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寒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小寒作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一年的節氣當中,是第23個,不過小寒雖然冷,但是卻還沒有到達最冷的時候。那麼小寒的時節的天氣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小寒是每年的什麼時候,在小寒過後天氣還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小寒節氣的時候,在民間有哪些習俗,會不會又要吃餃子?小寒還有什麼樣的飲食習慣,要注意什麼樣的養生條件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1.小寒簡介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爲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溼冷。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第2張

2.飲食風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爲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爲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古時,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爲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瞭如皋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第3張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山藥羊肉湯(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

做法:將羊肉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淨,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淨,將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澆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內即成。

太子參燉鵪鶉(有補五臟、益中氣的功效)

材料:鵪鶉肉250克、瘦豬肉100克、黨蔘15克,淮山30克,桂圓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實10克。

做法:將鵪鶉肉、瘦豬肉洗淨,切塊,黨蔘、淮山、桂圓肉、枸杞子、芡實洗淨,一同放入砂鍋,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燉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第4張

遠志棗仁粥(有補益肝腎,養血安神的功效)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淨。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山藥枸杞蒸雞(具有補脾益腎的功效)

材料:肉雞1只(約1000克),北芪15克,黨蔘20克,山藥40克,枸杞30克,水髮香菇、筍片各25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肉雞宰殺,掏出內臟,洗淨備用;將北芪、黨蔘、山藥、枸杞、香菇、筍片洗淨,放入雞內,將雞的切口縫好,置乾淨的盤上,上蒸籠蒸大約1小時即成。

首烏煲雞蛋(有健脾益腎,益氣養血的功效)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薑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薑片一併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於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第5張

3.養生

小寒正處三九前後, 俗話說:“冷在三九”, 其嚴寒程度可想而知, 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也能佐證, 如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的說法, 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 滴水成冰”的說法。廣西則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說法, 也就是說, 每年的大寒小寒雖說寒冷, 但寒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 這往往預示着大寒要冷。但是, 總的來說, 小寒節氣的到來, 說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來了, 所以, 這時候, 從生活到養生, 都有許多需要講究的地方。

生活上, 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準備, 儲存食物, 準備衣物, 小寒一到, 要做好日常保暖。飲食上,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爲小寒時尚。俗話說“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日常飲食中國, 小寒時節的到來, 人們飲食以食用羊肉、狗肉等暖性食物常見。

古時候, 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 但隨着時代變遷, 已漸漸淡化, 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而隨着養生文化的不斷的傳播, 人們對於節氣養生又多了一份興致, 各種養生方法也層出不窮。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的說法, 也是說, 這個節氣, 年輕人注意不要食用過多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 以免長出痤瘡之類。在飲食上, 南京和廣東在飲食上頗有自己的特色。

到了小寒, 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 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 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 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 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 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 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 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 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 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 吃到春節前後。

2020年小寒是什麼時候?小寒有哪些習俗? 第6張

俗話說, “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 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 擠油渣渣 (靠着牆壁相互擠) 、鬥雞 (盤起一腳, 一腳獨立, 相互對鬥) 等。如果遇到下雪, 則更是歡呼雀躍, 打雪仗、堆雪人, 很快就會全身暖和, 血脈通暢。

而廣州不同, 傳統上, 小寒早上吃糯米飯, 爲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臘肉和臘腸切碎, 炒熟, 花生米炒熟, 加一些碎蔥白, 拌在飯裏面吃。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 土氣旺, 腎氣弱, 因此, 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 補心助肺, 調理腎臟。池曉玲說, 所謂“三九補一冬”, 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 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如山藥羊肉湯, 太子參燉鵪鶉, 遠志棗仁粥, 山藥枸杞蒸雞, 首烏煲雞蛋等。

養生中, 小寒時節以進補爲主, 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 但進補並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補品, 而需要針對性, 並且要有一定的節制性。按照傳統中醫理論, 滋補分爲四類, 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 婦人子宮脫垂等體, 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脣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 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 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蔘、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 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蔘、玉竹、芡實之類, 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