終身,然後私奔,當男子狀元及第或考中進土,衣錦還鄉時,女子的父母總是不記以前的羞愧屈辱,轉而歡天喜地;私奔的男女,也總是夫婦和睦,富貴榮華,高壽多子。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