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路是一個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個尊敬師長,孝順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上面的這些品質,孔子對於子路也是有很多的誇獎之語被記載在史冊中的,孔子對於子路的瞭解甚至是超過了子路對於自己的瞭解,可以說孔子對於子路還是比較喜愛的,其中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爲子路的孝。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漢代劉向的《說苑-建本》就記載了《子路負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時候家裏比較貧困,自己經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爲了能夠讓自己的雙親早一點吃到米飯,不遠百里去外地背米,在路途上不願意休息,爲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雙親可以早一點吃到自己揹回去的米,後來雙親去世了,子路離開家遠遊到楚國,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條件非常的好,但是還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飯菜,去遠方爲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順,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與擔當,後來爲官爲宰,但是父母已經不在,所以也提醒我們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後我要如何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許當你發達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到那時再後悔就已經太晚了。在古代有種說法,父母在不遠游,但是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這一準則已經非常的不合時宜了,我們大多數人都遠離父母在外面打拼,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後悔不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翻譯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孔子非常的瞭解自己的學生子路,我想子路在自己心裏對孔子肯定也有一個評價,可能這個評價不能隨便做出,不可以隨便說,所以在葉公問子路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時,子路沒有回答,也許對於子路來說這是對孔子的尊重,一個弟子怎麼可以妄議自己的老師呢?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第2張

《論語》中就講了葉公問孔子於子路的故事。葉公問子路,你的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啊?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自己回答說,你爲什麼不這樣回答他:我的老師啊,發奮學習甚至是忘記吃飯,學習到了高興的時候什麼都忘記了,一點憂愁也沒有了,甚至連自己已經衰老了也不知道了。

在《論語》中弟子對於孔子的評價有不少,但是孔子對於自己的評價卻不多,在這裏孔子這樣說自己可能在一般人看來有點自誇,但是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實事求是,對孔子比較瞭解的人可以知道孔子完全沒有自賣自誇。對於謙虛這個詞來講,謙虛是指對一些知識不知道,所以謙虛,並不是對自己明明已經知道卻說不知道,那樣就是虛僞。從這裏可以看出孔子是真實的,不加以矯飾的。對於孔子來說,能夠學習到知識就是快樂的,所以才達到了“樂以忘憂”甚至“不知老之將至”。從這裏可以知道,孔子完全超脫了生死,每天幸福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完全忘記了自己已經老了,不需要學習那麼多的知識了。

  子路的性格怎樣

子路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多,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爲子路費了很多的筆墨,孔子對於子路是非常瞭解的,對於子路的性格特點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孔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做出了子路可能不能善終的預言,事實證明這一推斷是非常準確的,我們現在說性格決定命運,子路的性格可能已經決定了其在那個紛亂的時代不能善終的命運。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第3張

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經問子路的志向,子路說,我願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車,好衣服,即使是弄壞了也無所謂。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歡交朋友的,當然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說還沒有實現。但是從這裏可以看出子路的爲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對於子路是非常瞭解的,所以孔子說“由也好勇過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而孔子卻評價子路的勇敢超過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學並且勇於實踐的,子路經常問孔子一些問題,並且《論語》中說子路“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從這裏可以看出子路並不是死讀書的一個人,是積極的實踐的,對於不能及時實踐的知識並不希望聽到,因爲不能實踐聽到了會覺得內疚。

子路是一個直爽的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經說:“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一個絲毫不矯揉造作的人,一個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敢於頂撞孔子的弟子,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個迂腐的人,這一點從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卻還是去送死,在其與敵人戰鬥的時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關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麼慘烈,讓人嘆息。

  怎麼看子路之死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剛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讓孔子十分悲痛。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第4張

說起子路之死,和他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這件事要從衛國內亂說起。衛國有個國君衛靈公,衛靈公的妻子南子是個長得十分漂亮,但生性淫蕩的女人。她和衛靈公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蒯聵的關係曖昧不清。衛靈公知道這件事情後十分生氣,蒯聵害怕被他的父親問責,所以就率先跑到了國外。

