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皓和劉禪都是亡國君主,爲何兩人的名聲差那麼多?

孫皓和劉禪都是亡國君主,爲何兩人的名聲差那麼多?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皓和劉禪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孫權在世的時候,吳國還一切安詳,是三國裏內部鬥爭最少的國家了。但是立儲這件事始終逃脫不了雙方相爭的局面,最後一個被廢一個賜死,孫權只好讓孫子孫皓繼承太子。孫皓剛開始還實行良政,但是到了後期就貪圖美色而且暴虐起來,這是和孫權截然相反的性格,以至於最後吳國的毀滅。相比之下劉嬋就溫和了許多,但是都不算是有能力治國的明君。

孫皓和劉禪都是亡國君主,爲何兩人的名聲差那麼多?

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秦朝的時候,不但綜合三皇五帝之稱,給自己設定了皇帝這一稱呼,還自始皇帝,夢想着以後會有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然而這也僅是一個美好的構想而已,秦朝傳至秦二世,便已亡國。之後的每一個開國皇帝,大約都曾有過同樣的夢想,只是誰都未能實現。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自封建社會的開始,到大清的滅亡,我國曆史上有無數的亡國之君。這些亡國之君中,有人令人嘆惋,有人則遺臭萬年。

單以三國時代爲例,蜀漢的亡國之君劉禪,雖然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笑談,但很多人爲他平反,認爲他是一個好皇帝,史料中也沒有記載,他導致亡國之後,遭到百姓或者什麼人的憤恨。可是與他處於同一時代的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卻令人痛恨不已,至今仍舊揹負着罵名。他們兩人,爲什麼名聲差距如此巨大呢?

一、劉禪仁慈,孫皓暴虐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雖然劉禪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這一點,自古以來便有爭議,但是他的性格溫和這一點,卻從未遭到抨擊。據記載,諸葛亮曾稱讚他“天資仁敏”,而且他在位期間,也的確不是什麼暴君,反而因爲蜀漢連年征戰,人口數量減少,數次大赦天下。孫皓則與他完全相反,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剝人面皮,鑿人眼睛,都是常事,甚至還在宮中開鑿水渠,將看不順眼的宮女殺害後,直接將其順流沖走。這樣一個殘暴的人,怎會不遭人詬病呢?

孫皓和劉禪都是亡國君主,爲何兩人的名聲差那麼多? 第2張

二、劉禪除了寵信黃皓,沒做過什麼惡事,孫皓卻壞事做絕

劉禪雖然曾寵信宦官,也曾在還有兵力的情況下,主動投降,給世人留下了窩囊的印象。但是,他從來沒做過什麼惡事——既未迫害忠良,也沒有鋪張浪費,更沒有驕奢淫逸。據記載,他有一次想充實後宮,董允勸說道,“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他便放棄了這一想法。可孫皓後宮的美人多達數千人。

另外劉禪對待忠臣,一向敬畏,既便心生不滿,也不會刻意刁難。便如諸葛亮主政十一年,劉禪不但沒有猜忌,反而主動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蔣琬成爲諸葛亮的接班人之後,大權大握,劉禪也沒有對其進行打壓;董允對劉禪要求嚴格,使劉禪“嚴憚之”,劉禪也沒有迫害他;姜維提出要殺劉禪寵信的黃皓,劉禪也壓着黃皓向姜維道歉,讓姜維不要把一個小人物放在眼裏。

孫皓和劉禪都是亡國君主,爲何兩人的名聲差那麼多? 第3張

可孫皓登基之後,扶持他登基的張布等人,認爲他太過粗暴驕橫,他便將其處死;曾向張布舉薦他接替皇位的萬彧,也因多次受到譴責,憂憤而死。除此之外,他大興土木,擴建宮室,鋪張浪費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也就是說,雖然同樣是亡國之君,劉禪作爲一個帝王,要比他合格的多。另外,孫皓並非孫休之子,只因年長,登基之前又有小霸王孫策的風采,於是被尊爲吳主,結果他登基之後,卻殺害了孫休的皇后,以及兒子,這一行爲更令人髮指。

三、劉禪雖降,卻保全了蜀地,孫皓則被逼到了窮途末路

雖說作爲一國之君,需要有骨氣,否則就是怯懦,就是沒有血性。可是作爲一個普通的百姓,他們大約更希望自己的國君,願意避免戰亂。劉禪便做到了這一點——鄧艾大軍到了成都城下,他選擇了開城投降,避免了百姓的傷亡等問題。從這一點來看,當時的百姓,應該是感激他的,畢竟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只要不被燒殺搶掠,被誰統治,都是一樣的。而孫皓則是被晉軍迫得節節敗退,到了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挑降,彼時富饒的江東,早已面目全非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同樣是三國時期的亡國之君,世人大都怒劉禪之不爭,卻對孫皓痛恨不已,這是因爲劉禪是仁君,除了顯稍怯懦,寵信宦官,並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孫皓卻是名符其實的暴君,狠辣、荒淫、迫害忠良,可謂壞事做絕。如此看來,世人對他們持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是必然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