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另一位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爲”王孟“。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吧。

山水有情,正好古人所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意思說,有智慧的人喜愛水,因爲明白變通的可貴;有仁義的人喜愛山,因爲清楚平穩的重要。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說明了環境會對人產生某些影響。

如果以此仔細觀察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其詩作如水流轉而靈動,悠然淡泊;如山矗立而謙和,安詳清寂;統而總之,由此形成一種氣韻高妙,清新自然,卻又風神俊朗,曠遠壯逸的超然格調。

固然如蘇軾而言:“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後山詩話》引)其實正說明了個人性情和才情,對文學作品的產生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即便同爲山水詩人的王維,其詩作風格也是與孟浩然大相徑庭的。王維多才多藝,詩書畫樂,可謂樣樣精通,其詩作前期與後期相比,顯著分明,流傳甚廣的山水傑作,如果仔細賞析品味,便可察覺其內在的才華氣質,實乃自然天成。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反觀孟浩然詩作,由於其一生經歷比較平淡,所以寫作題材並不豐富多樣,藝術上用來表現的手法亦相對單一,由此觀之作品前後風格,實際上變化也不是很大,從而給人造成一種簡陋感,但若因而認爲他才拙也是陷入偏頗。畢竟,所謂的“才情”,不過是專注於某事物,以積極態度努力作爲,並最終達到一定高度。

性情養成其內斂,追求含蘊其內容。據爲其編輯詩集的同郡宜城人王士源在《孟浩然詩集序》:“凡所屬綴,就輒毀棄,無復編錄,常自嘆爲文不逮意也。”什麼意思呢?就是隻要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即“文不逮意”者,全部毀掉。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論道:“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這裏涉及到孟浩然的詩學創作理念。

我們研讀孟浩然詩作,會發現在其許多詩歌裏面,往往用上極其自我的“我”、“予”、“吾”,等等。在此點之上,孟浩然有一個“好學生”,便是李白,受其影響,李白同樣喜歡於其詩歌作品裏大量使用如此字詞,甚至直接寫出“李白乘舟將欲行”這樣鮮明自我色彩的詩句。這說明孟浩然的山水詩歌作品,已經不再像唐代之前那些前輩們一樣,僅僅是對山水原型的簡單臨摹,而是賦予山水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氣質,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合而爲一的理想狀態,這正是孟浩然詩作所具有的“建安風骨峻健”和“魏晉風流清率”特徵體現。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第2張

在孟浩然之前,沒有任何一位山水詩人在自己的作品裏,能夠像他這樣深深地鐫刻上詩人自己鮮明個性印記的。孟浩然的才情,雖囿於自身經歷,不像李白奔放豪邁,也不像蘇軾汪洋恣肆,更不具杜甫沉鬱頓挫,而是“風神掩映,乃在淡若無意之中”,或許正因如此,才讓人“初讀無奇,尋繹則齒頰間有餘味。”(清劉邦彥《唐詩歸折衷》),是“沖淡中有壯逸之氣”(明周履靖《騷壇祕語》)。

恰如嚴羽所指出,孟浩然的詩名是盛於韓愈的。 “詩仙”李白在其面前傾心讚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詩聖”杜甫在其身後歌頌:“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賦詩何其多,往往凌鮑謝。”(《遣興》) 這正是其才情的勃發,從而讓這些偉大的詩人們爲之傾慕。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羣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詩人另有《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上人》一首,由此可知此詩應寫於龍泉寺內。業師當爲業禪師的簡稱,禪師、上人都是對僧人的尊稱。而山房當指龍泉寺,古代寺廟雖衆多,但多不像現在這般富麗堂皇,基本上是簡陋的,所以才稱之爲山房。丁公,詩人同鄉,名鳳,有才華,惜一生不遇。這是一首內容爲相約而客不至的詩作。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第3張

——夕陽度西嶺,羣壑倏已暝。

詩人在開首第一句直接便挑明時間,這既是一個等待的起點,也是盼望的開始。西山橫臥,峻嶺逶迤,夕陽收斂起餘暉,不慌不忙地離開此地,於是瞬息之間,千山萬壑都變得昏暗,各種聲音都彷彿剎那消失,天地靜寂。一個“度”字繪出夕陽西下之悠然,言等待時光之漫長;一個“倏”字道出夜色之突然,言等待時間之匆忙。似乎矛盾,卻恰當反映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狀態。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前兩句詩通過詩人所看,而至此兩句則詳細描寫詩人所感、所聞。明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徹松林,愈令人覺得夜晚的清涼,山風吹過,傳來泉水聲響,在如此靜夜,顯得分外哄亮。對於此兩句,明朝周珽在《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評道:“‘生’、‘滿’二字靜中含動,‘盡’、‘定’二字動中得靜,禪語妙思。”有光、有影,有聲、有色,簡短十字表現詩人視、聽、觸等多種感覺,以細膩筆法描繪出一幅《鬆月風泉圖》,傳達着詩人此時此刻孤寂的內心世界。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此兩句緊接上面所摹,繼續描寫詩人所見。林間夜色鋪滿山徑,樵夫匆忙擔柴返回家園,僅剩下空山寂寂,風煙落寞,宿鳥棲息,萬物沉默。“欲盡”、“初定”,細緻描寫詩人眼前所見,好像緩慢的靜態畫面,然而卻是一種“鏡像”,映射詩人等待至此的情緒真實反應,看似淡然鎮定自如,實際上已經蘊含着絲絲焦慮。

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蘊含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第4張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前面六句詩人細緻入微地描寫自然景物形象,就像六幅色彩鮮明的畫軸,一層層地渲染出幽靜清涼的氣氛,一直到最後兩句,才揭曉答案“之子期宿來”,以此來烘托詩人期盼友人能夠來到的心理狀態。而“孤琴候蘿徑”,一個“孤”字十分突出,看似修飾“琴”,其實是一種旁敲側擊,用來呈現詩人等待之時的孤寂。此處詩人以“琴”來自喻,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是展現與友人的深情厚誼,一是刻畫詩人覓知音的期盼心理狀況。

本詩極富於孟浩然的詩歌特徵,用語凝練含蓄,“愈淡愈濃,景物滿眼,而清淡之趣更浮動”(宋劉辰翁《王孟詩評》)。前六句看上去全部用來描寫景物,然而仔細體味卻句句融入人事,無一處不帶着詩人的情緒。正因爲有了這前面的大肆鋪墊,所以纔在最後盡顯詩人等待友人的迫切之心,以及缺乏知音的孤獨之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