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金立國一百一十九年,中國古代各種統治思想燦然皆備,分教分派,教中有派,派中分支,呈現着多樣性和複雜性。其中儒家思想獨佔鰲頭,居於主體地位。那麼,儒家一派怎樣上升爲主流思想的?和其他思想關係如何?有何特徵與價值呢?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金朝建立後,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君主專制的加強,與漢化同步進行的儒家文化,經過三次演變,主體地位牢固地確立起來,並經歷了風風雨雨的衝擊。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太祖、太宗時期:多種經濟制度並存,各種思想兼收幷蓄多元共存

儒學傳到金域。不但爲阿骨打出謀劃策的揚樸,是遼的進士,他本人還略通漢語“左右有三四人是漢兒及第者”。

完顏兀室於天輔三年(1119年)八月製成的女真大字,是依仿漢人楷字,因契丹制度而成。字從書傳,則儒家書籍早已傳入。再結合隨太祖攻寧江州(治所在吉林扶余石頭城子)的完顏勖,被呼爲“秀才”來看,儒家文化在建國前已經傳入。及至伐宋“取汴經籍圖,宋士多歸之”,使大量書籍,衆多儒生,包括通經有德行的和尚,流進金域,儒家文化得到了傳播。在統治思想中,以儒爲主的傾向已露端倪。

熙宗到章宗時期:尊孔讀經,統治思想主體儒家化確立與發展

尊孔是從熙宗開始。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上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天眷三年(1140年)十一月。以孔子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皇統二年(1142年)正月,衍聖公孔璠死,子承襲,承認孔氏家族世襲地位,完成了從不尊孔到尊孔的轉變。海陵王亮時,規定衍聖公的俸格,提供孔氏家族的經濟保證。

世宗時拓寬了尊孔的途徑。讓衍聖公總爲曲阜令,掌握地方實權修繕孔廟,派十人守廟,以示尊崇;依據唐開元禮,修訂祭孔大典,尊孔走上制度化。章宗時,進一步擴大尊孔範圍,禮儀日臻完備。在各地普遍設置孔廟,沒有的新建,毀壞的重修,樹立尊孔風氣

完善了祭孔大典:規定每年祭孔大典的次數、人員安排與服飾,委派專人訓練孔氏子弟,以備祭把。還親自參加祭孔、作贊文,規定臣民與進士名稱要避孔子諱等。使祭孔制度更加嚴密化,尊孔達到高峯,孔子處於獨尊地位。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第2張

讀經方面,解決了書籍,教師與學校三個問題。

金廷重視儒家經典,皇統五年(1145年)增上太祖尊諡時,太傅宗弼等的奏議,就肯定了太祖“收圖書、立制度”的功績。事實也如此,攻下遼的中京,下令將所掠的禮樂儀仗圖書“並先次津發赴闕”。以後攻破汴京,採納降將劉彥宗的建議,大規模的搜書“金人指名取索書籍甚多”,還到國子監索書。

私人也在掠取書籍,宗憲在汴京“衆人爭趨府庫取財物,宗憲獨載圖書以歸”,完顏勖所掠書籍“載數車而還”。平時還購買書籍,明昌五年(1194年)二月“詔購求崇文書目所闕書籍”,按《崇文總目》訪求天下遺書,使書籍趨於完備。

金的師資來源有二:一是從外族吸收師資,在建國初期更爲明顯。如在對遼戰爭中,獲遼進士韓眆,他曾開館執教,培養了胡礪一類的學習尖子。胡礪在定州觀察判官任內“士子聚居常以百數,礪督教不倦”。在對宋戰爭中,也網羅一批儒生。攻破汴京後,曾索到博士十人,太學生堪充教師者三十人,但很不理想,又改爲指名索要。降將劉彥宗還移文到河北,在已佔領的州、縣、鎮“搜索舉人”,用文人來興學立教。

二是金廷培養的師資,尤重視女真人執教。有的女真人不是科舉出身,卻有文化素養,如耶魯和訛離刺等從事官府教育,培養出合椿年,紇石烈良弼等一代風騷人物。紇石烈良弼設館執教“學徒常二百人”。有的女真人系科舉出身,也在身傳言教。如徒單鎰“明敏方正。學問該貫,一時名士皆出其門,多至將相”,同他一科中舉共27人,前三名爲中都路教授,第四名以下爲各路教授。

以上係指策論進士,漢人中舉者更多,當時府、節鎮、州學的教員,都由考中進士者擔任。

學校有官私兩種。官學始於太祖“女直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於是諸子皆學之”,自然不屬於正規學校。在天會年間,才規定各路選送女真學生到京師學習,有了正規學校。納合椿年、紇石烈良弼、曹清之、宗憲等都曾在這種官學裏攻讀過。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第3張

天德三年(1151年)設立國子監,成了高級貴族官僚子弟的學府。世宗尤重視教育,“中興以來,敦覆文教”,大定六年(1166年)始設太學,招收五品以上官僚的兄弟子弟入學讀書。大定十六年(1176年)設府學十七處,招收生徒千人。章宗時,又設置節鎮、防禦州學六十處,諸路學生猛增到三千人。還翻譯經史書籍,規定有二十六種書“皆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作爲必讀教材,讀經得到推廣。

另一種爲私學。如傅偉文“授徒以自給”,高林教授學生“恆數百人”,王去非“家居教授,束脩有餘輒分惠人”,史天倪“乃建家塾,招徠學者”。

衛紹王到哀宗時期:儒家文化滑坡,主體思想走向衰落

儘管這一時期仍以宣揚孔孟之道爲事,繼續尊孔讀經,但金域僅侷限於河南一隅,統治備加殘酷,強化吏治,“宣宗南渡,吏習目盛,苛刻成風”術虎高琪輔政時期“惡儒喜吏,上下苛察”,科舉一途已成濁流“金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之文其弊益甚”“僥倖之俗益熾”,許多名士被擯斥,文風大衰。

書籍散失嚴重,儒家文化,深遭厄運,走上滑坡。各種思想又在表演,爭奪主體地位的一席之地。一些狂子庸流之徒,顯被拔擢。種種跡象表明儒家思想無力挽救金朝內外交困的厄運,走上衰落,爲蒙元王朝的九儒十丐論做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