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的?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兩年之中,投降農民軍李自成或者張獻忠的明朝官員不在少數,他們或受高官誘惑,或因生命受到威脅,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高官厚祿面前不爲所動,甚至在生命威脅面前也不改初衷。湖廣道御史劉熙祚就是其中一位。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的?

劉熙祚,字仲緝,號劬思,常州武進人。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成了孤兒,不過他自強不息、堅持讀書,天啓四年中了舉人,但是之後屢次考進士卻都沒有考中。心灰意冷之下的劉熙祚覺得大丈夫也不必非得走科舉進身一條道。隨後他就赴吏部應選,得到了興寧縣令一職,後來由於他政績卓越被提拔爲湖廣道御史,所謂湖廣道御史是都察院的監察官員,其職責是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因爲劉任職的是湖廣道,所以和武昌的左良玉結識了,二人以忠義互勉。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劉熙祚爲了保護明朝諸藩王冒死斷後,被張獻忠部下抓獲,送到張獻忠營中被殺;第二種說法,劉熙祚入永州死守,奸人開城門,劉公被抓後被殺;第三種說法,劉熙祚爲了給戶部侍郎莊祖誨殿後,被張軍抓獲,後絕食而死。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最可信的呢?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的? 第2張

第一種說法,1643年九月,張獻忠命人拆了桂王府,到長沙建造自己的宮殿,並派兵準備抓捕三個明朝藩王——桂王、惠王、吉王。追兵到了永州,劉熙祚督促水軍抵抗追兵,並派軍隊護送三王進入廣西,而自己留在永州死守。不料,城內除了奸細,奸人開城門迎接賊寇,劉熙祚就被抓了。張獻忠的軍隊想威脅他投降,但他閉目絕食,並在永陽驛壁上寫下了絕命詞。他寧死不屈,將賊寇罵得狗血噴頭,最終遇害。

而第三種說法是崇禎十六年(1643年),劉熙祚巡按湖南。到了永州,他會見了戶部侍郎莊祖誨,這個時候正好張獻忠軍來襲。於是,劉熙祚讓莊祖誨先行,自己居後,賊寇看見部下們都跪在一匹白馬前面,他們就知道劉熙祚肯定是一位重臣,於是突襲將他綁走了。

關於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的? 第3張

張獻忠想要降服他,但是劉熙祚卻不屈服,自絕飲食。張獻忠稱如果他願意投降,就授爲侍郎,加以蟒服,但是他堅決不屈服,罵不絕口。張獻忠怒了,將他綁到宗師館施以酷刑。在他身上綁了一根繩,倒曳兩足隨地拖行直至血肉模糊,但他仍舊不屈服。九月十六日,劉熙祚最終被殺害於長沙府寧鄉縣文廟中,破腹剜腸而死。

死前,他將絕命詩交給一個叫陳緯的小吏,陳緯將它藏在髮髻中逃了出來,後來在郴州遇到了劉的部將,陳緯將絕命詩交給了劉的部將。後來,南明的弘光帝得知了此事,追贈劉熙祚左都御史,諡忠毅。作爲記載此事的計六奇認爲,這種說法最爲可信,因爲記載此事的陳皇士是劉熙祚的外甥,作爲至親,陳對此事的記載應該是最爲可信的。

當然,不管劉熙祚是如何被捕,他在高官面前不動搖,在威脅面前不屈服,正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這種氣節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