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什麼包拯被稱爲閻羅包老?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爲什麼包拯被稱爲閻羅包老?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爲什麼被稱爲“閻羅包老”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東京開封府多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素以難以治理著稱。而包拯“立朝剛毅”,成爲開封知府後,便與那些顯官貴族或是親朋好友斷絕了書信來往。而凡是因爲私人關係拜託包拯徇私枉法的,包拯都一概拒絕,甚至當面羞辱一番。因而將東京治理得“令行禁止”。

也正因爲他執法嚴峻,不徇私情,“威名震動都下”,貴戚宦官們都因此收斂許多,聽到他的名字都會感到害怕。開封府當時都流傳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原來“閻羅包老”是不可收買、公正廉明的比喻,而在百姓看來,包拯本人就是閻羅,白天管人,晚上審鬼。包拯就此成爲一個通陰陽兩界的大偵探。而且包拯不愛笑,人們有的便說包拯“笑比黃河清”,十分少見。

爲什麼包拯被稱爲閻羅包老?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包拯在開封知府任上,最爲人所喜聞樂道的自然是包拯的斷案故事。其實,在歷史上,包拯在開封府倒沒辦過什麼大案,小案倒是有幾樁。

據說包拯在開封府時,辦案十分謹慎,而且總是親自處理。所以,包拯經常要進入案發現場辦案,開封百姓爲了爭看他的風采,往往把他擠得寸步難行。後來,仁宗皇帝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賜給了包拯一頂特製的烏紗帽,這特製的烏紗帽帽翅比別的官吏的都要長上三寸,而且皇帝下令說:“凡是碰到了包拯的烏紗帽翅的人,殺無赦。”雖然這命令有點荒唐,但君無戲言。

愛民如子的包拯不忍百姓爲此受害,所以每逢他步行辦案的時候,都有隨從高聲吆喝道:“聖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殺。”百姓聽到後,便紛紛讓出一條路來。

包拯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剛正不阿、爲民請命的“包青天”。他斷案如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流傳下來的許多大案奇案中顯示出過人的聰慧與膽識。

真實的包拯不像小說戲劇中描寫的那麼神乎其神,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謂“官清如水,怎奈吏滑如油”,包拯在判案的過程中也有判斷失誤、受矇蔽而上當受騙的時候。

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有這麼一件包拯上當的故事:

包拯在擔任開封知府時,有個富商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按照刑律,是要受到“脊杖”的懲罰的。

那人得知要被判“脊杖”,頓時就慌了,便重金託關係找到了包拯手下用刑的一個小吏,希望能夠減輕刑罰,以免傷筋動骨。

爲什麼包拯被稱爲閻羅包老?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那個小吏知道包拯鐵面無私,想要講情糊弄是絕對沒有可能的,反而會害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那個小吏就針對包拯疾惡如仇的特性想出了一個辦法。他交代那個富商說:“等到知府(包拯)審案的時候,肯定要我來用刑杖打你,到時候,你就大聲呼冤自辯,我自有辦法爲你減輕刑罰。”

犯人心領神會,等到包拯上堂審理後,果然判了他“脊杖”的刑罰。那個小吏便作勢要打,犯人連忙按照小吏的吩咐,拼命爲自己分辯呼冤。這時,小吏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大聲向他呵斥道:“別再多說了,快快受了杖責,滾回牢房去吧。”

包拯一生中最見不得的就是貪官污吏恃強凌弱,見到這個小吏賣弄權勢,以爲這個小吏受了賄賂故意不準犯人申辯,或者用刑會故意重一些。便想要打擊這個小吏的囂張氣焰,於是將那小吏當堂責罰一通,而反過來將那個犯人的“脊杖”改成“臀杖”,也就是從打脊背改成打屁股,富商就這麼被從輕發落了。而包拯還覺得這麼做,既懲罰了富商,又教訓了惡吏,很是妥當,卻不知道,自己是上了小吏的當。

號稱公正嚴明的包拯卻被這如油滑吏矇住了眼睛,真的爲罪犯減了刑。這倒能稱得上是包拯一生中數得着的糗事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感嘆說道:“小人爲奸,固難防也。”

包拯判案公正嚴明,給案情涉及的所有人以說話的權利,以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小吏正是利用了包拯的“善良公正”。由此也可見出包拯被喚作“包青天”的名副其實。

爲什麼包拯被稱爲閻羅包老?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第3張

包拯在開封知府任上共一年零三個月,時間雖短,卻是他一生中最負盛名的時期。人們常說“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而“包特製”、“包龍圖”等美稱也都是從當時產生並流傳至今的。

而繼任開封知府的也是一位名臣,他就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歐陽修爲政崇尚寬簡,與包拯的執法嚴明、公正無私可謂大相徑庭。然而,歐陽修仍然把開封府治理得很好。有人便問他原因,歐陽修就說,他的寬簡政策只是廢除繁文縟節,減輕吏民的負擔,避免權貴享受“特權”。可見,包拯和歐陽修二人的執政方針雖然迥異,卻是殊途同歸,爲國民盡忠效力的心情是一樣的。

後來的開封知府便在開封府衙的照壁兩端各立了個小牌坊,左書“包嚴”,右書“歐寬”,以表示對兩位輔世之臣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