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安祿山,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天寶十四載(755年),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爲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兩京。建立僞燕政權,年號聖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至德二年(757年),爲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諡號爲剌。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成爲大燕皇帝,追諡光烈皇帝。

安祿山之亂,是中國影響力較強、毀滅性較強的叛變。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二十萬騎兵風靡二都,給大唐王朝導致了極大的損害和損失。而這次叛變也意味着,中國封建制度的巔峯早已結束。後世的封建王朝,再沒有了大唐盛世之勇。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針對安祿山爲什麼謀反,專家學者們對於此事見仁見智。從綜合實力比較來說,安祿山儘管奔走呼叫,但總人數上仍不如大唐王朝。以河北三鎮力量,儘管一時能勝,但長期以往,抵抗不住大唐王朝國家及其河東、西北節度使的合力。很明顯,安祿山的叛變是一種賭命的行爲,賭得便是大唐王朝一方會發生過錯。

那麼安祿山爲什麼會在彼此綜合實力比較大狀況下,妄圖謀反呢?這就需要從安祿山與太子的相互關係說起了。

本來,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但到公元733年,武惠妃以宮中有術士之名設下陰謀,將李瑛、李瑤、李琚等三位親王引進宮中。三王進宮後,武惠妃託詞三人披甲進宮,誣陷她們造反。

針對這般顯著的誣衊,唐玄宗竟好壞不分,一日以內將三位親王所有被判了死罪。李瑛被殺後,忠王李亨承繼了太子之職。但作爲太子,李亨當然會參加我國大政,與一些邊將和朝臣結好。在其中,李亨與唐玄宗假子——王忠嗣自小一起唸書,相互關係十分好些。另外,王忠嗣是那時候大唐王朝攻無不克的軍神,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可以說,整個大唐王朝西北甚至河東軍區,全是太子的擁護者。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第2張

正所謂“太子唯奔走呼號者得之”。太子有西北軍區的適用,當然讓唐玄宗和李林甫芒刺在背。因此她們將眼光看向了河北軍區,將原是一介雜胡的安祿山扶持爲頭領三個軍鎮,有着二十萬精兵的超強力節度使。

就是這樣,唐玄宗、安祿山與李林甫便構成了無法搖擺不定的三巨頭聯盟。針對安祿山,唐玄宗可謂是寵幸至極,不僅一再封爲官職,乃至還將他封爲東平郡王,打開了外姓節度使稱王的先例。

除開官爵以外,唐玄宗也從各種各樣關鍵點下手,表明自已對安祿山的寵溺。《資治通鑑》載,

“上嘗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爲祿山於御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捲簾以示榮寵”。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第3張

爲了更好地“報償”唐玄宗的寵溺,安祿山也使盡各種各樣解數,證實自已對皇上的忠實。因此,他乃至甘願認比自已小16歲的楊貴妃爲母。安祿山與楊貴妃國家形影不離,乃至發生了許多醜惡的謠傳,但唐玄宗卻分毫不以爲然。

擁有安祿山這支槍桿子的適用,唐玄宗便可安安心心地敲擊太子及其他身後的西北軍頭們。公元749年,王忠嗣獲罪,最後焦慮而死。太子失去較強的背靠,安祿山也失去一個較強的敵人。終究有王忠嗣在,安祿山沒辦法背叛。

此外,安祿山還你情我願,相互配合唐玄宗污辱太子。唐玄宗命安祿山向太子下拜,安祿山卻有意裝瘋賣傻說自已是突厥人,不清楚太子是什麼官,不可以跪下。對此他也是拍着胸口聲稱:“我內心僅有皇上的人,皇儲太子是什麼玩意?”

不拜太子,不但能夠表明自已只屈服於皇上一人的忠誠,還表明了自已與太子毫無瓜葛。儘管惹惱了太子,可是卻能取悅皇上,這筆交易暫時也是划得來的。

唐朝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爲何安祿山還會造反? 第4張

安祿山往往這般退而求其次,是由於他與唐玄宗、李林甫創建了聯盟,他好像滿以爲李林甫一定能幹掉太子,另興華的皇儲,爲此來維持自已的榮華富貴和生命。殊不知李林甫過世後,政敵楊國忠承繼了相位差,而太子的影響力卻自始至終巍然屹立。

唐玄宗早已年過70,官府內有太子和政敵,官府外有對立的西北藩鎮,安祿山早已進退兩難。安祿山能維持對這種陣營的優點,徹底是因爲玄宗對他的寵幸,一旦玄宗過世,等候安祿山的必定是被攻訐解決的運勢。

伴隨着玄宗年紀的變大,別的陣營對他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安祿山對於此事心照不宣,因而纔會“自以曩時不拜太子,見上春秋高,頗內懼”。這也是安祿山啓動叛變的一個外界因素。因而有專家學者說,安祿山謀反是唐玄宗一手導致的。在他認爲,安祿山不過是自已的一枚能夠拋棄的棋子。不要說是安祿山了,換作就是你,也許必須謀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