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孔子的身世是怎樣的?他去世前說了什麼?

孔子的身世是怎樣的?他去世前說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孔子在很多人心目當中,都是一代聖人,孔子在我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也已經成爲我國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各種經歷也爲人們所傳頌。而很多人也對孔子臨終前說過的話是很感興趣的,孔子的一生說過很多話,但是臨終前的話相比平常,卻帶着很多不一樣的情緒,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究竟孔子在臨死之前說了些什麼樣的話呢?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孔子臨終前的話是在對自己進行懺悔嗎?

孔子的身世是怎樣的?他去世前說了什麼?

1、他的祖先背叛了故國,投靠了故仇敵。

孔子確實是殷商王族的後代,這一點在古代最權威的史書《史記》中有明確記載。關於孔子的身世,要從殷末周初的一個人物說起!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殷末三賢之一的微子啓!微子啓是殷商最後一代帝王帝辛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殷商末年賢人之一。

他曾苦勸紂王廢除嚴刑峻法,改用仁政以聚民治國,但一生戰功赫赫的紂王確實有些驕傲,他怎能聽從微子啓的建議呢?於是,微子啓當時選擇了棄暗投明,帶着祖先的牌位投靠了周武王姬發,後來在著名的牧野之戰中,微子啓起到了動搖商朝軍心,輔助武王滅商的作用,建立的功勳。可以說,他是無奈中背叛了故國,投靠了故國的仇敵周朝。

而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本是宋國慄邑的貴族,叔梁紇本是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樑。當時春秋時期的人姓、氏、名、字叫得還很不規則,所以,就留下了叔梁紇這個名字。我們往上追溯叔梁紇的身世,他的先祖正是商朝開國君主湯的,西周初期,武王去世,12歲的成王繼位,周公輔政,儘管周公殫精竭慮,但後來還是發生了三監之亂,周公爲了安撫殷商貴族,就將商紂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啓封爲宋國諸侯,領地在商丘。

2、苦心求子,終得仲尼

微子啓死後,其弟弟微仲即位,微仲正是叔梁紇和孔子這一支的世祖。在往下追溯,孔子的六世祖爲孔父嘉,曾做過宋國的大司馬,封地就在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後來,宋國發生了宮廷之亂,孔父嘉被殺,其子孫後代開始逃亡生活,來到了魯國,經過幾代的苦心經營,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這一代,終於在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站穩了腳跟。

據史書記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人品出衆,博學多能且天生神力,春秋時期諸國爭霸,戰爭頻發,叔梁紇就是靠自身的好武藝起家,逐步做上了魯國的官,官職爲陬邑大夫。叔梁紇算是在魯國站穩了腳跟,爲了讓自己的官職得到繼承,叔梁紇求子心切,與正妻施氏一連生了九個女兒,就多金花。叔梁紇不甘心,又娶妾,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可是天不佑老叔樑,這個兒子天生腿腳不好,是殘疾,還是不能繼承官職。叔梁紇的求子之心沒有被挫折和歲月打磨消退,而是再娶顏氏顏徵在,終於在尼丘山求子成功,生育了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兒子中排行老二,字仲尼。

孔子的身世是怎樣的?他去世前說了什麼? 第2張

3、愛好特殊,周禮結緣

有孔子那年,叔梁紇已經年近七旬,孔子出生後僅三年,他便撒手人寰。當時孔子只有三歲,叔梁紇也無法詳細向兒子講述他的身世。孔子從小在母親顏氏的教導下,讀書識字。據說孔子從小就有一種特殊的愛好——祭祀。

在《孔子世家》中有這樣的記載:“孔子爲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這種愛好確實不同於其他普通孩子。但這樣的記載應該是斷章取義的,如果沒有人引導,孔子不會天生喜歡上這樣的活動。

而這項愛好與活動恰恰又是孔子最早的職業。這個職業就是“儒”。儒這個字是因爲孔子才發生了意義的改變,最初的“儒”就是在說文解字中記載:儒,柔也,術士之稱。結合孔子的身世,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還有孔子弟子的口述,在《論語·子罕》有這樣一句話:“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爲酒困,何有於我哉”。

將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孔子出外以事奉公卿爲業,回到家還要照顧殘疾的兄長,在外爲別人辦理喪事更是不敢不盡力,同時,孔子在外不被酒困擾,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這就是孔子最初的職業——儒,術士也!這份特殊的愛好和職業,也讓他與《周禮》結緣,奠定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禮儀文化情節。

4、求士受辱,立志於學

孔子十七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孔子歷盡艱辛,將父母合葬後,爲父母守孝三年。他就想嘗試着繼承父親的貴族身份。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入士。孔子生活的年代是東周春秋時期,當時還是分封制的社會,社會等級森嚴,天子、諸侯、大夫、士、平民、奴隸。孔子當時處於平民這個階層,他也想更進一層啊。於是,他就想借助父親曾經做官的身份尋求入士的機會。因爲士是貴族的最低一層,也只有入了士纔能有貴族的未來。

在當時的魯國社會中,魯國的執政者經常通過舉辦宴會,讓文人學士們在一起演戲禮儀,切磋技藝,招賢納士。當時魯國的國君魯昭公只是名義上的國君,沒有實權,完全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大家族架空了。尤其是季孫氏實力最強。季孫氏是魯國相國。所以,魯國的讀書人要想入士,將來進入貴族,必須得過季孫氏這一關。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次季孫氏舉辦宴會,對這次宴會翹首以盼的孔子卻沒能接到邀請。但孔子還是認爲自己有資格參加,因爲當時的孔子在曲阜也小有名氣了,而且自己的老子儘管不在了,但也是當過官的。於是,孔子滿懷信心地去赴宴了。沒想到卻被季孫相國家的管家陽虎攔住而且受到百般侮辱。這是年輕的孔子第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思想打擊。

孔子的身世是怎樣的?他去世前說了什麼? 第3張

5、周遊列國,苦心讀易,問禮老子,臨死說出這樣的話!

後來孔子開辦私學,是當之無愧的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開創私人辦學的鼻祖。曾經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十三位弟子做相國。可是,孔子自己在魯國官職最高時官至大司寇,相當於司法部長。儘管廢除了魯國的奴隸制,但還是沒實力恢復周禮,推行仁政。後來歷盡14年周遊列國,最慘時自己形容自己如喪家之犬,一生的政治抱負未得施展。還曾三次問禮於老子,終於明白自己的抱負不合時宜。晚年讀易,韋編三絕,後終於大徹大悟。

臨死前,孔子卻說出了一生的隱痛,《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閒。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

這段話是孔子臨死前七天與弟子子貢的對話。話的大體意思是:“天下不講道義已經很長時間了,我一生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尊重我的意見治國。當年,夏朝人死了,靈柩要安放在東面的臺階上;周朝人如果死了,靈柩會停在西面的臺階上,殷朝的人去世了,靈柩會停在正堂兩個柱子中間。昨晚,我夢見我自己恰恰坐在兩根柱子的中間。唉!我本來就是殷商的後代啊!”

孔子作爲殷商王族後代,一生致力於恢復政敵周朝《周禮》未得施展抱負,最後還是想起了故國,按照殷商的舊俗完成了自己一生的禮儀。這說明了什麼?是孔子一生的感嘆?還是懺悔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