沒過多久,衛靈公死了。大臣們都推薦讓公子郢即位。但是公子郢堅持不受,大臣們沒有辦法,所以只好讓蒯聵的兒子姬輒當了國君,這就是衛出公。

兒子直接越過父親當了國君,這樣的事情歷來會引起爭端,如明朝的靖難之役。衛國當然也出了麻煩。十二年後,蒯聵心裏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回到了衛國,把自己的兒子姬輒趕走了。

子路聽到這件事後,就馬上找到了蒯聵,當時和蒯聵在一起的,是幫助蒯聵即位的孔悝。子路說:“大王你怎麼能用孔悝這樣的人呢?請你把他殺了吧。”蒯聵當然不會聽他的話,所以兩個人言語不和就吵了起來,後來又動起手來。蒯聵一怒之下,命令石乞用長戈打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說:“君子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衣冠整齊。”說完他就拾起掉落的帽子,重新穿戴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蒯聵身邊的武士一擁而上,把子路砍成了肉泥。

子路之死這件事發生在周敬王40年,也就是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當時孔子正好在周遊列國的途中,先是聽說了衛國發生內亂的消息,孔子十分悲痛地說:“完了完了,子路這下子肯定要死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子路之死的消息。

 子路是誰的弟子

子路,生於公元前542年,卒於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爲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時期魯國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較清貧,事親至孝,是《二十四孝》中爲親負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歲,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隨孔子時間最長的人。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第5張

子路比較勇猛好武,在孔子問子路喜歡什麼的時候,子路直接說,喜歡長劍,一開始的時候子路並不想拜孔子爲師,並且對於柔弱的孔子表現出了傲慢與不屑,但是一旦是看到孔子的智慧,馬上改正了自己的態度,拜謝孔子,表示自己“敬受教”。

子路曾經做過很大的官,在早年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任衛國大夫孔俚的宰,可以說也是榮極一時,具有相當不錯的政治才能。子路曾經在邵做首長,那個時候掌權者季要求百姓在五個月內開鑿一條運河,子路看到了百姓的辛苦,甚至將自己的薪水貼補上,並且從自己家裏拿出糧食給做工的百姓吃,孔子知道了讓子貢跑去砸破了做飯的鍋。可見子路是愛民如子的。

子路爲了追隨孔子,當然也是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甚至是辭掉了高官跟着孔子周遊列國,可見子路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子路對於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較自信的,子路曾經說給自己一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國,自己三年就可以治理得人民勇猛能戰,並且知道禮儀。

但是終其一生,子路也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夙願,在子路做衛國大夫孔悝的宰的時候,子路被政變的蒯聵殺死並且剁成了肉泥,可謂慘烈。

  子路問成人解讀

子路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雖然心機不深,雖然稱不上是智勇雙全,但是子路勇敢豪爽,嚮往着君子之道,嚮往着做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子路自己並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心裏有一個標準但是有點拿不準,所以子路去問自己的老師,於是就有了《論語》中的小故事《子路問成人》。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樣的 第6張

子路問老師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孔子總結說,一個完美的人需要具備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慾、卞莊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藝,這樣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人也完全沒有必要那樣,只需要在看到錢財利益的時候能夠想到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去退縮,甚至是不惜犧牲生命,約定的事情和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就可以稱爲一個完美的人了。

孔子在說到一個完美的人的時候並沒有採用遙不可及的標尺,而是將普通人完全能夠做到的一些標準作爲完美的人的定義,從這裏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的現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看那些標準是多麼容易做到,當看到金錢的時候,要想到這些錢拿了是不是不義之財,會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就可以了,當出現危險的時候可以挺身而出,與人有約一定要守信,這些事情是多麼容易做到的啊,所以每個人在做到這些的時候都可以在心裏獎勵自己一下,我是一個完美的人了!多麼讓人開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