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髮髻是古代婦女最常用一種髮式,它們起源於夏商周,備於周,到了隋唐發展已達到了藝術的高峯。所謂髮髻就是挽束頭髮,將其盤結於頭頂或頭後。由於挽束方式的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各異。

唐代婦女常用的髮髻有:高髻、花髻、倭墜髻、墜馬髻、鬧掃妝髻、反綰髻、峨髻、低髻、小髻、烏滿髻、囚髻、拋家髻、回鶻髻、鳳髻、從梳百葉髻、反首髻、雙髻、木髻、鬟、鬢等三十多種,形式雖多但總體上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梳於頭頂,一種梳於腦後。這裏着重闡述一下高髻、花髻、倭墜髻、墜馬髻、鬧掃妝髻、鬟等比較典型的髮式。

初唐時身份較高的婦女,已一改隋代的平雲式,單純向上高聳,作成種種不同發展。《妝臺記》“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遊髻。”上行下效,成爲風氣。大臣曾請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雖也加以訓斥但後來又問近臣令狐德,婦女髮髻加高是什麼原因?令狐德以爲,頭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樣化。飛髻、朝天髻,都屬於高髻。初唐時,髮髻一般都纏得比較緊,高高的立在頭頂上,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又如李賀的“峨髻愁暮雲”等來形容當時高髻之高度。當然一般的婦女的頭髮不足以達到這種高度,所以假髮非常流行,在頭髮中加墊上木頭做的假冠、發墊等,把頭髻墊高,楊貴妃就喜愛用假髮,當時叫它義髻。

後來出現了所謂的蟬翼,即將鬢角處的頭髮向外梳開,形成極薄極開擴的一層,然後在頭頂上做成一個高髻。這時還有在頭頂上盤成的球形雙髻和扁形的斜髻, 也有把頭髮向左右梳開後在耳邊梳成兩個水滴狀的垂髻。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垂髻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2張

武媚娘傳奇中的垂髻

垂髻,其形先將頭髮縷在腦後,再在其末端綰成一把,結成一個小團(髻)。

花髻是一種將各種鮮花插於髮髻上作髻飾。李白《宮中行樂詞》有“山花插寶髻”之句;萬楚《茱萸女》有“插花向高髻”等。髻插牡丹,因唐人重牡丹,認爲是花中之王,富貴之花, 特別是貴家之女更喜歡用牡丹花簪之髻上顯示其妖媚與富麗。《奩史·引女世說》記載:“張鎡以牡丹宴客,有名姬數十,首有牡丹。”周昉《簪花仕女圖》反應的就是這種髮飾。除牡丹之外,還可以插各種小花,“柰花似雪簪雲髻”(羅虯的《比紅兒》),柰花是小的白色的茉莉花,插於髻上,使黑髮白花更能相映出黑者更黑的對比作用。這種裝飾法,一直在名間傳承,成爲我國婦女髮飾中的主要手段。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3張

倭墜髻

盛唐時期,最爲流行的是倭墜髻,把頭髮從兩鬢梳向腦後,然後向上掠起,在頭頂上挽成一個或兩個向額前方低下來的髮髻。出土的盛唐女陶俑,大多是做成倭墜髻。至今日本婦女穿和服時梳的髮式,還是沿用唐朝的倭墜髻。

中、晚唐時期,婦女的髮髻出現了多種新式樣。唐德宗貞元末年,京城長安流行墮馬髻,是種把頭髮挽到頭頂上做成衣簇大髻,然後使它偏向一側,形成像偶然得到的髮式,活潑自然,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就出現了這種髮式。當時還流行的鬧掃妝髻是種散亂向上的髮式,白行簡《三夢記》即有“唐末宮中髻,號鬧掃妝髻,形如焱風散”說;也有說隨意梳成的髻也叫鬧掃妝髻;也做盤鴉。還有一說是年輕的侍女們,經常把頭髮向左右分開,在頭頂上做一排多個髮髻的髮式,非常繁縟。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4張

武媚娘梳墮馬髻髮型

“丫頭”、“丫鬟”就是來自於婦女的髮式,婦女未成年時多將頭髮集束於頂,結成兩個小髻。其狀左右各一,與樹枝丫杈相似,故名“丫頭”。發展到後來“丫頭”便成了年輕婦女的代稱。李嘉祐《古興》有“十五小家女,雙鬟人不知”詩句形容少女挽鬟式。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5張

丫髻

丫鬟與丫髻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是丫髻是一個實心的髮髻,而丫鬟則是一個空心的發鬟;二是丫髻往往高聳於發頂,而丫鬟則多垂於耳際。在梳挽時,對於不同年齡的婦女也有所區別。一般婦女在年幼時以梳丫髻爲主,成年後則改梳丫鬟,到出嫁之日,再將髮髻改爲少婦的髮髻。如果已過婚齡而未嫁,那也只能梳鬟而不能梳髻。由此可見,梳髻與梳鬟,是當時婦女婚嫁與否的一種標誌。杜甫《負薪行》詩云:“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至老雙鬟至垂頭,野花山葉銀釵丫。”描寫四川夔州地區的婦女,因連年戰亂,男丁減少,直到四十五十歲還沒嫁出去,雖然兩鬢已白,但仍梳着待嫁的發鬟。

盤桓髻:其梳編法是將發蟠曲交卷,盤疊於頭頂上,穩而不落。這款髮式在長安曾盛極一時。類似於電視劇中那樣,在髮髻前插上梳篦,髻上增添花飾、金釵、鬢脣與步搖等,能夠彰顯出武昭儀的端莊大氣與雍容華貴。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6張

盤桓髻

扇形高髻

此屬高髻式,梳理時將髮梳攏於頂,再將假髮梳成扇形固定,髻前插梳,顯得端莊穩重。盛行於中、晚士庶婦女中。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7張

簪花高髻

此髮式是唐代貴族婦女的時髦打扮。梳理時真、假髮結合,向頭的頂部分層卷梳而成,髻旁插玉簪,髻前插串珠步搖,頂上戴牡丹花。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8張

福髻

屬高髻式。梳理時,發分四股,將假髮做成的義髻,置於頂上,用簪釵固定,再與真發組合一起,髻上飾珠翠、絹花和裝飾梳等物品,顯得高貴、文雅、持重。這種髮式爲宮廷嬪妃或仕宦家貴婦所喜用。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9張

雙纓髻

屬雙高髻一種。將發中分縛住←灰後編盤兩個纓狀的髻高聳於頭頂,每個纓髻前飾銀花一朵。盛行晚唐宮廷和仕宦之家的婦女中,到宋代更爲流行。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10張

玉環飛仙髻

是一種高髻。將發分六份,一股下垂後再上折成環狀,五股向上盤捲成五個環,中間的環最大,兩側漸小,髻的兩側插鳳銜玉珠步搖,髻中飾正鳳,與珠翠和羽毛組成孔雀開屏花冠。據傳,唐玄宗寵愛的楊貴妃曾梳這種髻,宮中有地位的歌伎亦喜好之。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髮型 第1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