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糧草在古代戰爭重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在古代戰爭重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古代糧草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是百姓對於一個君王的重要性;而對於老百姓來說,“民以食爲天”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但是在戰爭中,對於將士們來說,除了有過硬的軍事裝備和軍事力量,最重要的就是糧草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句話。

糧草是一個軍隊能不能打贏一場戰爭的基本保障,有很多的戰事案例都能夠反映,要是沒有了糧草,就算你的兵力再強,都會被打擊,因爲沒有充足的補給,就可以將士兵餓死了。

糧草在古代戰爭重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雖然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在後期的時候,也曾經多次帶兵攻打魏國,但是最後都因爲耗盡糧草而退兵。由此可見糧草對於行軍打仗有多麼的重要。

在一個軍隊之中,糧草運輸也是很困難的,古代並不像現代這樣,有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他們大多靠木車運送糧食。糧草的量很大,往往需要很多的士兵去護送,孫子云:“馳車千駟,草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運送糧草,需要一支十萬人的大軍。而且若是從陸路運輸,還要提防是不是有敵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災難會發生,若是從水路出發,還要注意水面的情況,衆多原因加在一起,可見糧草在運輸中有多困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糧草跟不上的問題。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生活方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般來說,家中種的糧食都是自己吃的,在行軍打仗中,國家的平時雖然也有囤積糧草,但是面對一個龐大的軍隊,也是供不應求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只能從民間抽調糧食,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方式也不是長久之計。

糧草在古代戰爭重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2張

在清朝乾隆時期,乾隆曾經兩次出兵兵準噶爾,共耗費了三年的時間,原因就在於第一次出兵的時候,並沒有準備好充足的糧草,用的是邊打邊搶的策略,搶的是草原部落的糧草,草原各部落被激怒後,就聯合起來反抗乾隆。後來乾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去準備糧草,才又二次出兵準噶爾。

面對這樣的事情,有長遠眼光的人就會提前囤積大量的糧草,以備不時之需。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意識到了糧草的重要性,他在勢力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就收留很多的流民過來爲他種植莊稼,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就會先囤積糧食,這樣的話,在戰爭中就不會擔心沒有糧食吃了。

所以說,在古代的一場戰爭中,糧草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因爲它們的運輸很耗費時間,更重要的是在一場戰爭中,它是將士們的後勤保障。因此,糧草問題一直是古代統治者們頭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